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形成画面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
课 时
2课时(选连堂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今天学习陆游的一篇游记,让我们跟随陆游作一次自然的徜徉,想象自己身临其境,陪同他一起感受那大好山水。
二、朗读全文
三、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现在完成下题:
(出示小黑板)作者从浙江绍兴出发至 (省地),经过 (省地)的小孤山大孤山,全程 行(出行方式),沿着 (江/河), 流(顺流还是逆流)而行,方向由 往 。
待学生写完后明确答案:四川重庆、江西九江、舟行、长江、逆流、由东往西。
四、仔细浏览全文:(1)根据文章内容,大致画出作者游历小孤山大孤山的全景***。(标注景点)(2)找出描述各景点的句子并翻译(给十分钟完成)。
整体完成后具体操作
分组承担任务,各组合作完成全***。(1)第一段一个组承担,第二段两个组承担,第三段两个组承担,画第一段的组要开好头,留好空间,第二段的组要与前***衔接好,以此类推,涉及到的景点要标明,要充分体现文中意思。(2)担任哪段画***的组,也要找出该段涉及到的景点的描述内容并翻译。比如画第一段的组,其中景点烽火矶,画完之后再换同组另一个同学,找出描述烽火矶的句子,并翻译。有两个景点或以上的组则找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学翻译(此环节耗时较多,直至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合作进行了小孤山大孤山的全景***的简单绘制,绘制的过程场面十分热闹,其中也有喝彩或争论的现象,觉得这个画得像那个画得不像。但注意出这个题目不是考画画,而是考察有没有充分对照课文,有没有体现各个意思。应该说,解决了这个题目,就梳通了全文意思。所以是意绘,而不是形绘,只要简单勾勒,表现出意思即可。
二、现在我们来看看各组完成的情况
点评之后明确该体现的景点有哪些以及各景点在***中的位置关系,老师给出一张示范***。
景点:烽火矶、峭石、小孤山、彭浪矶、小姑庙、彭浪庙、大孤山
三、明确描述各景点的句子并点评翻译情况。指出并标注重点实词
如烽火矶句: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
峭石句: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余略)
重点实词:过、然、得、干、拟、信、麓、葺、盖、泊、俄、霁、遂
四、除写景句,作为游记,本文还有很多行进线索句,找出并翻译
明确: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过彭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晚泊沙夹,距小孤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
晚抵江洲。泊湓浦。
五、记述山川景物的过程中,除了直接描绘山景,还运用了什么手法,举例说明
明确:1.对比手法。二段开头以金山等与小孤山相比,突出小孤山的秀丽。后又以小孤山与大孤山作比,突出大孤山四际临江如浮水面的奇特景象。
2.还有用典或引用前人诗句。如2段用张魏公典及引用苏轼“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等诗句,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景点的历史蕴含和文化气息。
六、布置练习,考查文言知识并巩固
下列加粗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A
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复以小艇游庙中
B
若稍饰以楼观亭
榭,与江山相发挥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C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徙倚久之而归
D
大孤四际渺茫,望之如浮水面
(参考答案:C 大概
介词,从 介词,乘
A自 B以
副词,自然,当然 介词,用
助词,置于时间名词后面
D之
代词,它 )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