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老教师收留供养残疾乞讨少年上大学。
13年后,青年携妻儿珠海报恩照顾九旬老人。
“今天的高压135,低压65……”在珠海唐家湾九旬老人唐鸿光的老宅里,李计划在给老人测量血压,嘘寒问暖,妻子则忙着做饭。一个三岁的孩子正在唐鸿光膝边玩耍,这是李计划的儿子,老人时不时教他几个英语单词。
这幅一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画面,讲述着两个家庭一段动人的故事。
奇缘:老教师街边邂逅好学残疾乞儿
今年30岁的李计划出生在安徽的一个贫穷农村家庭里。因患小儿***症落下残疾,无法上学,年少的他离家出走,乞讨为生。1999年,17岁的李计划流落到珠海,与唐鸿光老人的邂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一年,他趴在珠海的路边行乞,78岁的唐鸿光骑着自行车去买菜,“唐老师停下了,给了我十块钱”。得知李计划来自安徽时,曾在安徽淮南教书的唐鸿光很兴奋。
“我也想读书。”李计划对老人说。唐鸿光于是留下了一张写着自己家地址、电话的纸条,嘱咐他如果真的想读书,就去找他,他愿意教他。
看到了希望的李计划果然拿着纸条一路问人,当晚就找上了门。“他将我从一楼背到六楼,还给我洗澡,亲手做了打卤面给我吃。”李计划回忆起流浪多年后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那天晚上,印象很深刻。那晚,他睡了个安稳觉。
执着:5年教书供养 有心人终圆大学梦
“我没有儿女,就当他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李计划一天学也没上过,唐鸿光从教他写自己的名字开始,直到教他学习英语。2002年,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招生。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的院校。为了让李计划有机会上大学,唐鸿光特别请了一位大学老师给他补习英语和文化课。但由于基础太差,李计划连考两次都没考上,心灰意冷的他不想再给唐老师增加负担,便偷偷离开了珠海来到深圳,希望自食其力、再去报恩。
李计划给唐老师寄了一封没有回邮地址的信,细心的唐老师凭信封上的邮戳断定李计划在深圳。他马上发动自己在深圳的多位学生去寻找,最终,一名学生找到了正在摆地摊的李计划,硬是把他又送回了珠海。
幸运的是,唐鸿光的一位美国朋友正好在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当客座教授。他听了故事以后很受感动,决定以自己的工资抵扣李计划的2万元学费,让其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学习、备考。这一年,李计划第三次来广州,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唐老师高兴得摆了一桌酒席请朋友们来庆祝。在安徽,李计划的父母更是激动地去祖坟放了一串鞭炮。
报恩:全家接力照顾孤老晚年
毕业后,李计划先后在穗莞深三地工作,之后回到老家创业,利用屋后的山林饲养走地鸡,慢慢就有了一些盈利。事业小有成就之余,李计划成了家,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安定。
早在2001年,开始学会写字的李计划就给家人寄出了生平第一封亲笔信,告诉父母自己在珠海碰到恩人培育的故事。为了报答唐老师,李计划的姐姐和姐夫当年就赶到珠海,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唐老师和弟弟的生活。李计划到外地求学工作后,姐姐夫妻俩一直到2010年才因老家公婆需要照顾而离开了珠海。
今年春节前,91岁的唐老师电话这头颤巍巍的一句“我想你”,李计划就再也坐不住了,毅然将养鸡场托付给亲戚朋友,带着妻儿赶到了珠海。
到珠海的那天是腊月廿七,千家万户都在热热闹闹准备过年,孤零零的唐鸿光家里什么年货也没准备,异常冷清。当李计划一家三口出现在他家门口的时候,他激动得眼睛发红。
唐老师膝下无儿无孙,看到李计划一家三口膝下承欢,老人非常满足,“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也很感谢他照顾我,陪着我,让我一个老头子晚年还能安享天伦之乐”。 (摘自2012年3月10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