论文后记篇1
1.教学后记的作用
教学后记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和反思,可以使教者时时克服不足,课课总结经验,从中摸索和完善教学规律,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意思,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1.1积累经验和改进教学。人无完人,作为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把握等方面,都存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如何弥补这种不足,写教学后记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及时总结、随时笔录,从而积累经验、探索出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对教学进行理论探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科学的研究便不可能有教育工作。”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上课,而且应进行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把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就能逐步提高,由于每一节课、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异,教学后记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正是这千变万化、新鲜活泼的东西,为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提供理论研究了生动的资料,一篇篇宝贵的教学后记稍加整理就是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2.教学后记涉及的内容
教学后记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体会有别,概括起来,把教学后记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2.1教学设计反思:从总体设计上说,课堂结构几大环节是否合理,目的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贡献,难点是否突破,时间分配是否符合实际,从单项设计上看,对预习自学,复习提问,引言导入、置疑问难、课堂板书和习题设计等需要认真反思。
2.2教学方法运用:本节教材采用何种方法,教材与教法是否统一,教授本节教材使用哪些教具或运用何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教学实施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的错误,有无传授知识不到位的现象,有无语言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的毛病,有无衔接过度生硬的现象,出现的问题是一时疏忽,还是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自己的应变能力如何?补救的措施和完善的方法是什么?偶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这些都应该思考,并写在教学后记中。
2.4教学效果评价:其一,评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此作出恰当的评价,其二,分析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力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2.5教学经验得失:教有一定的规律,学有一定的规律。教和学二者结合也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老师要善于积累经验,从中摸索规律,同时记下自己准备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要在“教学后记”中详细记载。
3.教学后记应灵活多样
教学后记应灵活多样,长短不限,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感受的需要,灵活运用,自由掌握,择其善而记之。
3.1独坐静思,回顾课堂教学的全程。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节课授完之后,自己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也称教后“自省”,回顾自己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回忆讲解和提问入手,看学生对你的讲解和提问反映如何,再通过学生的反映,剖析你讲解和提问的优劣长短。
3.2从批发作业中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知识,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一堂课教完之后,能否达到这一效果,可以从作业中看出。
3.3主动听取学生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虽然看问题不那么全面,但可以针对教师授课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希望和要求什么,这些“观点”都是获取教学后记的来源。
3.4写教学后记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尤其是研究和探讨性的项目,更应记好,坚持不懈,养成习惯,做到课课记,周周记,日日记,年年记。
参考文献
1.《怎样写教学后记》.谭南周
2.《如何写好教学后记》.轶名
3.《教学后记---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网联
【摘要】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是否作认真的总结,并进行分析研究。写教学后记就是总结,分析,研究提高的具体方法。本文笔者?对教学后记问题谈些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后记;研究;探讨
论文后记篇2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后记范本,希望能满足各位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查阅。
论文写毕,感慨良多。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往,2007年9月踏入哲学院伦理学殿堂,一个书生的书海独行,品老师们思想的盛宴,曾经是那样的快乐。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有着一个伦理学梦,真正想学一点伦理学,不过,感觉自己的心是浮躁的。伦理学,这是一门智慧的学科,三年研究生时光,自己或许还是滞留在“水面”,并没有沉入“水底”,但想来还是欣慰,学习过程中,我也向业师杨清荣教授聊过这个问题,杨老师告诉我,要想真正学进去,学深入,必须静下心来研读,必须有一种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必须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心境。按照杨老师的说法,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
这篇论文从选题到最终成文,得到了业师杨清荣教授的精心指导。从选题来说,还是得到了杨老师的肯定的,因为在此之前,哲学院伦理学专业的师兄师姐们未曾涉足这个论题。但杨老师告诉我,研讨王阳明致良知的伦理思想,相关的文章很多,要想写出新意就有难度,如果没有写出新意,文章就会变得平实。我还是写了这个论题,是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人参考这本身也就是一种价值吧。说到业师杨清荣教授,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课堂上的讲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严谨并具有逻辑,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他修改到文章的字词与标点符号,他的严谨与逻辑体现得淋漓尽致。杨老师主要讲授伦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立身严谨,立教严谨,有儒者之风。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杨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学问、对传统文化的精义与价值由衷的热爱。他对学生的开导可谓是尽心的,对杨老师的关爱、教诲,学生会铭记于心。
感谢专业老师刘可风教授、胡真圣副教授、陈燕副教授。课堂上,刘可风教授的幽默和智慧、胡真圣老师的视野与和蔼,陈燕老师的认真和执着,给了我很大益处。对他们三年来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教导,我深表谢意。感谢已经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的倪瑞华老师,她的环境伦理学课堂上,主张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给了我启发。感谢已经去上海任教的葛四友老师,我上过他的课,在课堂上,他讲授如何做研究写论文,他教授的“证成”理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也特别感谢龚天平教授,在我撰写论文期间,龚天平老师送给我邓名瑛老师写的书,《寻找生命之真——明代心学的本体追求》。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打开扉页,上面写道:“龚天平2000.9.25湖南长沙”,我猜想,或许是龚老师在读博士时看的一本书。简单的字迹,刻画着一个青年学者的学术情怀。
感谢论文开题报告时给我建议的王文贵老师,虽然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在课堂上得到王老师的教诲,但王老师就我的论文如何写得更加好,给了许多建议。感谢论文评委张春香老师,虽然也未在课堂上得到张老师的亲授,但在论文答辩时得到张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我想说,谢谢您,张春香老师。
最后,感谢我的同学杨建***、张宁、姚云、高明才、周鹏、汤美岚、吴昊、张婷婷、李吉艳,三年的同窗生活,我们真诚以对,和睦相处,杨建***的担当、张宁的睿智、姚云的善良、高明才的言谈、周鹏的热情、汤美岚的活跃、吴昊的爽快、张婷婷的质朴、李吉艳的思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感染着我。此地烟花,他年风雨,这段情谊,愿我们且行且惜。
论文后记篇3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硕士毕业论文后记范文参考,希望能满足各位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查阅。
后 记
学术研究,有两种境界。孟子有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①]此为学术的第一种境界,即“学问乃为己之学”。又王阳明有云:“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②]此为学术的另一种境界,即“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也”。然而于我而言,至第二种境界似乎已经显得荒唐,然用知识充实自我的一己之学,却从未懈怠。正是在这种境界的支撑之下,我躲避了纷纷扰扰的世俗缠绕,用三年的时光潜心读书。尽管在书海森森的世界里,曾有多次放弃的念头,但一次次与古典名人的触碰又让我在艰难之中,捡起了那颗想要放弃的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年的坚持使我终于敲完了论文的最后一字。仰望窗外,已经是夜深人静。细细的小雨好似在诉说着巴山蜀地的绵绵情怀。
三年前,我负笈西南,满怀着希望与憧憬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清幽淡雅的文渊湖,清脆碧绿的樟树林,鳞次栉比的教学楼,云雾飘渺的缙云峰,碧水清清的嘉陵江,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都曾留下我的足迹。然而如水的时光,却悄悄的带走了那如歌的岁月。唯一没有带走的,便是心中那唯有的感激。三年之前,我有幸的成为黄大宏先生门下的一员,恩师严谨的治学之风,敏锐的洞察力,孜孜不倦的教诲,深深的激发了我对学术的兴趣。自幼便喜欢文学的我,在恩师的引导之下,更加懂得如何去查阅文献,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做好高难度的工作。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论文来作为见证。从当初的语句不通,用词不准,到后来的框架整理,论文定稿,其中都包含着恩师的心血。此时此刻,我想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然而,我仍然想要大声的喊出那句话:谢谢!同时,责深任厚的刘明华老师,知识渊博的熊宪光老师,机智敏锐的韩云波老师,温婉淡雅的张桂萍老师,治学严谨的何宗美老师,风趣幽默的胥洪泉老师,你们的教诲,我将深藏心底!
感谢同门张艳、卢笑涵、宫月以及先秦方向的薛瑾、王涛、樊祥恩;唐宋方向的向素萍、张华;室友郭小龙、陈经卫;师弟张晓芝、刘巍,师妹梁晓燕、李忭玉、张洁、王静清等人,和你们的相遇相知,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除此之外,还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父母与我那至亲的弟弟,你们默默的付出,才使我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无论我走到哪里,你们都将是我最爱的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论文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希望有关专家能够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