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组织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和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RSPB)在欧洲开展了一个面向学生的鸟类保护教育活动,“春天的跃动”(Spring Alive)。这一活动邀请所有欧洲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记录他们在什么时候首次见到4种最常见的鸟,包括家燕、大杜鹃、楼燕和白鹳(后来又增加了蜂虎),然后把首次看到这些鸟的时间、地点、数量、状态以及当时的天气状况输入到一个专门的网站中。活动提供实时记录地***,所有人的记录都被标记出来,你可以通过网络看到,这些鸟类是如何一点一点从欧洲南部逐渐向中部和北部迁徙的,以鸟类迁徙的路线很形象地显示整个欧洲春天到来的脚步。
这一活动吸引了欧洲39个国家的人参与,学生们不仅在过程中学习了常见鸟类的辨识、鸟类迁徙的知识,也提高了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并且,这些来自欧洲各地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会有一些很有趣的发现,比如很多地方第一次看到这些迁徙鸟类的时间比以往的记录早,这就说明鸟的迁徙时间提前了。为什么鸟会提前迁徙?这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系吗?科学家正需要这样的数据,一个面向公众的鸟类保护教育项目就这样和热门的科学研究相关联了。
类似这样的教育活动具备了成功必备的元素:简单、有趣、知识性、国际性和科学性,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直举办到今年,并且很有可能会持续举办下去。
鸟类保护教育,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特别是在保护区、环境教育中心、环保组织等机构,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是鸟类保护教育工作者。从2007年开始,美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全国性的鸟类保护教育者工作会议(Bird Conservation Through Education: A National Gathering),来自美国各地的环境部门、环保组织、环境教育中心、大中小学的代表参会,交流富有特色的鸟类保护教育及保育项目,探讨未来鸟类保护教育的发展方向。
对我国很多人来说,鸟类保护教育还属于陌生名词,很多有心在学校开展鸟类保护教育的人都缺乏足够的支持。与我国不一样,美国的鸟类保护教育已经涉及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美国开展鸟类保护教育的机构非常多,大的有全国性的鸟类保护组织、专业的鸟类研究机构、中央***府部门,小的有社区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机构、观鸟俱乐部等等。每个组织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鸟类保护教育活动。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鸟类学实验室,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好的鸟类研究机构,科学家在研究鸟类的同时,面对学生开展鸟类保护教育,也是其重要的功能。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有众多的鸟类保护教育项目,比如号召学生观察庭院鸟类分布情况、观察乌鸦的行为、开发整个美洲的鸟类记录中心网站等等,在此基础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准的科研论文。甚至如何号召公众参与科研也成为一种学问被进行研究,这在美国被称为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从项目如何设计到实施,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等等。
奥杜邦协会(Audubon Society)是美国最大的鸟类保护组织,他们最有名的项目之一是每年圣诞节举行的“圣诞节鸟类统计”,这一活动截止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112届,在拥有上百年数据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了美洲常见鸟类在下降的结论,号召***府和公众要加强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其实和中国一样,鸟类保护教育并不在美国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内,因此,鸟类保护教育工作者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鸟类保护教育项目和正式的教育体系结合。为此,美国鸟类保护教育者专门开发了一套面向学生的鸟类保护教育教案,叫《飞翔的野性――鸟类保护教育者工作指南》(Flying WILD――An Educator's Guide to Celebrating Birds),指导如何在学校开展鸟类保护教育工作。这份教案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被分为三部分: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志愿者指导下的活动和学生指导下的活动,多达40多份以鸟类为核心的教案,包含了文学、生态学、鸟类学、甚至数学方面的内容。每份教案都有详细地说明这个活动耗时多长、适合的年龄段、参加人数、需要的道具、活动结束后希望达到的目标等等,并且包括从活动如何开始、中间如何进行、最后如何总结、评估等等。一本书在手,在学校开展一次成功的鸟类保护教育活动基本不会有大的问题。
鸟类保护教育工作者需要向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会证明的一点是:鸟类保护教育(更宽泛地说是环境教育)真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吗?很多人在通过各种项目来验证这一假设。当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能提高涉及到很多因素,需要建立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上,但目前的结论是积极的,在中小学生里开展环境教育(包括鸟类保护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并有多部专著来说明这一问题,包括近些年最流行的《林间最后的小孩》(Last Child in the Woods)。
美国的鸟类保护教育项目各有特色,有大有小,特别是一些区域性的环境教育机构,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鸟类保护教育项目。比如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动物园开展了一个鹦鹉羽毛搜集的项目。其背景是在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一些印第安部族,会在宗教仪式中使用鹦鹉的羽毛。这种需求刺激了当地非法的鹦鹉贸易。这个项目号召鹦鹉的饲养者捐献羽毛,免费提供给当地的印第安部族,从而减少了对鹦鹉的需求,进而减少了鹦鹉的非法进口和贸易,保护鹦鹉的种群和栖息地。他们还有一个避免鸟类撞击玻璃而受伤的项目。利用废旧的光盘加以装饰和描绘,悬挂在玻璃窗户外,既有装饰作用,也有防撞效果,也让人深受启发。利用废旧光盘,一方面属于废物回收使用,另一反面,要求孩子在光盘上绘画修饰,又促进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属于艺术方面的培养,防鸟撞的效果也并不差,可谓一举多得。
在美国,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狩猎是合法的。在猎野鸭的季节,猎人必须向***府购买狩猎执照,其标志是一枚野鸭的邮票。这种邮票并不用于邮***系统,只贴在狩猎许可证上。邮票由艺术家设计,每年都会更新。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这种邮票艺术也成了一门学问,也成为鸟类保护教育的载体。这些野鸭邮票的设计者,都是美国著名的艺术家。有机构就专门在美国的中小学生里开展了野鸭邮票设计的项目,别看学生的艺术水准不如那些成名的艺术家,很难说,也许这些由学生设计的野鸭邮票会有一张就被美国的***府看中,用在狩猎的许可证上呢。
美国的鸟类组织,会为他们的教育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宣传资料,包括印刷精美的各种海报、小册子、折页、地***、宣传单、徽章、玩具、贴纸、工艺品、杂志、明信片、画片、书签、DVD、鸟巢等等。儿童绘画现在鸟类保护教育中很常见,德克萨斯州奥杜邦协会印了一本别出心裁的画册,里面全部是小孩子的画,每张画的作者都不同,最后组织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讲的是一种美国常见蓝鸲(Bluebird)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孩子自己写的。
由于美国来自亚非拉的移民日益增多,而这些移民在本国基本很少接受环境教育方面的学习,特别是鸟类,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是食物而非保护的物种,如何让这些移民的孩子更多地参与到鸟类保护教育中也成为美国鸟类保护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工作内容,实在是让人佩服他们工作的细致。
综观欧美国家的鸟类保护教育,让我想起俄国作家契诃夫与蒲宁的一次谈话。蒲宁青年时代开始写作,见前有托尔斯泰,近有高尔基,便同契诃夫说了自己畏惧心理。恰巧契诃夫的一只小狗走过他们的身边,契诃夫说:“大狗叫,小狗叫,不要因为大狗叫,小狗就不叫了。”蒲宁终于在1933年以他的叫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欧美国家当前的鸟类保护教育,可以说就是“大狗小狗叫成一片”。鸟类保护教育项目不嫌多,毕竟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大事。很难想象,没有鸟鸣的世界,将会多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