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额信贷作为国际公认的一种扶贫制度设计,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问题。其中,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包括试验阶段、扩展阶段、制度化建设阶段和商业性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阶段;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主要从小组贷款、动态激励两方面来说明小额信贷如何避免信息不对称;可持续问题以村镇银行为例,主要从高风险高成本、资金来源缺乏与***策风险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可持续
一、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
国际上公认的小额信贷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通过特殊的制度设计,以中低收入贫困群体为目标客户的小额、无资产担保、利率较高的贷款区别于常规金融服务来实现扶贫的目标。自1994年我国引入小额信贷,除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蓄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之外,逐步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专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小额信贷已经成为缓解农村融资难题的根本力量(何广文2009)。
目前为止,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可分为(1)小额信贷的试验阶段(1994―1996.10),资金依靠国际捐助、软贷款,基本无***府资金的介入,无相关的***府***策、法律法规;(2)扩展阶段(1996.10―2000),资金来源依靠财***资金、扶贫贴息贷款;(3)制度化建设阶段(2000―2005),农村信用社逐步介入并扩展小额信贷试验,占据主力***的地位,推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等***策法规;(4)商业性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阶段(2005年至今),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行农村金融增量改革,推行《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策的通知》等***策。①
二、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
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典型小额信贷机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尼人银行乡村信贷部。小额信贷无抵押品,因而小额信贷机构需采取特定的运行机制来规避信用风险,包括小组贷款、动态激励、金融抵押、定期还款等。②
(一)小组贷款是指潜在的借款者各自寻求最好的成员来形成一个贷款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自我筛选及相互监督,来缓解小额信贷中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杜晓山(2001)认为,小组贷款具备自动筛选功能,即能够自动剔除高风险的贷款者,减少逆向选择;其特定的内部监督、惩罚措施,有助于提升还款率,降低道德风险。
经典的小组贷款模式是假设一个小组由五人“2+2+1”组成,如果先给其中的两人发放小额贷款后能够按期偿还,一定期限后会对小组的另两个人发放贷款,再过相同的期限后向该小组组长发放贷款;倘若前一个成员不能按时偿还贷款,则下一成员贷款在不需要再审批的前提下会被耽搁;如果小组全部成员正常进行偿付,则下一轮允许小组成员进行更大的贷款额度。
(二)动态激励是指不同于非连续性的普通贷款,小额信贷从长期连续易出发来采取不给违约客户贷款和按时偿还贷款客户的累进式激励,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额信贷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对称性。③
如果借款农户不能及时偿还小额贷款,则停止进一步的信用渠道开放;及时归还小额贷款,则下一轮的贷款额度会变大。当借款农户正常偿还贷款后,会预期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可以获得贷款、并且额度更大时,会发挥增强农户还款的激励作用。
三、小额信贷的可持续问题
小额信贷的发展具有财务可持续与扶贫的双重目标,如何兼顾两大目标已成为困扰小额信贷发展领域的一大难题。村镇银行作为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提供者的主力***,因而以村镇银行为例来说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高风险、高成本
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其贷款对象为数量多、居住不集中、经营规模小、对贷款额度需求不大、缺乏担保和抵押品的农户以及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大多数无信用记录,缺失完善的“硬信息”(包括财务及资产信息等)可供评估,同时也没有相关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此外,农村地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交通条件差、信息传递不便利,使得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远远严重于城市工商贷款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村信贷市场往往呈现突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信用风险非常高。④
(二)资金来源缺乏,网点覆盖不足
首先,受自然地理环境、开放程度等条件限制,加之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匮乏;其次,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农村资金需求者对其缺乏充分的了解,因而与国有商业银行、邮***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认可度低而存在弱势。
(三)***策风险
一方面,从***策层面看,各种配套***策仍未成熟,未制定规范其信贷业务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有效监管手段,各种税收等优惠待遇尚未能落实,支农存款、央行清算等方面存在歧视性。另一方面,过分干预,即不适当地运用行***手段对村镇银行贷款等活动进行干预,迫使资金盲目地投向信誉差、基础薄弱、效益低的乡村企业,或者投向未经过充分论证的开发项目,增加信贷风险。(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J.D.冯匹斯克.发展中经济的农村金融(中文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
[2] 杜晓山.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报告[J].农村金融研究,2009.
[3] 陶永诚.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小额信贷正规化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
[4] 姜美善.小组贷款、个人贷款与小额信贷机构还款率绩效[J].金融论坛,2012.
[5] 张正平.微型金融机构双重目标的冲突与治理:研究进展述评[J].经济评论,2011.
[6] Myers,R.H.G.Nagarajan.RuralFinancialMarketsinAsia:Policies,Paradigms and Performance[M].New York:Oxford Univ.Press,2000.
[7] Robert Cull,Jonathan Morduch.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Outreach:a Global Analysis of Leading Microbank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7.
注解:
① 杜晓山.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报告[J].农村金融研究,2009.
② 陶永诚.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小额信贷正规化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
③ 姜美善.小组贷款、个人贷款与小额信贷机构还款率绩效[J].金融论坛,2012.
④ Myers,R.H.G.Nagarajan.RuralFinancialMarketsinAsia:Policies,Paradigms and Performance[M].New York:Oxford Univ.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