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木撬开的“吱呀”声像是大门打开的声音,时间在此开启。西域文化研究专家廖肇羽屏住呼吸站在棺木旁,静候与历史相遇的刹那。棺内是四千年前的世界,一具巨大的男性干尸。
即使历经四千年岁月的洗礼,这具干尸依然有2.3米的傲人身高,这可比身高2.26米的篮球明星“小巨人”姚明还要高大。塔里木盆地有“巨人部落”的传说。2月中旬,随着***现神秘“巨人”墓葬的消息在网上热传,这具昆岗古墓出土的“巨人”尸骸引发关于史前巨人的猜想。
昆岗“巨人”身上究竟有哪些谜团?他为什么会长得如此高大?2月底,记者走进阿拉尔市昆岗古墓,试***揭示四千年前的“巨人”生活。
“巨人”的前世今生
一条陈旧的青砖路在昆岗古墓保护区蜿蜒,初春的寒气依旧弥漫在空气中。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长廖肇羽清楚记得,五年前的那个清晨,没有风,尘埃连同时间一起静止了,因为他要见证一段穿越四千年的历史。
棺中是一具身材高大的男性干尸,棺木打开时的震动让墓主脸上的沙尘簌簌落下,细小的声音仿佛是时间的叹息。高耸的颧骨,金黄的头发、狭长的脸庞,墓主神色安详地静候着这次邂逅。
经过专家测量,这具棺木长达2.8米,棺木里的男尸更是让专家大吃一惊,骨架超过了2.3米,这意味着他的生前身高更高。
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公布的世界最高的人是2.36米的中国巨人鲍喜顺。
专家初步认定,昆岗“巨人”生活在距今3800年至4000年前。
而2010年,我国科学家在陕西发现一具身高为1.93米的人类骨骼遗存。这位生活在42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小巨人”,被称为当时发现的史前人类化石中个体最完整、身高最高的。
2月,记者来到昆岗古墓群,去拜会这位昆岗“巨人”。“巨人”如今是一具高大的白骨,他的腿骨粗壮,一节手臂骨长度就相当于普通成年人整个手臂的长度。昆岗“巨人”的门牙是竖着长的,廖肇羽说,这是人种结构,具体原因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确认。
廖肇羽介绍,墓葬区不远处就是生活区,这里散落着石器木器、陶器,再到铜器、铁器,从毡帽、毡靴,到丝绸和“∞”字形毛线绳,日常用品比比皆是。面积庞大的炼铜与炼铁遗址,碎陶片、铜渣、铁渣遍地都是,由此可见,昆岗居民的文明程度颇高。
昆岗“巨人”的墓地周围有一片洼地,有水和芦苇。这里曾是塔里木河古道,水草丰美,适宜人类聚集居住。昆岗古墓群还出土了草篓、谷物及一些食品,从生活区的规模,可以推断这里的耕种土地规模不小。
“巨人”何以长这么高
昆岗“巨人”为什么如此高大?是基因遗传,还是后天营养?
廖肇羽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这里可能是古代羌人的遗址。羌人的特性就是身材高大,但要寻找尸身身高的具体原因,还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
上古青海和塔里木盆地都是羌人的游牧地。在《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羌传》中,都有对于羌人的记载。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中,这样描述羌人的生活习惯:“养牦牛、羊、猪以供食,饮奶、食酪,或飞禽、野兽肉。”
爱吃肉,同样是1.8米的“张雄古尸”所处年代的生活习惯。高昌大将张雄生活在隋唐时期,1973年,在阿斯塔那墓地,“张雄古尸”出土。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一书说:“高昌人对羊、牛肉的食用量远超内地人,其食用方法以煮、烤为主”。
***临床营养研究所所长范介绍,影响一个人身高的最主要因素是遗传,但是运动因素和营养因素也很重要。在发育期,适当锻炼,保障适量的蛋白供给和钙、维生素B的供给。锻炼好,吃饭好还不够,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需要在黑暗中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多晒太阳,这样才能补充维生素。
昆岗古墓群与相距700公里左右的小河墓地(学术界定位3800年~4000年)虽略有差异,但很类似。昆岗“巨人”的邻居“小河公主”生活的年代,就喜欢用奶制品做食物。
在小河墓地出土干尸“小河公主”身上,发现过一种古老的奶酪。
而与“小河公主”相聚不远的昆岗“巨人”,是否也用奶制品充饥呢?
目前昆岗古墓没有出土类似的奶制品,但是出土的肉类证实,昆岗”巨人“喜欢吃生肉,他们竖着生长的牙齿嚼起肉来,甚是方便。
“巨人”的生活条件不错,因为兽骨、鱼骨、木炭比比皆是,他们的生活中有鱼,有肉。甚至还有埋在地底的果树种子,或许是水果的美味让“巨人”和邻居们想要种植更多的水果。
“巨人”需要保护
包括昆岗“巨人”在内,当时古墓共出土的有5具干尸,其中一具干尸和昆岗“巨人”一样骨架高度超过2.3米,另有一具女性干尸身高1.9米。
昆岗“巨人”的出现在网络引起了人们对于***存在巨人部落的热议。《史记・周本纪》《诗经・大雅・生民篇》等著作也有巨人传说的记载。
在国外同样有巨人的传说,如2004年,泰国PP岛发现身高3.1米的远古巨人遗骸。1950年末,土耳其山谷地区发现了许多巨大骨头化石,经调查证实与人的骨头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的大,其中的一个大腿骨化石,长达120厘米。依照这个比例推算,这个“人”的身高有5米。
昆岗“巨人”在出土后不久,因为没有及时保护,尸身风化,如今变成了白骨。据守墓人介绍,“昆岗巨人”刚出土时,可以看清皮肤面目,衣服也较完整。
不只是昆岗“巨人”,在昆岗古墓发现的5具干尸中,目前保护较好的只有3具。由于昆岗古墓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古墓也受到了较重的破坏。
昆岗古墓出土的系列文物,虽明显“贫民化”,但历史价值极高。部分葬形制和出土文物与小河墓地如出一辙,有的时代则更为久远。目前,该墓群已被确定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府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前来研究,同时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这批古墓的保护提供更多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学考古标本400多具。
王炳华所著的《西域考古文学》一书中写道,干尸在出土时都还完整保留着当年入土时的情况,通过这些实物资料,我们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地区土著居民的形体特点得到直观认识。
保护干尸不仅仅是保护一具标本,同时也是保护一段文化和历史。受访专家建议,为有效防止干尸标本的腐化、灭失,有必要建设人类学博物馆。
但这毕竟比较遥远,昆岗古墓的一号墓地和生活区遗址由于经费问题,至今无法采取直接的保护措施,仍旧分布在耕地周边和沙漠之中。
昆岗古墓群保护较好的是二号墓地,这里有铁丝网围墙圈护,并有专人看守。守夜人每晚都要巡视几次古墓,“笃笃”的脚步声守候着昆岗“巨人”的夜。
路上的青砖是四年前铺下的,一些地方已经被风蚀成了粉末。踩在上面,留下的脚印很快被风沙湮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昆岗古墓“巨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