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天辟地者——
上文提到,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的《三五历纪》。而且,徐整《五运历年纪》②对的形象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江”为长江,“河”指黄河,“淮渎”即为淮河。按照徐整的描述,的活动区域当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由地理信息我们可知,淮河正处于黄河和长江之间,其源头在今河南省西南部的桐柏山区,河南省泌阳县、桐柏县正处于此区域。因此,徐整为后人找寻的遗迹指明了方向。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③对神话也有记载:“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昔,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音为雷,目瞳为电。古说: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之魂也。桂林有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国,今人皆以盘为姓。按: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任昉对秦汉以来有关的神话和他了解到的当时存世的遗迹予以考究,认为“秦汉间俗说”“先儒说”“古说”与徐整的说法一致,不同的是他提到了南方地区的历史遗迹。笔者认为这些遗迹是中原地区的传说随着北方人的大量南迁流传到南方地区后逐渐形成的。去三国不远,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出现了关于遗迹的相关记载:“比阳县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山,故亦曰川。西北流于比,非泄水也。”“比阳”乃泌阳县古称,这里的山和川就位于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泌阳县乡(原陈庄乡)境内。郦道元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关于“山”和“川”的记录当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性,徐整的描述在郦道元这里得到了历史遗迹的生动验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至少在三国时期,河南省泌阳县、桐柏县就已经是神话流传的重要地区甚至中心了。
二、泌野仙踪——豫西南民俗文化一览
(一)圣地与之乡河南省地处中原,自古以来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河南省驻马店市又地处天下之中,在古代曾经是***事重镇,在今天也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无论是《天中晚报》、《天中学刊》、天中广场还是天中山大道,无一不彰显出身为驻马店人的自豪。更为驻马店人所自豪的是,位于驻马店市西南的泌阳县境内矗立着一座海拔459米的“宝山”——山。山是桐柏山系的一支,泌阳县和桐柏县正以此山为界。山南山北,文化丰富浓郁,遗迹俯拾即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因为的大名,千百年来,这座宝山吸引着无数华夏子孙来此寻根问祖,观光旅游。2005年3月,河南省桐柏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之乡”,同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又正式命名泌阳县为“圣地”。2008年6月7日,两地的神话又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2年开始,泌阳县每年三月初三举办文化节、拜祖大典等活动。2006年,桐柏举办全球华人首次祭祀大典,并将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祭祀日。自此,每年的三月三和九月九,有数十万计的全球华人从五湖四海奔赴泌阳和桐柏,领略这里厚重的文化,欣赏这里秀丽的风光。文化正愈加彰显出其凝聚人心、祈福中华的伟大力量。
(二)神话豫西南桐柏山区流传的神话俯拾皆是,而且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些神话都耳熟能详。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振犁带领考察团队,深入桐柏山区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神话和实物资料。198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分会所编的内部资料《中原神话专题资料》一书即为其成果,全书共427页,书中所收录的太行山区、桐柏山区、豫西山区古今神话资料内容十分丰富。1990年,桐柏县文联***马卉欣历时九个多月,行程三万余里,辗转20个省区,深入考察了全国各地的遗迹,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神话,并于1993年撰成《之神》一书。2005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高瑞远主编的《桐柏山神话集》。200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正和王瑜廷主编的《神话》。根据闫德亮《中原的开天辟地神话》的总结,桐柏山区神话故事可以分为降生与创世、的婚姻、治世三种基本类型[6]144,具体有开天辟地、石狮子、滚磨成亲、捏泥人、八子山等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传说和故事不是僵化和固定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展、演变和融合,代代相传,越来越有活力。(三)遗迹在豫西南桐柏县和泌阳县等地不仅流传着大量的神话,形成了一个神话群,而且还留存有众多生动鲜活的遗迹和实物。以山为中心向南到桐柏县,向北到泌阳县,乃至临近的社旗县,在豫西南这样一个区域内,遗迹有庙、碑、金库、石狮子、八子山、船、井、爷的石箱子、楼、村、兄妹滚磨成亲的大磨村等。
(四)庙会“三月三,山”是在豫西南地区流传的一句民谣。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传统的上巳节(部分学者称中华圣诞节),据说是升天的日子。在每年的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信徒、贩夫走卒、民间艺人、游人、客商汇聚到山参加庙会,上香礼敬,祭祀,礼拜先贤,祈福中华。庙会不仅仅为山所独有,而且以车轱辘的形式在豫西南一带从一个地区辗转到另一个地区,从岁首到岁尾,所以也被称为“赶会”。庙会不仅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且每到一处都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促进了当地商贸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群众生活,极好地宣传了文化。
三、盘岚滴翠——山文学作品鉴赏
我们不仅可以在各种典籍和文化遗迹上找到文化的源头,同样可以在古代文人墨客那里找到关于遗迹的相关文学作品。仅以山为例,就可以发现如下相关作品。明代李梦阳所作的《大复山赋》被《空同集》全文收录,其中描写到:“昔作兹焉,用宅,是以浊清判,三纪揭,澒洞开,明划日月,厥山既形,余乃发。故尔上冠星精,下首地络,聚膏山以为崇,渗泄以成川。窍若浮肺,万谷濞漩,神瀑涌焉……若其势磅礴,逆折状若胎簪,嵩首殿其北,荆沔包其南。右枕熊耳之巅,左朝桐柏之山。”
按其描述可断定,大复山当为今泌阳县境内的山无疑。该赋首次精细地描绘了山的山川形胜和人文地理,彰显了李梦阳一代文章大家的风范。清代乾隆年间,泌阳知县郑大谟作《泌水令》:“衡门东向,泌水西流,堂闲人静,气清若秋。驾我轻舟,泛彼泌流。四山合匝,云影悠悠。盘岚翠滴,铜筱青摇。雨顺风调,四境丰饶。四境丰饶,雨顺风调。空庭无事,月夜吹箫。酌彼泌水,日清以幽。微躯何求,泛泛水中鸥。”诗中的“盘岚”的“盘”即指山。诗作上溯《诗经》的风雅传统,颇有古意,极具静穆之美,品之令人忘忧,似可与《诗经•陈风•衡门》对读。郑大谟,字孝显,号青墅,福建侯官人。福州朱紫坊名儒,民族英雄林则徐之岳父,曾任泌阳知县。这首《泌水令》堪称是其代表作。清代王以衡作七言律诗《盘岚朝起》:“一望盘山半插云,侵晨云今更氤氲。岚开四面光如淡,黛染千层影乍分。月影星疏才报晓,烟霏雾结自成文。凝目别有香炉气,古庙嵯峨锁翠氛。”该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稳,描景细腻生动,气象万千,读之令人如升仙境,不失为一首描绘山风景的佳作。清代道光年间泌阳知县倪明进的一首七言律诗《泌阳八景•其七》:“盘峰崎岖起城南,爽气朝来拥翠岚。混沌开天初见白,嶙峋列岫尽堆蓝。山光满郭清如洗,曙光笼烟秀乍含。我欲寄云传彩笔,何当摇缶共犹酣。”该诗风格较为明丽清新,惟稍许有雕琢和斧凿之痕,然瑕不掩瑜,列之于诸篇山文学作品也毫无愧色。当前,以地处泌阳县境内的山为中心向外辐射,中原神话群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豫西南地区的文化正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程希 单位:扬州大学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