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州城市建设基本饱和状态下,人们的保护修复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越来越浓。近年,不断有新的历史文化遗址被发掘,我们该如何珍惜爱护这些历史的礼物呢?本文介绍几个不同性质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共同努力,留给子孙后代的不只是历史的故事。
关键词:南越国宫署遗址;城隍庙;万木草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中***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广州市老城区中山三路至中山四路,也就是古时候广州城的东城门位置附近, 浓厚的历史文化遗迹气氛与城市商业气氛从北京路步行街一直延伸至此。近年,中山四路上的城隍庙、南越国宫、万木草堂相继修复完成并对外开放,默默地感受着时代的变迁。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老城区中心中山四路。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字史书。南越国宫署遗址面积共15万平方米,被专家们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在御花苑遗址共有7个时代的重叠文化层,发现秦、南越国、东汉、晋、南朝、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还发现83口各个时期的水井,年代由南越国至民国时期,有土井、砖井、瓦井、木井、篾圈井和陶圈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色。南越国的御花苑有一个大型约4000平方米的地下石构蓄水池,水池距地面约8米,为冰裂纹密缝石板铺砌,这里的95 X 95厘米的铺地大方砖,堪称全国之最。这样大型、平整、古老的方砖,烧制时没有变形。说明当时的烧砖技术已经很高。还有石刻字,是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遗址中的石构建筑,在我国秦汉时期的遗址中是独一无二的,造园风格是典型的东方园林风格。估计在西面还有更大的宫殿遗址。
城隍庙,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城隍庙为中心城区中少有的大型厅堂式岭南传统建筑,大殿和拜亭体量宏大,造型轩昂而稳定。柱子高9米,柱子上有木雕,木雕上还刻有年代久远的警句。前廊步梁做工精细,梁坊雕有福寿、卷草纹饰和鳌鱼等***案纹饰,梁坊出头的木雕狮子斗拱承托檐檩,手法别具一格,堪称岭南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今年初,广州市和越秀区两级***府把广州城隍庙修复建设列入迎亚运重点建设项目,由越秀区负责推进修复建设工程。今后,市道教协会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城隍庙进行修复,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并对外开放。新修复的广州城隍庙将成为传承广州道教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彰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万木草堂,一个曾经被人遗忘的院落,在这片交通方便,人流密集的商业旺地的一条后巷中,如今却出人头地,倍受注目。为何?是因为它保留原来前厅后院、中堂天井的结构,青砖、祠堂、硬山顶的建筑风格?是因为***府将以此为中心重新协调和规划周围的建筑物和绿化路,在寸土尺金的热闹城区为它开辟一个纪念广场,引带出有不凡气度文化底蕴的新景致来?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它的历史价值,它的精神意象、人文底蕴?其实原因并不重要,对于草堂建筑本身而言,这不过是一个冷落多年的古旧书院,它当年有过的人气鼎盛言语犀利朗朗书声早已烟消云散,遭到刀光剑影之灾之后更是萎靡不振,大家早已忘记这里曾有过什么人、教过和读过什么书,从这里出去后居然做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大事业。其实,这间当年不值一提而现在闻名天下的旧式书院,就是100多年前公车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维新,而使天下为之振聋发聩的康“圣人”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等人讲学和听课的学堂——万木草堂。
虽然这几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景点相对集中,但***府对其针对其自身特点,采取了不同的保护、修复、宣传手段。
南越国宫署,我国到2000年才发现的南越国宫殿遗址。这个发现看似简单,但是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因为它的重见天日会致使广州的南越国史和全国的秦汉史都要改写,甚至每块砖都可改写中国的建筑史和园林史。因此,这里以“南越国”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向市民展现一个仅存活了55年的王朝的宫殿群。
城隍庙,曾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不对市民开放。耗资近2000万元修复城隍庙,这次大修可以说汇聚了岭南建筑最精华的元素,三雕、两塑、一彩的精致工艺随处可见,城隍庙外还用福建花岗岩和东南亚菠萝格,建起明清风格的如意斗拱牌楼更显气派威武。 2010年10月31起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现被打造成为重点旅游景点,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恢复了烧香、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庙会节目,吸引着大量人流前往。庙前的文化广场为各类文化表演及人流聚散提供了充足的场地。
万木草堂,用“镶嵌”的手法,使其与新建建筑“玉鸣轩”合为一体。它的设计难度与重点有二。一是在平面设计要平衡与草堂的衔接和过渡,平面关系既要和“睦相处”,又要“充分沟通”。在这点上,“玉鸣轩”首层架空了大量面积,甚至做出一个“市内广场”的灰空间,让市民从中山路可以通进草堂(草堂在另侧有大门出入口)。业主于商业旺地如此牺牲首层商铺面积,体现了他与设计人的充分沟通和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涵养。不可忽略的一点是,万木草堂完成装修后,将作为越秀区博物馆向广大市民开放,“玉鸣轩”被定性为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经营古董、字画的商场。所以这个广场将承启着带引人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商业而言,比商铺有更关键的作用。
另外,越秀区对于打造北京路商圈又有新提法,未来将把步行街向步行区方向发展,计划将北京路以东的文德路、文明路以及德***路等纳入商业步行区范围,推动整个区域商业发展。广州的商业步行街都以岭南特色的骑楼为主流风格,中山四路还保留着不少骑楼商铺;路沿街商铺和建筑物经过装饰后,使文德路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文德路北段显得风格明朗、色彩和谐。
举的这三个例子,都处于城市商业中心。很庆幸它们得到了重视与保护,广州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针对它们各自的特点,量身定造适合它们的保护方案。而不是像过往某段时期“赶上经济发展大潮拆旧换新”或是现今提出的为还原原人民南骑楼街景拆除人民高架桥,这样的“一刀切”极端方式,还有古村落小洲村的“无组织任其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交通、市民感受,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本身都是不理智的。
历史文化遗产的范畴很大,除了建筑要“修旧如旧”,还有人文的传承与凝聚,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其实这种对遗存和保护的需要是来自人们内心文化的回音。如果要撇开经济因素,单纯地为为保护而保护,显然是不符合现在的国情。所以,如何适度地结合经济发展,让还未被破坏或未被彻底破坏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受到保护而且长久地存世,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希望我们现在的努力,不是为了打造什么历史名城,为的是日后留给子孙后代的不只是历史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广州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