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章阅读篇1
摘 要: 预读(Prereading)是一项基本的阅读技巧。它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框架,迅速寻找到有用的信息,为细致深入的阅读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测试中考生往往忽略了预读的作用和重要性,反而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效果。本文将阐释预读这一简单而实用的技巧在英语文章阅读中的作用和方法。
关键词: 预读 英语文章阅读 作用 方法
目前国内外所出现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英语测试都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卷面的分数。因此,提高英语文章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预读、快速阅读、略读、寻读、批判性阅读等,而其中预读往往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预读包括书本预读、章节预读、文章预读和小说预读。本文将就预读在英语文章阅读中的作用和方法进行阐释。
一、预读的定义
何谓预读呢?预读(Prereading)是指读者在细致阅读文章之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框架进行熟悉的技巧方法。
二、预读在英语文章阅读中的作用
预读是一项基本的阅读技巧,同时也是一个很容易掌握的方法。在英语测试中,它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框架,迅速寻找到有用的信息,为细致深入的阅读起到良好的铺垫。简单来说,预读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3点:
1.迅速有效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结构框架。
英语测试中的阅读文多属于说理性文章,其结构大都比较清晰。在细读之前,进行有效的预读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从而掌握文章的脉络,推断出文章可能涉及的范围,预测正文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搞清楚文章的主旨。
2.便于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信息。
英语测试中,阅读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准确迅速地找到文后问题的答案。读者通过有效的预读,增强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从而在阅读中能够有目的、有重点地关注相关信息,并最终有针对性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对提高读者阅读的速度和效果,使其在分秒必争的英语阅读测试当中赢得主动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为后面更加深入地细读以及迅速准确地完成阅读问题起到了良好的铺垫。
经过有效预读之后,第二遍对文章较为细致和深入地阅读就显得得心应手。第二遍阅读的速度取决于读者从对该材料的预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和指导。例如,读者往往能够根据段落的第一句话或者主题句来判断该段落的重要性。若该段落看起来是重要的,那就要仔细地阅读;若根据读者第一次的阅读,这个段落似乎不太重要,那么就可以略读。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测试中考生往往忽略了预读,认为预读是浪费时间,使得在阅读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境地。还没有有效把握文章的大意和框架就进行深入阅读和做阅读问题,很难及时有效地找到要找的信息,很多时候不得不“返工”以重新搞清楚文章的大意和脉络。这不但会影响阅读的效果,更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反而是浪费时间。因此在阅读文章前进行有效的预读是非常必要的。
三、预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方法
从预读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所遇到的英语文章分为三类,即有标题文章、无标题文章和新闻体裁文章。下面就围绕这三类文章的预读方法和步骤作一个简单介绍。
首先,预读有标题的文章。预读这一类文章相对较容易,因为文章的标题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预读有标题文章的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5点:
1.读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
标题一般会表明文章的大主题,而副标题主要会告诉读者文章在大主题下的着眼点、角度和阐述方式。如文章的大主题为: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文章的副标题可以为:Causes and Cures。又如文章的大主题为:Ancient Greek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ors,文章的副标题可以为:Plato and Aristotle。
2.读文章的引言或首段。
一般议论性文章的引言和首段起到引入文章内容的作用,通过预读文章的引言或首段可以很快地理解文章议论的起点和方向。
3.读文章中黑体字的小标题。
有些文章中会出现以黑体字形式出现的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往往表明文章某一部分的主旨和大致内容,因此预读这些黑体字小标题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文章各个部分的大意,便于理清文章的脉络。
4.读文章中每段的首句或尾句。
在大多数英语测试的阅读文中,文段的首句和尾句往往会标明文段的主旨和大意。
5.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包含对文章的总结和概述,通过预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也可以帮助读者掌握文章的主旨意思。
其次,预读无标题的文章。虽然标题对于读者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帮助,但在英语测试中不是所有阅读文章都会有标题出现。由于缺少标题信息,预读无标题的文章要比预读有标题的文章难度大些。预读无标题文章的步骤与预读有标题文章的步骤类似,唯一的区别是要加强预读每一段的首句。因为在英语阅读中,首句又叫Topic Sentence,即主题句,往往要表达出该文段的总体意思,因此在没有文章标题的情况下,通过认真预读每段的首句同样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预读无标题文章的步骤可以简单列为以下3点:(1)预读文章引言或首段;(2)预读文章各段的首句;(3)预读文章尾段和总结。
最后,预读新闻类文章。预读对于阅读新闻类的文章非常有帮助,因为新闻类文章结构相对较简单,通过预读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掌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为细致的阅读和完成阅读问题起到很好的铺垫。预读新闻类文章可以总结为3个步骤:(1)预读文章标题。由于新闻体裁的特殊性,新闻标题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它往往是一篇新闻文章意思的高度浓缩;(2)预读文章的首段。新闻体裁文章的结构属于倒金字塔结构,即开头的内容和信息与文章的主题较紧密而中间和结尾所承载的信息相对较远。新闻体裁文章的首段往往包含的是整篇文章最重要、最主旨性的信息内容,后面的部分主要是细节的描述,文章的末尾则一般是一些新闻背景知识。所以预读新闻体裁文章的首段非常必要;(3)如果文章有副标题和小标题的话,还要认真预读副标题和小标题,以便更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及整体结构。
我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认真有效地进行预读,可以使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主旨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这样使我们在获取文章信息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利用英语测试时宝贵的时间。预读就像一块磨刀石,让我们有一把锐利无比的“钢刀”,准确迅速地切入信息点,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文章和完成后面问题的效率和正确率。预读不是一道繁琐没有必要的程序,它使我们在英语阅读测试中赢得了主动性,并为细致阅读作了良好的铺垫,使我们不至于在阅读中常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在做英语测试中的阅读文时进行有效的预读是非常有用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左伟.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9卷第4期.
[2]李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几种方法..
[4]石晓杰.实用新闻英语教程[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5]吕凤芳.英语阅读技巧[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英语文章阅读篇2
【摘 要】英语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是学习第二外语的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生用于自学须掌握的学习策略和技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阅读材料渐渐由传统的纸质材料向电子读物转变,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速度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变的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阅读理解作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在目前各类英语考卷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学生有必要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学生能对不同的英语阅读材料和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也将有助于他们更加有效的阅读。
【关键词】英语阅读;培养英语阅读习惯;英语阅读技巧
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是考察英语语言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集词汇、.语法意义的领会于一体,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是获取信息。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英语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知识,不仅能让阅读变得容易,还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并达到一定的层次。
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原则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所以要想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克服以下几种影响阅读效率的不好的方法:
(一)音读
很多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二)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人体的任何部位,包括嘴,头喉都不动。只是在心里读出每一个词。由于这只是一种内在的说话方式,因此要改掉比较困难。所以要强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才可以逐渐改掉这种坏的习惯。
(三)指读
指读就是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不仅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况且对英语考生的要求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恰恰是这种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习惯,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四)复视
复视即回视,重读现象。阅读能力差的人往往过分依赖复视,以至于养成习惯。阅读时要尽量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这样效果仍不明显,可选用遮盖训练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这样反复练习可见成效。
(五)头的摆动
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往往会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当他顺着一行字往下读的时候,就会轻微地摆动头部。而当他开始另一行时,就会很快地转回去,以便使鼻尖再次对准要读的部分。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对阅读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在阅读时要想办法检测并控制头的移动,以便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点之外,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还有人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频繁的出现就会变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阅读的效果,应当予以纠正。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要的阅读技巧
(一)预测
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验证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然后阅读开篇第一、二段,以验证或及时纠正对文章的预测。同时抓住主题句、关键词,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二)略读
快速浏览全文,领略文章大意,发现作者的观点和意***,掌握篇章结构进而抓住文章的,尤其注意首尾两段或每段首尾两句,往往主题句,当然,如文中有***表或副标题,也应注意,它们会提供暗示,帮助读者理解。
(三)查读
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以回答个别细节问题,详尽理解难点。
以上三种技巧,是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的,大多数读者在阅读中还存在速度方面的问题,即阅读速度偏慢。
三、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呢
(一)如果阅读中要想有意识提高自已的速度,那么以意群的形式来阅读,是一条提高速度的便捷、高效的途径
看下面的例句:The little boy,Johnnie had been up with a packet of mints and said he wouldn`t go out to play until the post had come.拙 劣的读者或许会一个词一个词地阅读,这必然会影响速度及句的整体理解,而效率高的读者则会以“thought group”形式阅读――The little boy――Johnnie――had been up――with a packet of mints――and said――he wouldn’t go out to play――until the post had come.不难看出,这种阅读形式会提高速度,而且不会读破句.
(二)遇到生词――“拦路虎”该如何处理呢
对生词的技巧性处理是另一个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无需查阅字典来推测生词含义的方法。
1.定义法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有时意识到某个词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是生词,于是为使其易于理解,作者会在句中归纳此词的含义.
例如:(1)The habor is protected by a jetty――a wall built out into the water.
(2)Jane is indecisive,that’s,she can’t make up her mind.
两句中划线的词在句中根据定义各能归纳出其含义.
2.重述法
为了能够更确切地理解一个词的意义,作者常采用重述法,如:
He had a wan look.He was so pale and weak that we thought he was ill.“wan”之意在后半句中可以推断为”pale and weak”.
3.常识法
读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经历或与课题相关的常识性知识来判断生词的含义.
例如:(1)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t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
(2)Tom got on the motorbike,I sat behind him on the pillow,and we roared on into the night.根据自身的经历,很容易推断句(1)中划线的词为”门楣”,句(2)中为”座垫”之意.
4.举例法
通过作者所举的具体事例,也可以发现生词含义的暗示或线索。我们来看下面例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Select any of these periodicals:Time,News Week,Reader’s Digest or the New Yorker.
(2)She is studying glaucoma and other diseases of eyes.例(1)中的具体事例都是杂志,期刊的名称,因而划线词意是“杂志,期刊”。例(2)中划线的词与其后所举例子“diseases of eyes”有关系,因此,可以推断“glaucoma”是一种眼疾,具体之意为“青光眼”。
5.比较法
我们直接看下面的例句,利用句中的比较关系来判断划线词的意思。
例如:(1)The snow was falling,big flakes drifted with the wind like feathers.
(2)The hot-air balloon took off.It was as buoyant in the air as a cork in the water.句(1)中将“flakes”与“feather”(羽毛)相比,再根据前句“snow”的信息,判断其意为“雪花”。句(2)中将“buoyant in the air”与“cork in the water”(水里的浮子)作比较,再者“buoyant”与“hot-air balloon”有关,因而可以判断“buoyant”意为“悬浮”。
6.对立法
有时句子会通过给出生词的反意来推测生词的意思。
例如:(1)Most of us agreed;However,Bill dissented.
(2)Peter was not frugal since he spent money so freely.
句(1)中“dissented”与“agreed”(同意)是反意词,故其为“反对,不同意”之意。
句(2)中“frugal”与“spent money so freely”意思相反,故其为“节俭”之意。
7.根据词的结构和构词法常识来判别词义
学习者要了解英语构词的知识,还要去熟悉词缀的形式和意义。英语词缀就其位置而言,一般可分为前缀和后缀。就其功能而言,可分为屈折和派生词缀。在英语中有八个屈折词缀,两个与名词有关,用以表明名词的复数及所属关系(dogs,boy’s)。四个与动词相关,以标明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时,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shows,showed,showing,shown)。另两个与形容词相关,以表明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higher,highest)。所以,屈折词缀的功能是用来表明词的语法意义。而能够使词的词性变化,并能产生新的词汇的词缀则是派生词缀,如:im-,dis- 等。
此外,英语中还有由两个***词汇结合起来而产生的词语叫复合词或合成词(compound words)。例如:play+groundplayground,pig+tailpigtail,warm+heartedwarmhearted等。学习者要注意积累,去归纳一些规律,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事实上,有很多词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推测出来。
8.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一篇英语文章的真正理解仅仅留意字面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含义不是作者直接写出来的,而是需要读者进行客观推测。绝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测,而是要从文中找到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John Henderson was driving home late last night from an exhausting business trip.
单从字面上,我们可以获得直接信息:谁,在何时,做了何事(John Henderson,late last night,driving home)。但如果再细心阅读,不难推测出下列信息:
(1)John Henderson 可能是一位商人,因为他刚刚结束“a business trip”。
(2)John Henderson 肯定很疲惫不堪,因为“trip is exhausting”。
(3)John Henderson 肯定回家心情急切,因为“driving home late last night from an exhausting trip”。
通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推理,对于一段话语或一篇文章读者会获得更详实,更全面的理解。
如果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实践以上的方法和技能,势必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庭乡.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 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陆,女,江苏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副高。
英语文章阅读篇3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课堂导入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后设置一篇平均词数在300个左右的阅读材料,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涵盖科技、文化、礼仪和生活等方面内容,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1] 但由于这些阅读材料篇幅较长,新词汇较多,语句较复杂,理解难度大,如果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环节给予引导,化难为易,疏通障碍,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畏难的情绪,丧失阅读的兴趣,大大影响学习效果。下面以此教材的长篇幅文章阅读的教学实例来探讨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1.已有***式激活法
***示理论认为,新输入信息的编码依赖于人脑中已有的***示,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示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2] 因此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读前导入来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示并建立新的***示。
例如九年级Unit 6的阅读材料“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内容是三位年轻人分别讲述自己的饮食观和营养观。食物和饮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他们在初一、初二就已经学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材料,如“A Healthy Lifestyle,the Chinese Way.”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大家分享自己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以及观点:Why do you eat?What do you eat every da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od you eat?然后再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找出新材料里的人物的说法和看法。
2.生活话题讨论法
英语教学要把生活带入课堂,从学生的生活话题和生活经验来导入阅读,让学生有感而发,为之后教材的挖掘做铺垫。在教授九年级Unit 2的“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呈现若干表现一家人温馨和睦、幸福欢乐的情景,激起学生对天伦之乐的情感涟漪,此时笔者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parents?What impressive things have your parents done for you in the past 15 years?What do your parents always do when you have problems?”学生在谈论了他们自己与父母间的亲情故事后,对文章中的“问题男孩”Martin被父母之爱感化的故事便能感同身受了。
3.文章标题解读法
标题是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的“题眼”,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教师适时导入文章标题,引导学生合理解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思维能力。[3]
九年级Unit 8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体裁是记叙性的信件,教师可以运用“5W1H法”,即“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问题解读标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
Who is Lucky?
What?蒺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writer and “you”?
Why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send this person a photo?
由于学生在解读前并没有阅读过文章内容,因此在回答问题时难免会有偏差,教师在评价时应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要过于追求正确答案。
4.相关素材引入法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导入。例如八年级下册Unit 4的阅读材料“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讲述的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贫困山区支教的感人事迹。笔者在读前给学生展示了“希望工程”宣传照片《 我要上学 》,问学生能从照片中看出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照片里的大眼睛女孩很渴望学习”“她的教室环境很差”等。于是笔者向学生讲述:“1991年拍摄的这张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深深触动了人们,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照片中的大眼睛女孩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已经读完大学,现在在一家银行工作。”这样,由“希望工程”的例子引入主题:“From her story we can see helping others can change their life?”于是过渡到本文标题“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5.多媒体资源呈现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辅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认知材料和多重感官刺激。它可以利用二维、三维动画以及***形、***像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的生硬文字形象化、生动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所学的知识。八年级下册Unit 1的阅读文章“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谈到了人类对未来机器人的设想。如果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美国探索频道和英国BBC电视台制作的有关机器人领域研究成果的纪录片视频(一般都配有英语字幕),虽然学生不能完全听懂和看懂,但是它对学生视觉和思维上所产生的冲击是传统的语言讲述所无法比拟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较好地导入课堂,也可以为学生课后的继续学习和探索提供资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设计一次成功的阅读新课导入也许比在分析文章上花的工夫还要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成功了,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精神也会特别集中,阅读效率和质量必会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入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手段、方法,而非目的或结果,因此教师切忌本末倒置,以读前导入挤占阅读过程本身。阅读教学的最佳结构是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即读前活动应如“凤头”那样短小、精彩。[4] 教师在优化读前导入设计的同时应注意控制时间,把更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静心阅读、处理文本信息。只有阅读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这样之前的课堂导入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作者单位: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310023)
参考文献:
[1]孙英英.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09(9).
[2]李力.基于***式理论的初中英语读前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11(3).
[3]罗跃梅.利用标题提高语篇解读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09(8).
[4]葛文山.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点[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2012(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英语文章阅读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