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石蜡包埋、HE染色、常规切片对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红瘰疣螈的食管由上皮细胞、皱襞、黏膜下层、肌肉层、食管腺、杯状细胞、外膜、固有膜组成;胃由上皮细胞、黏膜下层、胃小凹、固有膜、肌肉层、胃腺组成;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由上皮细胞、皱襞、杯状细胞、肌肉层组成;消化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细胞,食管中有团泡状食道腺,黏膜层较厚,向内形成皱襞,有发达的单管状胃腺,肠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其中,十二指肠中的杯状细胞最少,回肠、直肠中的杯状细胞数目依次增多。
关键词: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消化系统;消化腺
中***分类号:Q9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846-04
Microanatomy Observation of Digestive System in 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
XIAO Xiao-liu,PENG Dong-yan,DU-qin,LI Hong-mei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653100,Yunnan,China)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paraffin-embedded, HE staining, conventional continuous slice were adopted on digestiv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ophagus of 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 consisted of epithelial cells, mucosal layer, submucosa, muscle layer, esophageal glands, goblet cells, outer membrane; and the stomach composed of epithelial cells, folds, submucosa, gastric pits, tunica propria, muscle layers and gastric gland. The duodenum, ileum, rectum were made of the epithelial cells, folds, goblet cells, muscle layers. The gastrointestinal epithelium was simple columnar cells. The esophagus had groups of esophageal glands, thick mucous layer which folded inward to form plica, and developed single tubular gastric gland. The intestinal were rich of goblet cells yet least in duodenum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ileum and rectum.
Key words: 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 digestive system; digestive gland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是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蝾螈科(Salamandridae)疣螈属(Tylototriton)的代表动物之一,云南省主要分布于丽江、腾冲、保山、景洪、新平等地区[1]。体色因其生活环境而有所差异[2],指4,趾5。主要以蚯蚓、蜈蚣、步行虫、蜗牛、黄粉虫等为食,为杂食性动物。红瘰疣螈属于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阶段的一个类群,其生活环境特殊,因而其对研究动物系统进化有重要意义[3]。目前,中国有很多学者对红瘰疣螈做了研究,例如,从线粒体Cyt b基因探讨红瘰疣螈物种地位的有效性[4]、体温调节[5]、繁殖生态[6,7]、皮肤显微结构观察[8]等。本研究对红瘰疣螈消化系统做了组织学研究,并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探究其内部构造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也为两栖动物组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活体红瘰疣螈采自云南凤庆县小湾镇,3雌1雄,平均体长15.5~18.6 cm,游标卡尺测量。平均体重14.4~22.1 g,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大,体色鲜艳且生长状况良好。
1.2 方法
取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各部分组织用8%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度一般为5 μm左右,经HE染色,显微镜拍照,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为叙述方便起见,将红瘰疣螈消化道分为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直肠。
2.1 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
红瘰疣螈的食道由固有膜和单层上皮细胞共同向食道腔形成多个褶皱(***1-1),皱襞高度为153.6~706.4 μm 。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层厚度为67.2~124.8 μm。表皮细胞有4~6层,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厚度为57.6~134.4 μm。表皮细胞间有杯状细胞,大小为9.6~38.4 μm。黏膜基底层上皮细胞呈矮柱状,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黏膜基底层可见不甚明显的泡状食管腺,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1),其间分布有血管、神经和空泡状细胞,其下为肌肉层,肌肉层由平滑肌构成内环外纵两层,其间还有扁平状的浆细胞。外膜由外向内由浆膜和纤维膜构成,浆膜厚105.6~192.0 μm,纤维膜厚度为1.5 μm左右。
胃可分为贲门胃、胃体和幽门胃三部分。红瘰疣螈胃的腔面里有10~12个褶皱组成的皱襞群(***1-2),高度为163.2~556.8 μm,由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组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大小为3.4~6.8 μm,细胞核为椭圆形被染成深紫色,位于细胞基底部,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嗜酸性。胃黏膜上皮下陷到固有膜形成单管状胃腺,且胃腺发达,细胞核大且呈圆形或近似于圆形,位于细胞中央。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结缔组织之间有成堆的脂肪细胞和血管,以及壁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壁细胞近似于圆形,细胞核呈圆形且位于细胞中央,颈黏液细胞为长柱状细胞,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胃肌肉层由内层环肌和外层纵肌构成,环肌较厚,占肌肉层的2/3,最外层膜为一层纤维膜。
红瘰疣螈十二指肠黏膜层较发达(***1-3),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向肠腔内形成10~15个皱襞,皱襞高201.0~668.4 μm,皱襞的表层有较丰富的绒毛,绒毛高9.6~28.8 μm,其下为高柱状细胞,在小肠中数量最多,大小为7.8~14.4 μm,细胞核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大小为4.8~7.8 μm。在柱状细胞中有巨型杯状细胞,杯状细胞为长椭圆形,个体较大。固有膜内分布着肠腺,还可见少量的***糜管。黏膜肌层较胃肌层薄,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环肌较厚,纵肌较薄,两层肌肉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可见微血管,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有血管、神经等。
红瘰疣螈黏膜向肠腔内形成多个以单个个体形式存在的皱襞(***1-4),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表层有一层绒毛(***1-5),柱状细胞数目较多,大小为23.5~35.8 μm,细胞核大多为圆形,少数为椭圆形,较小,位于细胞中央。在柱状细胞中有杯状细胞,呈短椭圆形,直肠中最多(表1)。肌层较明显,但不发达,内环外纵,环肌较薄,纵肌较厚。
直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1-6),具微绒毛,柱状细胞数目最多,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细胞核近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柱状细胞中还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杯状细胞近似于圆形。直肠肌肉层环肌和纵肌同等发达,内环外纵,纵肌上分布有脂肪细胞。
2.2 消化腺的组织结构
由单层柱状细胞及肌肉层组成(***1-7),细胞层排列整齐紧密,大小为1.0~12.5 μm细胞为椭圆形,相邻细胞分界不明显,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肌肉层较薄,厚度为15~50 μm,为单层的纵肌,其间分布有脂肪细胞。
在4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肝小叶之间分界不明显,肝小叶分界处有肝管(***1-8),在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1-9),管径小,静脉腔不明显。肝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分界清楚,胞质丰富,呈颗粒状,部分肝细胞出现空泡和空隙(***1-8)。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肝细胞由6~10个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成肝细胞索(***9),大小为33.6~76.8 μm,肝细胞索之间形成的空隙为窦状隙,窦状隙呈狭长型,其内可见残留的血细胞。此外,肝实质内有黑色颗粒聚缩形成黑色素团,体积大小不一样,分布也不均匀,其间分布有肝血窦。肝的表面为一层薄薄的浆膜,结缔组织少,紧接着结缔组织是由5~6层单层扁平细胞组成的表皮细胞。
外膜为一薄层结缔组织(***1-10),胰腺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排泄管贯穿于腺细胞之间,排泄管内可见分泌物(***1-11),经HE染色后呈红色,嗜酸性。
3 讨论
红瘰疣螈处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阶段,它的消化系统需要面临由水生生活转变为陆生生活带来的序列问题,所以在结构上有一序列相应的特征之与相适应。
3.1 红瘰疣螈消化道与其他两栖类动物的比较
从解剖学上来讲红瘰疣螈食道短而粗,利于红瘰疣螈在捕食时将整个食物都吞进去,与大鲵[9]相似。从组织学上来讲,红瘰疣螈食管内有纵行的皱襞,当吞咽食物时,皱襞平展,这就大大扩大了食道管腔的面积,且皱襞上有黏液细胞,可以分泌黏液以湿润食物助于吞咽。红瘰疣螈黏膜下层相对较厚,增强了消化道各部分组织的舒展性,使食物在消化道中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与鲢鱼[10]黏膜下层较薄有差异,这一点说明红瘰疣螈在进化过程中细胞分化更为完全。在食道黏膜下层分化出体积大小不等的两种杯状细胞,与中华蟾蜍[11]、版纳鱼螈[12]食道黏膜上皮细胞中的杯状细胞相似,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蛋白[13],起作用,能够保护消化道并利于食物顺利通过。与版纳鱼螈等有尾及大多无尾两栖类[11,14,15]相似,都有食道腺,但与版纳鱼螈[12]不同,版纳鱼螈食道腺为团泡状腺,红瘰疣螈为单管状食道腺。食道最外层为浆膜层,与鲢鱼[10]浆膜层相似,由扁平细胞组成。
红瘰疣螈胃内壁较粗大的皱襞和发达的肌肉结合,大大增加了胃的舒展性,可以容纳体积较大的食物,而花背蟾蜍[16]胃中皱襞更加发达,为5~7条纵行的皱襞组成且胃中皱襞高度相对其他组织高,这表明它的胃具有较强的舒张性,皱襞高就使得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胃的上表皮有丰富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壁细胞,它们共同促进了胃对食物的蠕动。胃里还有丰富的胃腺,分泌胃液,使食物得到湿润,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些结构的结合使得食物得到初步的消化并被迅速送到肠内。
红瘰疣螈的十二指肠、回肠、直肠有高度不同的皱襞,从前到后皱襞逐渐变矮,皱襞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到了屏障作用,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加长。小肠内壁有丰富的绒毛,增加了食物与肠道的接触面积,使食物的消化吸收更加充分,同时绒毛还具有缓冲作用,可预防食物对消化道的机械损伤。十二指肠中有丰富的绒毛(高9.6~28.8 μm),体现了十二指肠的重吸收作用,但没有中华蟾蜍[11]绒毛发达(高40.8~52.8 μm)。肠中有丰富的杯状细胞,食道、十二指肠、回肠、直肠中数目依次增加,与文县疣螈[17]相似,在排便过程中水分得到重吸收,体内水分得到保持,干燥的粪便顺利排出体外,减少对水分的散失,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3.2 红瘰疣螈消化腺与其他两栖类动物的比较
红瘰疣螈肝脏较发达,肝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细胞核较大,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肝细胞中还有大量的空泡和空隙,与大凉疣螈相似,李蓓等[18]在成体大凉疣螈肝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中认为肝脏细胞质空泡和空隙中分布着脂质和糖原,是重要的储能器官。红瘰疣螈与大凉疣螈为同一属的动物,因此也认为红瘰疣螈肝脏细胞的空泡和空隙有脂质和糖原的分布,能储存更多的能量。肝实质内还有黑色素颗粒组成的黑色素团,且成堆存在,经分析认为,这与已报道的蝾螈科[18]种类相似,是低氧环境下保护性适应的结果。肝脏还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发达的肝细胞增强了红瘰疣螈的代谢功能,红瘰疣螈肝脏细胞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致谢:感谢李泽君老师及茶云肖、段生丽同学对本项目研究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大同.云南两栖类志[M]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胡明友,吴启廷,李 倩,等. 墨江与腾冲两地红瘰疣螈外部形态差异研究[J].2013,34(6): 17-19.
[3] 陈小红,瞿文元.我国现存有尾类及研究现状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1):66-71.
[4] 张明旺,饶定齐,余国华,等.从线粒体Cyt b基因探讨红瘰疣螈物种地位的有效性[J].动物学研究,2007,28(4):430-436.
[5] 何丽娟,敬 凯,王***昆,等.红瘰疣螈的体温调节[J].动物学杂志,2010,45(6):133-140.
[6] 李 骏,刘安柱,李 湘,等.红瘰疣螈的繁殖生态[J].动物学杂志,2012,47(2):8-15.
[7] ZIEGLER T,HARTMANN T,STRAELEN K V D,et al. Captive breeding and larval morphology of Tylototriton shanjing Nussbaum,brodie & Yang,1995,with an updated key of the genus Tylototriton (Amphibia:Salamandridae)[J]. Der Zoologische Garten,2008,77(4):246-260.
[8] 李红梅,姚锦仙.红瘰疣螈皮肤的显微结构观察[J].动物学杂志,2010,45(6): 35-40.
[9] 李丕鹏,张育辉,马成仓,等.大鲵消化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9(1):61-64.
[10] 栾雅文,刘翠敏,郭志荣,等.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5):659-663.
[11] 岳兴建,张耀光,王志坚.中华蟾蜍消化道组织学及组织化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7): 383-389.
[12] 李家洲,李桂芬,贺华丽,等.版纳鱼螈消化道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9,44(6): 96-102.
[13] 钟慈声.细胞核组织的超微结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14] 姚艳红,蒲德永,王志坚,等,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4): 144-149.
[15] 徐敬明.东方铃蟾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四川动物,2008,27(6):1056-1057.
[16] 贾宗平,夏冰芝,魏仲梅,等.花背蟾蜍胃、十二指肠的组织学观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 87-90.
[17] 王 昱,杨小录,何九***,等.文县疣螈消化道和肝脏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J].四川动物,2011,30(3): 227-231.
[18] 李 蓓,史一,龙 梅,等.成体大凉疣螈肝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J].四川动物,2013,32(3):398-4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红瘰疣螈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