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攻球技术以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线路活为特征。能借用球的反弹力提高速度,创造扣杀机会。比赛中能以攻代守对付对方进攻,是近台快攻打法使用最多的一种攻球技术之一。是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 具有爆发性和战术性的效果。 乒乓球有着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那种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都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而快攻球技术的特点就是以“快、准、狠、变、转”为主,相持对方、压制对方从而达到比赛过程中创造优胜条件的目的。
【关键词】乒乓球;快攻技术;基本因素;战术特征
On Fast-break Play of Table Tenn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LIU Jin-bao
(Sports Work Brigade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break ball technology are stationing near, the action is small, fast and line live. The ball rebound can improve speed, and create smash opportunities. In the game, it can attack and keep to against the attack of the opposite, and it is one of the techniques of tapping ball technology in the close-table game. It is aan important means to score in a game with explosive and tactical effect. Table Tennis ha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tyle of play, there are a variety of tactics. Whether what kind of play it is, how to change multiterminal tactics, table tennis technolog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four basic factors: strength, speed, rotation and placement.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st-break ball is "fast, accurate, ruthless, change and turn-based”, stalemate each other, and suppress the other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race to create winning conditions.
【Keywords】table tennis, fast-break technology, basic factors,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1 前言
乒乓球属技能项目,比赛中最基本的规律就是适应与反适应:每一个运动员都力争适应对方的技术、战术和打法,而不让对方适应自己。就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战术来讲,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无非是一种较巩固的条件反射动力定型。在一定意义上讲,技术高,也就是动力定型更巩固。新技术、新战术、新打法,对对方是一种新异刺激,故对方的应激动作就不再那么顺手,易出现泛化现象,即无准备,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因此,选择具有直接获取比赛分素和具有突袭性的快攻球技术作为论点进行对比,并指出该技术在训练中的训练方法,可更进一步地了解分析快攻球技术这个具有我国传统优势性乒乓球技术。现今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乒乓球握拍方法上,多以横握球拍为主,使我国传统直拍快攻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能否在横拍打法上使用快攻技术呢?我认为可以。因为我国有着传统乒乓球教学的牢固基本功,在发展下旋球和其它特长技术的同时,也能够保留一些特征。而现在,大多数运动员选用的是以两面反胶为主的横拍打法,主要以弧旋球为主。如何能够使横拍打法中多运用快攻球技术获取比分,是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核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郑州市青少年女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近年来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比赛实战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数据以及教学训练有关资料。
2.2.2 比较分析法
对影响乒乓球得分的主要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 快攻球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快攻球技术是我国乒乓球一个传统优势,尤其在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并逐渐形成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球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比赛中,攻球技术掌握和运用得好,常能使对方陷于被动或失误,为自己夺取胜利创造有利条件,这就使它成为进攻类打法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争取主动、克敌制胜的主要手段。因此,不论是直拍横打快攻球选手,还是快攻结合弧圈球以及一部分以拉弧圈球为主的选手,或攻、削结合为主的选手,都必须具备全面的或相应的攻球技术,否则就会跟不上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快攻打法是我国传统打法之一,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这类打法的迅速发展和提高,是在技术风格基础上形成的。以攻为主的直拍运动员在掌握海绵拍以后,站位从中远台发展到近台,出现了快点、快攻、突击、扣杀等新技术,其打法类型有左推右攻与正、反手两面攻,并成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乒乓球先进技术之一。它具有站位近、判断快、动作小、击球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并能攻打各种来球。经过第27届世乒赛以后的探索和试验,特别是经过中国队1970年访问欧洲以后的研究和总结,直板快攻打法有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在第32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郗恩庭采用直板反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先后战胜各过多名优秀选手,夺得男子单打世界冠***,这也是我国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第一次登上世界乒坛顶峰。其后,我国又涌现出了许多此种打法的优秀运动员,如郭跃华、曹燕华、齐宝香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欧洲强烈弧圈球打法的迅速崛起,欧洲选手的威胁越来越大,直至1989年多特蒙德第40届世乒赛,以陈龙灿、江嘉良领衔的中国队0:5惨败给瑞典队,关于直拍打法“狼来了”的预言终于变为现实。此后,直拍快攻打法遭到了广泛质疑,横拍打法开始在国家队里占据上风。直拍由于反手位的弱点一度被打入冷宫。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国梁以及他的直拍横打是中国传统直拍打法的“救星”。尽管直拍横打并不完善,但至少给直拍对抗横拍的前景带来了一线光明。横打在相持以及台内球突击的作用日趋显著,加上直拍固有的手腕灵活、线路变化多等优点,使人们对直拍打法的发展增强了信心。随着马琳、王皓、闫森等直拍选手的脱颖而出,经过反手技术革新的传统打法又焕发了青春。
实践证明,只有在打法的训练指导思想、技战术组合、打法风格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潮流。
4 快攻球技术特点与指导思想
快攻型打法以积极主动、以快为主、抢先上手、先发制人为指导思想,发球抢攻为主要战术。而各种类型打法的运动员都普遍注意采用发球抢攻来抢占每个回合的上风。而比赛过程中双方运动员在竞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是进行技战术的比赛。但在技战术的比赛中单一的攻防套路很容易被对方运动员掌握。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的趋势来看,单一打法并不能控制与带动一场比赛,而多种打法相结合的发展势头是不可否认的。如何推动乒乓球技术的提高,我认为将各种打法进行相互的弥补,“以直拍的速度代动横拍的力量,用横拍的优势弥补直拍弱点的不足”是我本篇论文论点的核心,也是论文题目的延伸。横拍快攻球技术打法只是提高横拍运动员的速度与相持能力的最好表现方式,而单一的横拍快攻技术的发展也是很难行得通的。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世间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虽然我的论题论述的方式未必可以在实践中让更多人采用。但我仍认为,掌握多种进攻方式打法的运动员才能迎合当今乒坛的发展趋势,越全面越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多的对策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横拍打法技术上的主要难点在于正手弧圈球的杀伤力。国内弧圈球运动员正手拉球普遍杀伤力不够,主要是受我国快攻打法的影响。几十年来,快攻一直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整个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体系是围绕快攻进行的,在动作的结构上讲究动作小,出手快,不大注意腰、腿间力量的协调。因而国内的弧圈打法运动员适宜近台作战,擅长第一、二板的拉冲,一旦形成相持或到了中、远台,正手拉球就发挥不出应有的威力,同欧洲、韩国、朝鲜运动员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训练中,必须高度重视弧圈球打法运动员的动作结构。首先注意动作的舒展性,手臂、腰、腿间的发力一定要协调。同时注意前臂的快速收缩。这是动作发力的关键环节。在动作结构上要注意两个倾向,一是动作大小,主要是依赖前臂和大臂发力,与腰、腿间的协调不够;二是动作过大,注意了手臂、腰、腿间力量的协调,而忽略了前臂的快速收缩,造成力量不集中。
由上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只有不断地发展、改变和提高打法才能适应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潮流。而我就以横拍快攻型打法的特点与直拍快攻型打法上的一些特点进行对比。快攻类中两种打法的主要特点—为左推右攻。以近台的正手攻球作为进攻的主要手段,以反手推挡作为助攻和防御的手段。当还击对方发过来或搓过来的左半台的球时,由于推搂对付下旋或混旋的球有一定的难度,多采用侧身正手抢攻或拉攻来争取主动。当左半台出现机会时,常用侧身发力进攻;—为近台两面攻。以正反手两面攻进攻作为得分的主要手段。当还击对方发、搓或攻过来的左半台的球时,多采用反手攻球来还击。其战术特点是以速度为主,以快制转,以近打远,积极主动,先发制人。直拍快攻打法是中国的传统打法之一,已有40多年的历史。50年代初、中期,这种打法以“快、狠”为其特点,但因当时拉攻技术还较差,攻球缺乏准确性,因而受挫于欧洲的削球和日本的远台长抽。通过比赛实践,中国的快攻选手提高了对击球准确性的认识,加强了基本功的训练。到了50年代末,中国快攻选手容国团,以快速多变的战术,夺得了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从此,快攻类打法就以其“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出现在60年代的世界乒坛。进入70年代初,随着欧洲弧圈球技术的迅速提高,中国快攻类打法的速度受到了旋转的制约。于是快攻选手采取了拉一板小上旋的技术,来为快攻开路,从而又进一步丰富了快攻打法,以其“快、准、狠、变、转”的技术风格来与弧圈类打法抗衡。目前,快攻类打法要想继续攀登世界乒乓球技术高峰,须努力提高击球的速度、力量和增大回球的角度,特别要重视增强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5 横拍与直拍的区别
5.1 在打法上的区别
在打法上,直(横)拍两面攻打法其特点是站位离台近,进攻速度快,攻势猛,正、反手攻击力强,打法积极,抢攻在前。50年代,这种打法以王传耀为代表。他站位,用正、反手发力攻打法赢得主动,曾多次获得全国单打冠***。60年代,这种打法以庄则栋为代表。他以近台进攻为主,充分发挥前臂和手腕的作用,提高了击球速度,形成了近台两面攻的打法,曾蝉联3届男子单打世界冠***。70年代,这种打法以日本的河野满为代表,他在继承日本正手攻球好、侧身意识强的传统打法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近台两面攻打法的某些优点,形成了以近台为主结合的两面攻打法,在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横拍快攻打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代表这种打法的在60年代有湖北的陈盛兴,在70年代有北京的滕义,他们在参加国内外的许多比赛中,都曾经取得过比较好的成绩。直(横)拍两面攻打法应掌握的技术有:①正手快点、快攻、快带、快拉、突击、扣杀、杀高球等技术;②反手快点、快攻、快带、快拉、突击、扣杀等技术;③侧身正手攻球和扣杀等技术。
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后,中国有些选手在快攻的基础上,使用正贴海绵胶或反贴海绵胶开始学习拉弧圈球,并把快攻技术和弧圈技术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形成了以攻为主、弧圈为辅的打法。到了60年代后期,欧洲选手根据横拍攻球的特点,把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术中的优点同欧洲的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欧洲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的新打法。这类打法如要坚持以速度为主的特点,必须加强发接、抢前3板技术和以近台快攻的技术为主的训练,努力提高攻打弧圈球的能力和走动中拉扣结合的技术。
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这种打法的特点是站位较近台,以正手进攻为主要的得分手段。比赛时能快则快,不能打快攻时,则以正手抢拉弧圈球来争取主动,为快攻或扣杀创造条件。这一打法60年代以李莉为代表,70年代以齐宝香为代表,她们在许多国际比赛中,常用推攻结合拉弧圈的战术,击败了许多有名的选手,获得良好的成绩。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应掌握的技术有:①正手快攻、快带、扣杀、拉打台内球,拉加转弧圈和前冲弧圈球以及中远台反拉弧圈球等技术;②反手快推加力推、减力挡、推挤,以及反手攻球等技术;③侧身正手攻球或拉弧圈等技术。
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这种打法的特点是以快攻为主,以拉弧圈为辅。正手在中近台攻拉结合,反手则以近台快攻(又称快拨)为主。比赛时能快则快,先发制人;不能快攻时以拉弧圈球与对手相持或过渡,伺机进行***。这一打法在欧洲以瑞典的S.本格森、K.约翰森,捷克斯洛伐克的M.奥洛夫斯基为代表,在中国以王会元、施之皓等为代表,他们在70年代的许多国际比赛中,都曾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对比中可以看出,直板运动员适合于近台的进攻而横拍运动员则适合于中、远台的进攻。如何把快攻球技术运用到横板运动员实际的比赛中呢?首先,总结快攻型打法的特点:
(1)站位离台近(40~50厘米):目的在于缩短球在空中运行的距离,以争取时间。
(2)击球上升期:借以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迫使对方措手不及。
(3)动作幅度较小:在较小的幅度内发挥强有力的进攻,以使动作快速,中心稳定,回复原位及时。为此要强调发挥前臂及手腕的作用。
(4)突击进攻多:为了争取主动而采取突然袭击和连续进攻的次数多,密度大,以迫使对方连续防御而难于反击。
(5)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求进攻时突然性要强,出乎对手的意料,使其猝不及防。为此,还必须发现对方弱点快,改变战术快,如声东击西、快中有慢、慢中有快、突然进攻等等。
5.2 横拍与直拍的战术区别:
在以两面攻为主的快攻型打法选手在进攻中,横拍弥补了直拍在反手上处于的被动。虽然反手横打技术已经对其推挡有所弥补,但从根本上还是同横拍反手有一定的差距。
对大球的控制能力。40MM的大球在运动轨迹上比38MM的小球慢了许多,其速度上明显的优势已大大地被削减,而更多的是在力量与落点上的控制。而横拍快打其优势略微比直拍有所起色。横拍与直拍在旋转上作比较,直拍略胜于横拍。在以上特点与比较中分析认为:横拍快攻型打法可作为比赛夺分手段,在相持球上也占明显的优势。在日常训练当中针对此类打法要注意的环节有以下六个大点:
(1)主动性: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抢先上手、快速进攻,充分发挥快攻球打法的威力。其为快攻型打法训练中最关键的部分。
(2)发抢:发抢即发球抢攻,这是我国乒乓球快攻球打法特长技术之一。要保持和提高快攻打法中的发抢优势,首先要提高的是发球的质量,发球时应将速度、旋转和落点有机地相结合起来。在抢攻的线路上要讲究落点变化和角度的变化,同时在发抢后还应具有连续进攻性与相持能力的意识和能力。
(3)低球突击能力。低球突然起板抢攻是快攻打法的特色之一,具有速度快、突击性强等特点,对付欧洲选手威胁大,但近几年此项技术已渐渐不为人所用,“以拉代打”的倾向严重,是快攻打法攻击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和恢复对付下旋球的低球突击能力,建立以快取胜、以奇制胜的进攻方略,是现代快攻型打法训练中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技术。坚持对付下旋球以“低拉高打,转拉不转打”“位置不合适拉,合适打的原则”。
(4)正手连续进攻能力。正手攻球技术是进攻类打法在比赛中争取主动、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正手快攻球是快攻球技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正手快攻球技术,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小点:击球动作的合理性。包括注意利用身体重心,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能调节拍形击球,根据不同来球采用不同的回击发法等;重视步法。步法上实现积极主动意识,是发挥正手进攻威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步法快捷,能及时到位,能抢好击球点,有助于击球准确,有利于发力击球,能保持正确击球姿势。步法不到位,动作就会变形;
连续进攻意识和能力。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大多有较好的相持和防御能力,一板球就置对方于死地是不好做到的,快攻型选手一定要有连续进攻的意识和能力。
(5)对付弧圈球的能力。在现今打法中,大多运动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弧圈球技术,而弧圈球技术也是发抢技术的最安全、最有效的进攻发式,而对于快攻型打法的运动员来说,弧圈球则是用突击球得分的一个条件。因为弧圈球可以给快攻型发球法提高一个突击点,也就是说最高击球点在其杀伤力不是很强的前提下,以速度以力量以准确的突击球技术予以回击,可使对方在疏忽下创造漏洞。
(6)反手击球能力。这个要素就是我要提出的直拍与横拍的一个区别。其区别在于直拍反手推挡技术是我国特色的技术,具有快速、有力、多变的特点,推挡技术与横拍反手攻球技术的区别在于,现今在与欧洲选手的对阵时,总是吃亏在反手,对方有拉、冲、打,而我方只有单一的推挡,难以侧身抢攻。如何弥补这一项的劣势呢?我认为是否可以把直拍快攻球技术移植到横拍选手打法上呢?当然,现今马琳和王皓等直拍运动员带动以直拍反打的技术,其进攻能力与横拍反打威力不相上下,但其技术的难度与对球感掌控能力上要求是十分高的。而横拍反手以容易进攻而被很多运动员所选用。
6 结论
比在乒乓球比赛当中,前三拍获取比分的条件已渐渐的淡化,而更多的是回合。比赛比的已经不是某一项技术的优势,而是对技术掌握的全面性与相持能力。但我个人认为,快攻球技术在比赛中往往能起到爆发性和战术性的效果。现今欧洲选手把旋转和速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其特点是以正手弧圈球旋转强、速度快,而且连续拉冲范围大,拉出的弧圈球力度大,不易防守;正、反手能进攻,都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特别是反手拉球速度明显加快,威胁很大。蔡振华曾提出,欧洲选手在发球抢攻的使用上,比较喜欢采用发近网上旋和不转球,迫使对方不能摆短,用轻挑回接,然后用正、反手快撕挑过来的球;相持能力强,攻防转换的速度快,反拉弧圈球的意识强,即使你在进攻,只要力量、落点、旋转稍有减弱,对手能马上和你形成对拉或反拉,也可由被动转为相持或主动。但是他们正反手进攻的落点变化不大,基本上是两条斜线为主,侧身有一板直线;正手拉冲下旋底线长球较差,前冲少,高吊多,容易被对方反冲。我国横拍打法在与欧洲选手的抗衡中是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如何解决?都成为现今乒乓球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我国是一个乒乓球强国,有我们的优势,只要能根据其特点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是有能力与欧洲选手抗衡的。由于世界乒乓球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直拍快攻打法暴露出许多弱点,要想重新建立领先的优势还需要大胆创新,花相当大的努力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N〕.人民日报,1965-01-17.
〔2〕国家体育总局研究课题组.星光为何这般灿烂〔N〕.人民日报,2002-07-10.
〔3〕吴焕群,杨夏,张晓岚.他们在向自由王国飞跃—中国乒乓球队的“学”与“创”,〔N〕.体育报,1979-02-02.
〔4〕李志林等,乒乓球运动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发展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2,(3):59—60.
〔5〕腾守刚,对乒乓球运动员判断能力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
〔6〕粱云达.用巴黎的火种点亮雅典——第47届世乒赛男单综述〔J〕.乒乓世界.2003.(6):3-4.
〔7〕张良西.发球与接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50.
〔8〕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队适应发球新规则训练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96-397,403.
〔9〕周瑞琪.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1).
〔10〕须晓东等.论乒乓大球技战术训练的主要特征与实践〔J〕.辽宁体育科技,2003,(4):26-2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乒乓球快攻型打法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