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口歌”大行其道,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我们需要做的是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只有阳光洒满世界,浓雾才能自然消散。
我们确实需要调剂
早就听说过“粗口歌”这个词,但当真听到同学们口中哼唱着“改版”的周杰伦《双节棍》中的歌词“快使用大板砖哼哼哈兮……”时,方知“粗口歌”的威力。有时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还真是顺口,心里也挺痛快。也许由于学习压力过于沉重,我们有时真的需要一些诸如此类的调剂。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些变味的调剂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同学们的心灵,而且还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校园风气。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来缓冲一下同学们紧张的学习状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粗口歌”“扩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岂不是一箭双雕!
辽宁省大连市一零三中学 李旭
“粗口”成风,责任在谁
虽然学校也时常进行思想教育,但那种空泛老套的要求式教育早已让大家感到麻木,所举的那些陈旧的例子也根本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残酷的“以分数论英雄”的标准,真可谓是“三管齐下”,牢牢地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和乐趣。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第十四中学张明
保护校园这块净土吧
我是一名来自偏远小城镇的学生。校园本是一个圣洁的地方,但少数人却在用粗言粗语“污染”这块净土。他们的这种行为时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打招呼时用粗言,跟人谈话时用粗言,有争执时粗话连篇,“粗口歌”更是应运而生。有时,听到这些所谓的“歌”,真是十分反感,若被我们父辈听到了,他们便会说:这书是白读了,连讲句礼貌话都不会,真是没修养,哪像学生?
江西省永丰二中宋妍
过来人语
多元时代多些包容
1998年我上师范时开始出现女孩染发的现象。当时不仅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看不惯,就连那些城里的孩子也是满脸的鄙夷和不屑。学校和社会更是帮助说教、口诛笔伐。结果呢?现在女孩染发早已成为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所以我说,任何一种新事物、新现象刚刚出现时,都可能遭遇封杀和反对。只要不危害社会他人,不涉及道德品质,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孩子的自制力和分辨力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低下。多元的时代,交融的世界,需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和宽松的氛围,所谓的“粗口歌”,只要无伤大雅,哪怕稍有调侃意味,我们不妨睁只眼闭只眼,不予理睬,任其自生自灭吧。
山东省枣庄市运河街道办事处赵鸿灏
观点集萃
“口袋书”、“黄段子”、“粗口歌”等不良文化越来越多地扔向校园,我们的孩子还会集中精力读书吗?
――山东省阳信县委木村
网络及网络歌手的流行为“粗口歌”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徐州市郝小亮
如果我们不能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你就是堵住了“粗口歌”,难道就不会有“粗舞”、“粗笑话”、“粗漫画”流行校园吗?
――四川省仁寿县松峰初级中学唐建华
大人们在一起,也会讲些笑话,为的是放松一下神经,***个乐。随着学业负担加重、升学竞争加剧,孩子们也会感到心累。他们传唱“好玩、搞笑、流行、时髦”的“粗口歌”,只是用戏谑、叛逆来发泄不满。我想,“粗口歌”对他们的心灵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区管理局刘绍连
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大人们低估了我们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学生一个时期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他们肯定和认同的,更多时候,我们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时髦,一种游戏来看待。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三十四中学程歆瑜
希望音乐课堂能够提供好的歌曲,让学生们爱听爱唱,改变一下音乐课沉闷、歌曲老掉牙、学生不爱唱的局面。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学李建生
家长谈心
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有一天中午放学,我接他回家,在路上他告诉我,他跟别的同学学了一首歌,非常好听,要唱给我听。孩子坐在车后,张开小嘴就唱起来了:“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一对坏男女,其中就有你。”一首名诗,就被改得这样面目全非。开始感觉就是小孩子闹着玩,可日子长了发现孩子还“掌握”了许多别的“段子”,这才引起我们的注意。
前段时间,在街上看到一名女生用粗口对着母亲大骂,这位母亲不但不当场严厉阻止,竟然还面露怯色。其实我觉得青少年之所以会肆无忌惮地追捧“粗口歌”,家长的监管教育不力是主因,部分家长对独生子女娇纵过度。当然,在对待粗口这个问题上,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现在不少学生“爆粗”的源头其实就是成人。同时,家长一旦发现子女有讲粗口的苗头就必须严厉制止,再给孩子讲明道理。
老师观点
不唱这个唱什么
山东省临朐县朐阳小学衣奎伟
去年儿子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还能唱什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他说,我们学校开始流行一些不健康的歌曲,好多同学课上课下不断地传唱,有时候我也跟着吆喝几句。时间长了,觉得这些东西不好,可音乐课上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又没一首称得上是喜欢,真是烦透了!
其实儿子的话代表了现在孩子的心声。我就这个问题在班中进行过调查讨论,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想法,他们甚至反问我,老师,你说我们不唱这个唱什么呢?是啊,仔细想想,孩子们还能唱什么呢?音乐课本枯燥无味,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少之又少,再加上有些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于是这些不健康的“粗口歌”就乘虚而入,侵占了孩子们的心灵。
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我们就要用健康的歌曲、童谣来充实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首先,对孩子们唱“粗口歌”要有包容心。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尽如人意的师生关系,尚未改革到位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是引起学生诸多不满的原因。孩子们通过传唱这些歌曲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方式,能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因此对“粗口歌”宜疏不宜堵,需要先倾听歌曲的内容,再加以分析研究,轻描淡写地说教和粗暴的禁止都于事无补。比如对那些无害也无益、宣泄成分偏重者尽可听之,给孩子一个消除焦虑、寻得开心及平衡心理的出口;而对包含不良内容的,则应加强教育,严格把关,做好引导,只有让“健康歌曲”入耳、入脑、入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曾通过专门创设的网络让学生传唱童谣,在“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主题下,学生们写出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感的童谣。这种形式值得推广。最后,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学校、社会的积极配合。如学校要改革目前的音乐教学,让更多的优秀童谣、歌曲能够走进课堂;要调动儿歌创作者的积极性,写出让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歌曲。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多了,喜欢唱了,目前的现状就能够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