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应对国际竞争,是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取胜;应对国内竞争,则以规模制胜。
“我们不做房地产,只做编织袋。”位于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的浙江华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庆集团”)董事长姜集康将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凝结为简单的一句话。
近一段时间,提到温州,人们难免会马上联想到“钱生钱”、“利滚利”的地下钱庄,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跑路”的知名老总,以及引人反思的实业困局……有一位温州的企业家曾这样说,“在这里除了老太太们有时间出去吃吃饭、散散步、聊聊天,90%的人都在放贷”。
姜集康应该属于那剩下的10%,立足编织袋,誓要“踏踏实实做实业”。
找准定位
其实,萧江镇是在地***上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小地方,但这里却是中外驰名的“中国编织城”,姜集康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国塑料工业协会编织专业委员会会长。掐指算算,他已经跟编织行业打了23年交道。
1989年,不安于现状的姜集康和五个股东一起,每人拿出16万元,并向银行贷款20万元,集资116万元,成立了平阳丙塑厂,开始做编织袋。初入编织行业时,这家企业只有一条流水线—1台拉丝机配合10台原子机,月产30余吨编织袋。没过多久流水线从一条变成两条,月产量也翻倍增长,为扩大产能,五六个分厂相继成立。
随着销售收入的飞速增长、资产总额的迅速膨胀,姜集康也开始思考编织袋的前景,“我既然要办这个厂,就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前途和生命力。”1995年,姜集康跟随温州市人民***府经济考察团去了美国,他坦陈自己带着两个目的而去,一方面当然是了解一下编织袋的市场前途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去见识一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发展情况。这次行程彻底颠覆了姜集康对美国的固有印象,他带回的先进理念最终为华庆集团的发展模式定下了主基调。1996年,他又去了一次“1瓶矿泉水的价格抵得上10瓶原油价格”的埃及考察。
这两次异国之旅让姜集康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国家电力充足,原油存储量和控制量大,价格便宜。因为原油经过提炼可以生成丙气,丙气经化学反应可以做成聚丙烯,这是编织袋的主要原料,因此编织袋与原油价格挂钩,无疑这些国家的原料成本更具竞争优势。随后,以美国为例,他还算了一笔细账,“编织袋的利润一般在2%~5%,抛开利润不说,将编织袋从中国运到美国的运费要占到支付价格的10%~20%,尽管如此,考虑到高额的人工成本,美国还是情愿从中国采购。”于是应对这类国际客户,华庆集团就形成了“进口原料+运费再出口”的模式。姜集康也将其概括为“我们现在应对国际竞争,是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取胜”。如今,国际业务已经占到华庆集团总业务量的20%。
而针对国内竞争,姜集康总结出一个简单的指导思想—“规模制胜”。据了解,2011年,华庆集团产值达到5.7亿元,纳税2000余万元,下辖仅一个小厂便可日产30吨,即50万条编织袋。那么,如若汇总12家分公司、12家分厂的总产量,数量则更为惊人。
2000年的时候,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热潮涌动。黑龙江等地都曾向华庆集团抛过“橄榄枝”,“当地***府除了承诺减免税外,还提供园区进行生产,每吨原料的价格可以再便宜300块”。如此具有吸引力的优惠***策让很多萧江镇的兄弟企业动摇了,远赴异地办厂。随之,问题也来了,这些企业的编织袋产量太大,当地的销量有限,很多袋子又回流到萧江镇。当初没有尝试“北上”的华庆集团一直在中国编织城驻守阵地,不曾分心的坚守也让它渐渐从这个编织王国里崛起。
精细生产
编织袋在萧江落户已经30年,这练就了萧江人精湛的生产技艺,在总人口不到6万人的小镇上,直接、间接从事编织袋生产的人达到3万多。因此,想要在密密麻麻分布的编织袋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没点儿竞争策略的确很难。
姜集康在扩大企业规模之前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编织袋的用途有哪些”,“我的客户是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产品未来的发展前景。“编织袋真的是无孔不入,有人的地方它就可以派上用场”,这样的结论更坚定了他大力发展这项事业的决心。工业上的水泥袋,农业上的面粉袋,以及食品包装上面的食糖、食盐的袋子等等,华庆集团的生产品类不断扩大。
“我们可以说编织袋是没有质量的。”一向视质量为一切的姜集康这句话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于编织袋的固有印象。事实上,生产编织袋的原材料分为两类,全新料和再生料,后者是回收的产物,编织袋的质量正是取决于两者掺放的比例,如果全新料含量高质量就好,反之亦然。其实,这正是编织袋所特有的属性,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成本,而它的成本高低对应着不同的客户需求,包水泥的编织袋低至几毛钱,包保健品的编织袋可以贵到几十块钱,换句话说就是“华庆集团会根据客户要求,量体裁衣”。
“一旦客户下单,我们绝不会偷工减料。我答应你比例是多少,就是多少。”为保证质量,华庆集团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记录,以精细化管理来监督。而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规格的编织袋,其也有一套处理措施:如果印刷字体的,将袋子换一面重新利用;如果尺寸不合格的处理销售;如果最终还是销售不出去,也可以重新造粒,变成原料再生产,这是小企业无法做到的。
产业升级
为了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华庆集团除了在产品品类丰富化上做出努力以外,更在技术改造上面下足了功夫。因为编织袋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用工难问题的凸显,以及低端模仿、恶性竞争导致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华庆集团逐渐提高机械化程度,从而节约能源、节约人力。
2011年,在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华庆集团融资购买了一套由奥地利斯大林格公司生产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编织袋生产设备。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四四方方的袋子,要人工放到机台上采用线缝的方式来封底,而这台机器则可以自动折叠编织袋,采用热融合的方式在袋子底部黏贴一张纸封底,非常结实,而且美观。更重要的是操作这个机台只需五六个人,大量节省了人力和能源。姜集康期待新设备为企业带来新的飞跃,同时也感谢远东租赁的支持,“作为一家私营企业,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很需要资金,远东的大力支持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说起与远东租赁的第一次接触,姜集康记忆犹新。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华庆集团自然受到众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青睐,常常客来客往,门庭若市。而远东租赁对产业运营的长袖善舞、对塑料包装行业的深刻了解、对每一个合作项目的精益求精,都使得姜集康对这家央企出身、海外上市的企业好感倍增。“选择与远东租赁合作,就是选择了一种态度。”华庆需要更大的发展,远东租赁植根产业链的金融体系,就是助华庆集团起飞的舞台。
“塑料问世到现在才两百多年,人们已经离不开它了,可见它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我们公司下一步还是做编织袋,但会向着塑料包装企业发展,将业务延伸到编织袋以外的零部件、门窗、建材领域。”总之,在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的当下,姜集康和他的华庆集团依然坚守在实业的阵地上,不曾动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华庆集团:编织实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