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平面绘画中寻找个人的表达方式是所有画家都会想的问题,当一种风格形成后,在往下进行就会觉得受到局限,总希望找到一个新问题,新的切入点,能够把绘画往前推进。夏小万有着奇特的自我空间概念,不用于今天我们所习惯的总总逻辑,在作品的表现上更体现了立体性和欣赏性,给人直观的感受,仿佛可以感受到画中人物的情感,时曾相识。
关键词:夏小万;老舍;玻璃切割;空间绘画
中***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78-01
初次看到夏小万的展览就被他的绘画功底所折服,最喜欢的是《老者》这系列作品。对人物的形象任意的拿捏,更重要的是他对空间的表现手法已经不仅仅是平面绘画所带给人的感受了。在当代画家都在做绘画边界的探索,当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走到今天,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走到尽头的时候,一些勇于探索的人开始突破边界,不断地试探边界外面的可能性。
《老者》创作于2005年,在香港富比这幅作品在玻璃切割作品类是以最高额售出的,取得这样的成功我觉得在作品的表现手法跟艺术性上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夏小万看来,在平面绘画中寻找个人的表达方式,是所有画家都会想的问题。而当一种风格形成之后,再往下进行就会觉得受到了局限,总希望找到一个新问题、新的切入点,能够把绘画往前推进。
空间作画这种形式是从2002的一个展览开始的。在这些空间绘画中夏小万曾把中国很多古典名画作为主题,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回到根源去”因为他觉得中国有着奇特的自我空间概念,不用于今天我们所习惯的总总逻辑。《老者》这幅作品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将***像一层层分解在玻璃上,在叠加起来,形成立体效果的***像,纵使他选择这种玻璃材质也属于无可奈何,但是并不能把色彩悬置在空中,必须透过这样的材质表达效果。在颜色表达上,以黑白灰为主基调,并不是绚丽的轻快,凸显画内的冷调,给人一种思考和压抑的感觉。在效果上,运用了灯光的效果和色彩的搭配。更凸显出了画面的立体性,让人忽略了玻璃的载体,恍然觉得色彩在空气中的停留。这样的效果使《老者》这幅作品在表达上更具有立体性和欣赏性,给人直观的感受,仿佛可以感受到画中人物的情感,时曾相识。
人形是夏小万琢磨最多的问题之一。他曾表达过:“我一直所关注的人形,为什么我们要用人的形象去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玻璃切片)它有一种分析的感觉,所以我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手段去分析人形。比如说人类形态学里面都是按人类头型骨骼的特征来分析出它属于哪个一个人种。我这个东西也是一样的,都是头的形状,而它们又都集合在了一起,这就可以把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化地域背景抹掉,变成了一个群体。”《老者》很好的表达他的理念和想法,他很好的利用玻璃这个材质表现出了老人的形象轮廓,从外形上看,五官突出,每根肌肉和皱纹的表达惟妙惟肖,头发的表达也凸显出了老人的经历,仅仅是头部的表达但是老者的整个形象映入眼帘。些许的变形更加凸显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夏小万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扭曲的人形,似乎人形对他来说不过是信手捏来。夏小万从大学就开始了这种对人形的探索,如今说信手拈来也绝不为过。扭曲有两方面,一方面它有思想根源,它正好可以暗合现实中人的心理状态。这个概念其实都不属于某个个人的所有,其实我们的理解都差不多。比如人性在一种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不满意,情感上的纠结。我们都会觉得自身有点扭曲,实际上扭曲这个解释是共有的。另一方面他的个人喜爱,喜欢食物有变数,不喜欢一个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标准一致,谁看了都能拿一个概念去套。
这幅作品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夏小万对于市场的“习以为常”,在玻璃切割作品没有平面作品好卖的现今市场,他依然坚持创作,他觉得在创作中考虑考虑市场因素是肯定有的,这也不算什么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上它们还有一种吸引人的观赏性,毕竟它是由绘画构成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艺术界,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近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开始逐渐走向创作自由;另一方面,在还没有艺术市场概念的当时,艺术还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艺术家还不能因此获得太多的物质回报。由于受到这样的洗礼,夏小万更加坚持自由的创作,更喜欢自我的尝试去避开主流话题,去接触最初原始的问题。也许就是拥有这样的特立独行的人文情怀和诡异的想象,才使《老者》这幅作品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空间绘画―《老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