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选自《孟浩然集校注》)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中国文人在“穷”“达”之间,总是有着一种莫可名状的纠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固然是儒家的出处之道,然而自古及今,“达者”恨少,“穷者”何多!“兼济天下”尚且不能,而“独善其身”又不得不有一点向隅而泣的悲怨,诉诸文字,正与韩愈“不平则鸣”及欧阳修“穷而后工”的主张暗暗契合。时属仲秋,想必诗人行经洞庭之时都忆及《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由是发抒为文,共写命途坎坷之悲郁。两作对读,一则体会异代文人相同命运的悲思,二则领会不同文体在书写性情之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孟浩然,盛唐诗人,《临洞庭》一诗,《全唐诗》题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或以为“张九龄”,或考为“张说”,此一争议略去不论,察其诗旨,不过是希望赠诗而让这位“张丞相”怜惜自己的不遇之悲,冀***得到荐拔。首联描写洞庭之“貌”,八月湖水涌涨,几与岸齐,放眼望去,湖天相连,犹若置身苍茫之境,顿生往古之思;颔联描写洞庭之“势”,其气笼罩云梦之泽,《子虚赋》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其波撼动岳阳城垣,气象雄张,如同肉身奔涌的脉搏,与迫切建功立业的心情契合,为下文铺写情志定下基调;颈联“欲济”句,直叙意欲入仕之心曲,典出《尚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无人荐引的尴尬与苦恼,“端居”句是言身处盛世而不得亲与其事的羞愧,两句总言希望入仕的衷肠;尾联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再次申明自己穷弱而无人引荐的悲郁。
孟诗为五律,短小精绝,用典不多,但情深意切,在沉郁中表达出雄强之音,尤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成为千古佳句,《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一语气象。”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仕南宋高宗、孝宗朝,为文“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何如?’门人以过东坡称之”(《四朝闻见录》),因此其词亦学东坡之豪雄,《念奴娇·过洞庭》作于孝宗乾道二年,贬官之后,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上阕,首写地点、时间,洞庭湖上,中秋将至的晚上,“更无一点风色”,我们未必不可以理解为作者宁静的心绪,词人在三万顷的湖面之上,驾着一叶小舟,如同神仙境界,追求道之所在。此时看到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夜境中是一片光亮的世界,上下玲珑剔透,“表里俱澄澈”既是对实景的描写,也是对个人品格的写照,表现出词人光明磊落的精神气节,而这一点正与此时此刻的湖光水色契合,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至于“悠然心会”,我们读到了作者的一丝自负,无疑是对尘世俗人的鄙薄。
词的下阕,首先是对贬官岁月的追忆,语意明白,“孤光自照”是不理会他人的非议,而着墨于“肝肺皆冰雪”,是言纵使仕途崎岖,却不改赤子仁人之心。“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岁月流转,韶华逝去,在如今头发稀疏,衣衫单薄,甚感清冷的夜里,依然还能平静地泛舟在如梦似幻的湖面上,瘦硬中不无奇崛。最后几句气象壮大,将以长江之水为酒酿,北斗为杯盏,邀请星辰万象为宾客一同前来细斟慢酌。同时词作进一步展现酒后的狂放,拍着船舷,笑视古今,已然忘却今夜是何夜,犹如直言忘却尘世的烦恼。总之,词人将世间一变为仙境,宣示人在神仙之地的潇洒与逸趣。
词作中的“扁舟”、“孤光”、“独笑”等词,无不流露出作者孤芳自赏之意,在这样一种独孤寂静中,作者谈笑自若,不为俗世所拘泥,前后语句气势恢宏,让人胸次大开。南宋魏了翁跋此词真迹云:“张于湖有英姿奇气,著之湖湘间,未为不遇,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是为知言。
——黄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