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笔者以《白杨礼赞》为例,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集中教学方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了解作者极力赞美白杨树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象征手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课前简要地介绍作者和本文的写作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的一个必要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大意,是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必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诵读课文第5、第7、第8自然段,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课内(或课后)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练习写小作文,是学以致用、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设计一:
思路综述:
本设计意在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通过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授课思路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能力迁移,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
【教学简说】
一、导入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人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二、研读
1.人声朗读课文,把文中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句子圈画出来,并概括:白杨树究竟象征了什么?
2.细细品读课文,感受木文的感情基调,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作者的感情?(热情、奔放、炽烈而又含蓄)。
3.你最喜欢哪些句、段?为什么?请把握好感情,用最合适的语速、语调进行朗读。
4.朗读表演。
5.思考:歌曲《小白杨》与散文《白杨礼赞》都歌颂了像“小白杨”、“白杨树”那样的人和精神。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歌颂这种人或精神?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三、联系生活,发散思路。现实生活中肯定有一事一物曾引起你丰富的联想,请试做以下练习:
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4.教会学生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二、难点和重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是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
三、教学方式
自主研究,集体讨论。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关于本节课的资料。(2)决字、词问题。
2.课堂分析。
(1)学生针对预习时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引导学习。
(2)师生共同学习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课后练习。找同类文章给学生分析,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主线,而白杨树特殊的外形美也正是作者立意最深的地方,作者起笔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但并没有说明理由,紧接着又写高原景色――白杨树特定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波三折,一扬一抑,千唤万呼,蓄足了气势,白杨树才由远渐近,我们才看清了她的形态,作者在结构上这样着意设计,正是要通过白杨树的外形美来表达主旨。
这时老师可总结白杨树外形美的三个特征,点拨特征的寓意:“丫枝一律向上”、“叶子……也片片向上”是说中国***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是说“坚持团结,反对***”;“在西北风雪压迫下,……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是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这就是中国***人和中国民众的品质,这就是中国***人和中国民众在反***战争中顽强的毅力和意志,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写照。今天我们要强盛仍需要这种不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至此后文的象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散文,首先,要让学生读――默读、朗读、有感情地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情感后,学生理解课文就比较容易了,有助于体会文章中的托物言志的写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其次,教学过程不能按照正常的课文顺序进行,2-3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们直接从课文的第5段入手,先让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形象、品质、精神,进一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整体把握全文,然后再回头去研究2-3段的内容,理解它在全文中的铺垫衬托作用,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的重点内容在5-8段,中心是赞美白杨树,赞美北方抗日***民,赞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文章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四个***段落和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四个“难道”反问句式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式不同,其表达效果不同,强调的重点和表达感情的程度也不同。这些句子由浅入深,由缓到急,由疏到密,逐步把赞美之情推向高潮。最后,安排短小的作文训练,既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求兵. 情操理的有机融合――《白杨礼赞》的艺术技巧谈[J]. 邵阳师专学报
[2] 张瑞卿.《白杨礼赞》教学设计[J].初中语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