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文辞优美,内蕴丰富,甚受师生喜爱。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对这篇散文的解读从不同角度指向了表达,创造了不少精彩的教学片段,但不可否认,有部分教师的解读也存在问题。本文就江苏葛洪峻、浙江徐如松两位老师的见解(原文分别见《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5 年第9、11期),谈几点不同看法,若有错误,敬请专家指正。
一、题目中的“富饶”作修饰语是否适当?
葛老师的解读是这样的:从题目来看是围绕“富饶”来写的,但实际是除了“富饶”还写了“美丽”。所以题目如果用“富饶”作修饰语,就没有将文章内容全覆盖,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契合度显然不够。“可爱”包括“美丽”“富饶”,基本上可以统领全文内容。根据文章内容来定题目的话,“富饶”应该换成“可爱”。笔者对此的看法有如下几点。
1.“富饶”没有将文章内容全覆盖吗?“富饶”指物产多,也指财富多。课文第二自然段写“海水”,丰富的海水资源也是西沙群岛的一种财富,“富饶”可将其覆盖。题目中的“富饶”并不影响写“美丽”,“富饶”本身也是一种美,用来作修饰语没有什么不好。
2.题目为什么不用“可爱”?笔者的看法是,课文里的总起句、总结句都用了“可爱”,两个“可爱”遥相呼应,凸显了文章的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题目再用上“可爱”,就多处进行强调,给读者以重复的感觉。再说“可爱”也不能突出西沙群岛的特点。记得有篇课文的题目是《可爱的草塘》,作者为什么用了“可爱”?不难理解,标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笔者仔细读文,课文中没有再次出现“可爱”这个词,但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我”对北大荒草塘的喜爱之情。这就是写作艺术。
3.“可爱”包括“美丽”“富饶”吗? “可爱”与“美丽”“富饶”并非包含关系,应该这样说,西沙群岛之所以可爱,是因为它“美丽”“富饶”,同时又是祖国的海防前哨。
也有教师建议把题目改为《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笔者认为,课文题目简洁、明确,突出了西沙群岛之特点,题目中的“富饶”不宜改为“可爱”,“富饶”之前也没有必要再加上一个修饰语“美丽”。
二、课文分述部分如此解读是否恰当?
本文结构方式是总―分―总,两位老师对分述部分的理解产生了分歧。葛老师认为:文章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侧重写“富饶”,第二自然段侧重写“美丽”,“富饶”和“美丽”是并列的。徐老师认为:无论是从第二至六这五个自然段的篇幅上分析,还是从结构上审视,“美丽”与“富饶”之间应该是递进关系,也就是“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这样的递进关系告诉我们,“美丽”是外表,“富饶”是内核;“美丽”是客体,“富饶”是主体。笔者认为,两位老师的见解均有不妥之处。
先说并列。用“美丽”与“富饶”分别概括自然段的意思不够准确。“美丽”,不是第二自然段的专属,第三至六自然段所写的海底的物产、海滩上的贝壳、岛上茂密的树林、海鸟等,也很美丽。“富饶”,《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物产多;财富多”,涉及范围太大,学生不好接受。试概括如下:第二自然段侧重写海水――色彩美;第三至六自然段侧重写物产――丰富美。这分析说明“美丽”与“富饶”并列之说欠妥。记得在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上,有位教师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是这样解读的:1.西沙群岛“富饶”的标志是什么?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来自总起句)2.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说明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的资源)3.这四个方面的介绍各有侧重,读课文看一看每一方面各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回答略)4.这样写都是为了说明什么?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5.文章的内容集中到一个词上,是题目中的哪个词?富饶。这种设计,牵一词动全文,提拎四个要点,如此并列比较合理。
再说递进。笔者以为,判断是否递进,不应该从“篇幅”上、“结构”上分析审视,而应该看意思的表达上是否一层推进一层。抛开课文,单就徐老师造的“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这个递进句来说,句前加上主语“西沙群岛”,句子是成立的。但从全文来看,认为分述部分由第二自然段(美丽)递进到第三至六自然段(富饶),就让人难以接受了,前面篇幅短,后面篇幅长,就能决定是递进吗?笔者以为,分述部分的几个自然段,不是逐层推进的,不存在递进关系。教学时如何处理分述部分,前面已经探讨过,这里不再赘述。另外,感觉徐老师有一句话失之偏颇:“‘美丽’是外表,‘富饶’是内核;‘美丽’是客体,‘富饶’是主体。”这一论述是否重看了“富饶”,轻视了“美丽”?西沙群岛假如没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没有美丽的生态环境,还能有标志“富饶”的丰富充足的物产吗?
三、“生长”运用得不够准确吗?
课文结尾段有一句话:“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徐老师说:“句中的‘生长’一词似乎运用得不够准确,此处如果用‘生活’替代‘生长’,也许更加妥恰,至少也未尝不可。”
笔者以为,这里的“生长”比“生活”含义更深远。“生活”的意思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生长”的意思是出生和成长。岛上生、岛上长的人对海岛的感情到底有多深?笔者思来想去没找出一个好词儿来形容,便联想到了自己。离l从教三十多年,就是忘不了那片有盐碱味的出生地(故乡近海),忘不了村北街旁那眼用石头垒成的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岛上的儿女一样,谁也抢不走对出生地的那份情。课文中的这句话是一位编者编课本时改上去的,有利于引发孩子们的爱岛、爱乡、爱国情,故“生长”不宜用“生活”替代。
(山东莱州市教学研究室 2614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也说《富饶的西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