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传着这么一句话“A Feast Begins with the Night Fair”——就是没有逛过台湾夜市,就请别说自己来过台湾。台湾夜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此行正好有机会深入了解,这里应该是最贴近台湾同胞的地方,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地方。
说到夜市,一般都是认为就是简单的练摊卖货的地方,但是在台湾,情形却不甚相同,据说台湾的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规模不小的夜市。真是不见不知道,夜市很奇妙,台湾的夜市不单单成为各种小吃的集散地,而且它还是引领时尚,个性张扬的地方,体现的就是台湾的特色。
台湾夜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台湾夜市的成形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城市的中心,由于当时交通不便,物资相对匮乏,门店少东西贵,再加上白天工作繁忙,普通老百姓只能赶夜集、凑热闹,从流动的摊贩手中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在休闲中消费的习惯,商贩也逐渐形成规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夜市。夜市的商品项目也渐渐地由单纯的日用品,发展到饮食,娱乐,药品等,成为台湾民众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元素。现在虽然随着工商业不断发达,商店四处林立,但夜市摊贩并没有因此而没落,近年来反而更加蓬勃发展起来,已经由原有的“购物休闲”的功能转变成为“休闲购物”的功能。
台湾的每座城市都有夜市,而且还不只一两个,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西门町夜市,基隆的庙口夜市,高雄的六和夜市,台中的中华路夜市,以及台南的武圣夜市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没有名气的小街夜市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在台湾,你从来不用担心肚子饿的问题,哪怕你半夜三四点钟想吃饭,都能买到各种各样好的小吃。
虽然一样都是夜市,可是每个夜市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各个夜市会根据主打不同,多少调整吃摊与玩摊的比例,对于普通大众,吃,喝、玩、乐,穿,戴,用,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逛夜市也成为台湾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台北西门町夜市。因为入住的酒店就在西门町附近,我们就没有合近求远去士林夜市了。顺着人行道,穿过捷运西门站,过了马路,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西门町。西门町位于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西区最重要的消费商圈,1922年时,正式以“西门町”为名。
台北捷运西门站的由来还有个故事。1961年在西门町兴建了“中华商场”,1992年拆除后建了“西门站”。而中华商场由八栋建筑由北而南以“八德”为名,分别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而取名的这八个字也正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门町有台北著名的电影街,据说目前在西门町,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小型演唱会,签唱会,唱片首卖会登场。各种电影宣传,街头表演等等活动也常常可见。在台北要看电影首映,西门町几乎都找得着,这里还是青少年的天堂,各种流行商品的大荟萃,有老字号的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万国百货和诚品116等等。
走到街口,大霓虹灯招牌就告诉我这里有一家大型的电影院,各类的海报述说着这里正上映着中外大片。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西门町就戏院林立,并且开着许多电影院,后来逐渐衰败,但到九十年代,重新规划建立步行区后又恢复了最兴盛的场景,年轻人,中年人,情侣们,游客们在这里品尝美食,逛街漫步,潇洒人生,听说华语影坛的林青霞当年就是在西门町与友人逛街时被星探发现,最后成为了电影明星。
在电影院前小广场上。正有一对献歌的夫妻,为往来的游人们增添欢乐的同时也赚点外快,引得不少人驻足围观。两个人,一架琴,一把椅,一部音响,一台笔记本电脑。很有意思,笔记本是竖着放着,作为电子书放着乐谱,还能为音响混音,真是一举多得,虽然有些歌曲是用闽南话唱的,不甚听得懂,但还是能感到其中的欢乐。也许在这里表演更放松的是表演者自己的内心。
追求自由,展现个性,西门町这里依旧是个理想的地方,一个法国小伙在一个角落里用法语,英语和几个汉语词汇招呼着人们,看他的杂耍技艺,手抛彩球,手抛艺术操棒子是他的绝活,精彩的表演赢来围观人的阵阵掌声,看见我们在给他照相,显然更是激发了他的表演热情,很配合地做了很多夸张的动作展现他的个性,通过用英语,汉语和手势交流,得知他是法国人,从欧洲一路来到亚洲,到过香港,刚到台湾,他的下一站是广州,他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就是想走出来,更多地了解世界,接触更多的朋友,丰富他的人生,展现他的个性。“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小伙身上还真有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智慧。
除各地游客外,夜市里更多的还是当地市民。他们有的三五知己围坐一桌小酌,有的是一家人边乘凉边吃冰品,有的则是上班族在此吃晚饭……“逛夜市已成为台湾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