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的确是门学问。
美国著名占星师苏珊·米勒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说过:“你必须向宇宙表示你的意愿。”
我认为大部分人对此的理解是,遵从星座运势对生活的指引。比如在新年伊始的朋友圈里,一篇叫作《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女巫店2014星座运势》的文章被疯狂转发,而我的一位钻研宇宙物理学的朋友则坚持每天按照星座的幸运色挑选衣服。
星座体系是西方占星学中最被大众文化接受的一个部分。它的普及度甚至超越了中国古代占星术“七***四余”,前者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粉丝,而后者近年来的还原程度却差强人意。当然,除了都需要“观星”之外,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影响西方占星学在中国形成势力,离不开其成体系的规模化发展。比如,早在上世纪70年布的《亚特兰大市法令》中就明确表明“占星是对人类经验的阐释”,规定职业占星师需要通过任职资格考试,才能从事与此相关的收费、赠送或捐赠的行为。
今天,在欧美地区,占星师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且有迹可循。
他们不再需要自学成才,而是可以在大学中选修相关课程,或是直接到零门槛入学的占星学院接受教育。位于伦敦的The London School of Astrology和Faculty of astrological studies两所占星学院均由著名占星师创办,专门为占星爱好者及对其有职业规划的准职业占星师提供系统的占星学课程。
弗兰克·克里夫是The London School of Astrology的现任校长,他说学校里并没有哈利·波特,但并不拒绝媒体冠之以“魔法学校”的称呼。人们总在期待可以通过占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虽然结论是非常多元的,但是因为它与数学、心理学的充分结合,使它的立足点更具备科学及技术性。
台湾和香港的职业占星师中亦有毕业于此的学生。他们在经历了高阶课程并通过学院的考试之后,可被授予学位证书。如果积累了更多的星盘,还可以参加各种占星比赛,甚至获得加盟国际占星学会ISAR的机会,并最终站上占星学界最高的轩辕奖领奖台。
随着为数不少的职业占星培训师相继启动支持中文的授课内容,中国的占星爱好者得以有更丰富的途径进行学习,实现与大师对话。
20世纪最伟大的职业占星师之一大卫·瑞雷(David Railey)开通了自己的中文博客,他在博客中回忆自己成为职业占星师的要件,是寻找到足够分量的引导者。今天,这个条件已被弱化。
每位占星师对星盘的解读都不相同,成为一名职业占星师绝非仅依靠“心灵通灵”。所以,千万别拿同一个问题询问不同的占星师,也尽可能避免查询不同出处的星座运势,免得遇到每日星座幸运色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