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曲牌《端正好》艺术性解读

节选自《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因其经典性而传唱不衰,尤其《端正好》,虽寥寥几句,情感幽深、意境绝佳。

“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清]梁廷楠《曲话》卷五)这一曲坛轶闻,正说明王实甫呕心沥血之苦。本文管中窥豹,尝试探析《端正好》的艺术特色――如诗一般的语言、构思与意境。

1. 为何是“黄花地”而非“黄叶地”?

首先,人们都有这样的心理:花的颓败比草的衰败更能体现一种铭心刻骨的凄凉之美。且古人常用草木繁盛来反衬物是人非,比如:“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其次,“花”可人格化,比喻美好的人生。“碧云天,黄花地”句,通过秋高气爽,天蓝云青,黄花满地的高远爽朗,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莺莺凄苦、难分难舍之情。

2. 为何是“黄花地”而非“地”?

从色彩上来讲,碧(蓝)是冷色调,而黄是暖色调,碧黄是种对比色,“碧云”“黄花”对举,更能衬出色彩的明亮。实际上,通过色彩对比,更表现出崔莺莺对张生即将离开时的那种难分难舍的灰心丧气之感。其次,从意象上来讲,古人写“”,通常所表现的或为喜悦欢快之情,或为隐逸之姿,或赞颂人格(品质)美好,一直延续至今。譬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李商隐《》)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梅尧臣《残菊》)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唐寅《》)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秋菊》)

重阳节,人们喜饮酒,此在汉魏就很盛行。能散热祛风、降火解毒,酒被誉为“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药酒。王瑶先生曾考证(《王瑶全集》卷二《陶渊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采菊”的“菊”,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为了做酒,以求长寿。因为“饮菊酒”古来有之,从《离骚》“餐秋菊之落英”,到《西京杂记》:汉人采并茎叶,酿之以黍米,至来年九月九日,熟而就饮。谓之“酒”。到“魏文帝九月至钟繇书云:至于芳菊纷然独荣,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而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中云:“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美。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得复此生。”(《饮酒》其七),可知,服在当时是很流行的,正如魏晋名士所服的“五服散”一般;而且,“服菊”的目的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长寿。

而“黄花”多指凄凉萧瑟冷清孤寂之感,比如: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戴进《画菊》)

黄花本身没有人格象征意义(黄花指代),人们多用凋零的黄花来创设一种深秋悲凉冷寂的意境。在诗文中,黄花常由韶华已逝,铺陈出“悲凉”的意境。此外,“明日黄花”则喻指凋零之花,也比喻过时的事物。

3. 为何是“西风紧”而非“秋风紧”?

“紧”,妙写风大,让人感受到晚秋时的萧瑟凄凉。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下得正紧”之况味!

古人虽有“悲秋”意识,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但“秋”,从造字上看,从禾从火,会意,是“庄稼成熟”意,它更会让人联想一片欣欣向荣、丰收喜悦之情。其实,我国古代四季常与“五行”“四方”联系在一起,秋在方位上属“西”,因此,“西风”也即秋风。其好处如次:从拟声词态上讲,“西”让人联想起“悉悉索索”(西西)的悲凉秋风之声态。从方位上讲,古代中国西方为西域,茫茫大漠,给人一种荒芜凄凉萧索的感觉。我们还可联想到从西伯利亚刮来的冷风,联想到“寒冷的冬天快要来临了吧”。西在五行中又属“金”,金有兵戈之象,会让人联想到战乱,一旦战争发生,便会有灾难,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萧条凄冷之惨象。所以,西风更能表现悲凉孤寂荒芜凄冷萧索等意象。比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凤栖梧》)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纳兰性德《浣溪沙》)

其次,“西”与“北雁南飞”之“南”“北”,造成方位上的错落有致。“北雁南飞”,一北一南,形成反衬,写出暮秋天气寒冷,大雁也不愿在这儿停留,它们成双成对去南方过冬。作者通过外在环境的渲染,营造了一种凄凉伤感悲凉的氛围。

4. 为何“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霜林醉”,其实是人醉,属拟人手法,此为莺莺情感驱动下的自然表现,是“发诸真情”的神来之笔。“染”是染色之意,在这个设问句里,又用了夸张手法,渲染出崔莺莺用“泪”将“霜林”染红。为什么泪水会把林染红呢?我们可在课文注解中找“答案”,即有关“红泪”的典故(王嘉《拾遗记》):

薛灵芸选入宫时,别父母,以玉壶承泪,壶映出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自古以来,“悲莫悲兮生别离”,“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董解元《西厢记》卷六,亦名《西厢记诸宫调》)。因此,一片火红的枫林,乃离人悲苦的“红泪”所染,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从修辞学上讲,【端正好】用了点染手法。点染,本为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或点或染,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运用到文学上,“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总是离人泪”是点。

因此,从《端正好》的艺术性,我们可以管窥《西厢记》典雅凝炼、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正如明朝朱权所言,“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太和正音谱》),一语道破了《西厢记》的语言真谛。

(扬州市新华中学;225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西厢记》曲牌《端正好》艺术性解读

学习

正能量时间符号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正能量时间符号,内容包括正能量的经文,正能量负能量用符号表示。新的一年正式起航,时间在经历了2012的黑色幽默之后,又重新以一副充满活力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据说,在玛雅人的历法里,2013年是第四个太阳纪元的开始,在这个纪元

学习

百年暨大激荡史

阅读(152)

1925年10月,只有师范文凭的曹聚仁被聘到国立暨南学校大学部,“一本正经做起教授来”。同事帮曹聚仁找了一位帮工的女佣,但女工的亲友们一直弄不清楚,“济南大学”为什么不在山东而在上海的乡间?“暨南”的校名,更让她们糊涂。曹聚仁对她们讲了

学习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阅读(178)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儿童摄影引导工作年终总结,儿童摄影工作总结范文。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篇1各中小学校:为进一步在我区学校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提升文化内涵。根据区统一布署,结合学校实际,配合区文化

学习

克久拉霍:谈谈情 说说性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克久拉霍:谈谈情 说说性,内容包括克久拉霍自由行热门攻略,克久拉霍湖滨酒店好不好。印度人很少敢在大庭广众下谈论性,不光印度的圣人和苦行僧是以禁欲为主,印度电影也是爱多性少,点到为止,但印度宗教中自古有生殖崇拜的情结,所以

学习

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内容包括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归纳,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摘要]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大国,在短短的六十几年间,我们的汽车生产从无到有,从借鉴到自主开发,走过了光辉的历程。然而,在其

学习

气瘿为何多见于孕妇和产后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气瘿为何多见于孕妇和产后,内容包括气瘿中医辨证治疗,气瘿的发生与哪种脏器有关。【摘要】流行地区的“气瘿”多见于妇女、儿童,特别是孕妇、产后,中医外科教材说是肾虚所致,有些牵强,令人费解。原来是缺碘地区的人们体内普遍缺

学习

现代汉语趋向动词研究概述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汉语趋向动词研究概述,内容包括现代汉语动词的指称化研究,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研究。趋向动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小类。学界主要从性质、范围、句法功能、语义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关键词:趋向

学习

试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内容包括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比较。作者简介:郑州(1991.03-),山东郯城人,临沂大学文学院,2011级本科生。建安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建安时期也是文

学习

全市安全生产宣传要点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全市安全生产宣传要点,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宣传要点总结,新修订的安全生产宣传内容。一、指导思想1、以贯彻十精神为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优化宣传资源,拓展宣传教育平

学习

“智慧城市”建设之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城市”建设之道,内容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之道,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文章。目前,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

学习

广东药交所蹒跚起步

阅读(34)

2013年6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广东药交所,因交易规则存在较多争议未正式定稿,未能在7月1日如期试运行。广东是最早启动医药阳光采购平台的省份,作为改革先锋一直备受称道。而这次对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的改革,却广受质疑。现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

学习

娜奥米·沃茨:万种风情抵不过一声尖叫

阅读(33)

虽然她的好朋友妮可・基德曼早已功成名就。但,她三十多岁的时候依然寂寂无闻。太晚了吗?甚至好莱坞有句话说:三十多岁还未成名的女明星,最适合的职业是女郎。但起伏跌宕的生活没有教会她别的,只告诉她要坚强。坚强。她默念着这个字眼,仿佛穿上

学习

一生只做一件事,足矣!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一生只做一件事,足矣!,内容包括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原文。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岁月匆匆即逝,我们该如何把握?无须彷徨,无须害怕,只要找准一件事,然后坚持一生,岁月必将刻下满

学习

唐哥涤生 19期

阅读(30)

我在今年6月时,换了一份工,由“电影宣传”向“编剧”小碎步挪动。生活里再也没有接不完的电话和吵不完的架,作息调整为健康不已的老年人模式,清晨6点钟起床,早茶后到公园散步,8点钟回到家里或去咖啡厅写作。每天处理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不出

学习

浅析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及其艺术特色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及其艺术特色,内容包括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内容,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创作时代。内容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大型说唱音乐文学艺术样式,是由讲说和歌唱的乐曲穿插而成的。董解元的《

学习

从《西厢记》中的三次“赖婚”看老夫人的“狠”与“柔”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从《西厢记》中的三次“赖婚”看老夫人的“狠”与“柔”,内容包括西厢记中老夫人赖婚的情节,越剧电影西厢记赖婚全场。《西厢记》中的老夫人,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虚伪、冷酷、权诈、专制的贵妇人,她对自己女儿与张生的婚事

学习

《西厢记》中的崔夫人形象谈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西厢记》中的崔夫人形象谈,内容包括西厢记崔夫人性格特点,西厢记崔夫人人物形象。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精彩的爱情篇章之一,也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爱情戏之

学习

关于三维动画的艺术性分析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三维动画的艺术性分析,内容包括三维动画分析,三维动画发展分析论文。依靠三维渲染技术得以实现的动画亦具有艺术性,通过三维技术,动画创作者广阔的创意想象空间赋予三维动画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展示出非凡的艺术感染

学习

阳台宫古建筑装饰风格与艺术性阐述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阳台宫古建筑装饰风格与艺术性阐述,内容包括古建筑阳台设计,中式宫殿设计效果。阳台宫全称“大阳台万寿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形似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好处于凤背之上,被视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本文

学习

浅谈汉字的艺术性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汉字的艺术性,内容包括汉字的艺术性,浅谈汉字的美。【摘要】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汉字的艺术发展在载体上经历了甲骨、金石、纸张等历练,在形态上又经历了甲骨

学习

对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艺术性的解读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对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艺术性的解读,内容包括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作品特色,艺术家的生涯歌剧所有咏叹调。[摘要]电影是一门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展现,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歌剧,电影歌剧除了具备电影基本的视

学习

《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内容包括西厢记长亭送别名句赏析,京剧长亭送别西厢记唱段。内容摘要:离愁别恨是我国古代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作为经典,《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在表现这一主题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情景交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