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当代文学中不可替代的惊世之作。《茶馆》主要描写了从清末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近五十年的时间北京城里的社会变迁,写出了下层各式各样小人物无一例外的血与泪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旧时代对人民的压迫。话剧中也塑造了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茶馆》;悲剧色彩;希望
老舍通过对《茶馆》中几个典型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入木三分的揭示和批判了封建清末、民国***阀混战、抗争后统治三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作者匠心独运的将这三个历史时期的描写和刻画集中在北京城一个小小的没落茶馆里进行,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浓缩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茶馆,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存在,一个小小的茶馆,便可云集这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各式人种,将不同性格不同地位的人都云集这这里,老舍独具匠心,将社会放在茶馆中进行,不能不说是有独见性的。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老舍的《茶馆》便很好的突出了这一特点,老舍从中国五十年的沧桑巨变中只截取了三个历史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都恰如其分的代表着旧中国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之后的清末、民国的***阀混战、抗日后的***统治这三个时期像是三个大山一般压在了下层人民的身上。其实,不只是下层人民,老舍的目光对准的是整个世界,他的话剧体现的是整个民族的悲剧性,不管是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还是曾经辉煌过,得意过的有志之士,都逃脱不了被时代,被社会踩在脚下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悲剧。
老舍用最简单,也是最狠毒的笔锋,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或胆小,或豪放,或势力,或圆滑的众生像。《茶馆》没有心理描写,老舍全程只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茶馆》一共出现了70多个人物,有些人物出场后只有一句话的台词,或讽刺,或感叹,但老舍就是能通过这一句话的台词准确的描写出这个人物的性格,入木三分。
茶馆老板王利发是这个话剧中的中心人物,作为这个话剧中描写的唯一场景的老板,王利发贯穿了整个话剧,是这部话剧的开头,也是这部话剧的结尾,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中的矛盾和弱点。在第一幕中,王利发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刚刚接管父亲留下的茶馆,为了生存,在年轻时已经学会了一套八面玲珑的处事方式:“我按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王利发骨子里的妥协性和圆滑性,为人没有原则,唯一的原则就是不得罪人,不管是自己喜欢的还是自己讨厌的,就连门口乞讨不学无术的唐铁嘴,他也不吝啬的给一碗茶水喝。除了他的妥协和圆滑世故外,他也具有精明能干的小商人的性格。他可以在大潮流不停变幻之际数次将自己的茶馆进行“改良”,以便更好的迎合这个社会的需要,这种经商头脑,就是放在现在,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从茶馆改为租房,招聘女招待等,无一例外,是为了更好的经营这个茶馆,能使自己生存下去。
无论怎么变动,茶馆里都会贴着一张“莫谈国事”的大字,这也与王利发胆小怕事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不满当朝统治对他们下层人民的欺压,另一方面,又愿意卑躬屈膝的面对他们,希望可以息事宁人,甚至于不愿让别人在自己的茶馆里谈论国事,怕为自己惹是生非,这种矛盾心理是那个时代的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的一种,这是那个黑暗时代对人民压迫的结果,是这种扭曲屈辱的心理是这个时代造成的,王利发的身上固然有着这样矛盾性格的缺陷,但这种缺陷,是那个时代的通病,很多人认为王利发骨子里冷漠,对别人卖女无动于衷,可乱世之下,安有完卵,在当时人人自危的时候,要求一个生活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去体现所谓的人道主义精神,帮助和自己同样身处困境的人,这是不现实的,他的这个性格特点,既不能说是他的优点,同样,也不能以偏概全的说是他的缺点,这只能是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烙印。老舍表达的是,如果不能将那个时代“治好”,那么这种性格将由几千几万个像王利发这样的人继续秉承。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是民族资产阶级秦仲义。这一人物,突出代表了那个时代拥有社会责任心,打算实业救国,结果却以悲剧结尾的民族资产阶级。清朝灭亡了,作为清朝依附者的知识分子群体就开始分化,各自找寻出路,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希望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热情,实业救国,将中国的经济从列强手中夺回来,秦仲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看到了江河日下的社会现实,不满中国在经济和战争中节节败退,希望可以开办工厂,甚至想要收回王利发手中的茶馆,作为资本办实业,在第一幕中,秦仲义还抱有这样的幻想,认为实业可以救中国,而老舍在剧中也是在现实里将他的幻想狠狠打破,这是悲剧,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老舍想用这种方法告诉这个社会,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三的压迫下,民族资产阶级举步维艰,根本不可能成功,这种单纯学习西方器物而不变革制度的行为根本不能救中国。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国粹’多的国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而在第二幕中,辛亥***成功,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秦仲义的工厂也在这样的现实中宣告破产,时代在进步,但中国的社会却越来越让人窒息,老舍笔下,在清末那个封建时代,秦仲义对民族和国家尚有希望和信念,而今,在标榜着民主共和的年代,人们反而对未来丧失希望,这种充斥着整个社会的绝望令人不忍淬读,秦仲义从前期的爱国救国到后期的失望绝望,这种绝望是对人生的,也是对国家的,作者表明在那个年代,无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秦仲义的悲剧结局,是注定的。
老舍用时间轴将三幕话剧串联起来,通过王利发几次改良却终究无力回天失去茶馆,秦仲义实业救国却破产失败,层层递进,写出时代一步一步将他们逼到了死路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却越来越黑暗,民主共和没能救中国,抗日战争结束没能改变旧局,中国人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甚至到了第三幕,的***腐朽统治将生活在下层社会只希望苟且偷生的小人物活活逼死,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封建社会没能压倒人,战争没能打垮人,结果,人却死在了的制度里,这种暗含其中的对比中含着深深的讽刺和批判,最后一幕也宣告旧社会的结束,新社会的来临。老舍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向世人宣告:旧社会不能救中国,只有新社会才能让人民幸福。这种手法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六,《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07
[2]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17-218.
[3] 老舍 . 茶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4] 王惠云,苏庆昌 . 老舍评传[M].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