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代艺术市场与股票、房产并称为最具升值潜力的三大投资热点领域。其实质蕴藏着饥渴的精神需求,而这种文化需求必须建立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才得以满足。
[关键词] 艺术市场 文化需求 民族文化
一、当代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市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富裕起来的特定阶层社会消费,开始进入文化消费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生活与养生文化的意义,逐渐有了收集古董、书画方面的嗜好,既依次提高生活品味和自身素养的追求。于是,艺术品收藏成了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新标识。社会信息平台渠道不断扩充,从而带动艺术品市场,从海市蜃楼般的虚幻中揭开了神奇而独具魅力的面纱开始融入人们生活中。当代艺术品市场与股票、房产并称为最具升值潜力的三大投资热点领域。
从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来看,艺术文化出现繁荣的迹象,也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例如美国,就是因为工业迅猛发展而成为现代艺术的重镇。每一个国家的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都与经济实力和民众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剩余经济资本开始流向艺术市场。开放较早的城市广东,其艺术消费更多的是新兴的企业家和商人。投资于艺术品市场,目的是期待艺术品的升值而非针对艺术收藏。这一点与近年来新崛起的山东艺术市场有共同之处,收藏范围较广,审美倾向不明确,但艺术品市场比较平稳。国际性商贸城市上海,其市民素质具有独特的国际大都市信息视野及良好文化素养,无论古典艺术还是前卫艺术都有一批有潜力的收藏者。私营经济是上海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支撑者,收藏家对艺术品收藏都谨慎细致,追求格调品味。江浙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画收藏风气盛行,艺术品市场普及面大,艺术品价格稳定,拥有一批稳定的收藏者。但市场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表现出海纳百川般的博怀,各种协会、画院、画派异彩纷呈,粉墨登场,中国传统、欧洲古典及其行活,试验水墨,抽象艺术,本土泼皮、艳俗、泼普,已成为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主战场。
我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年的市场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拥有丰厚资产的收藏家们,真正了解艺术的并不多。大部分收藏以投资为目的,往往容易跟潮流而选择短期流通的藏品。西方资金近年来开始侵入中国艺术市场,但他们对中国文化难以深入了解,加上中介组织的不规范操作,赝品、伪作不断冲击着艺术市场,令其收藏触角只能触及能够与西方文化对接的当代艺术品。这反映出中国的艺术市场处于初级阶段,艺术教育长期滞后,造成艺术品的鉴赏力弱,收藏者层次较低。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尚未健全,出现了一幅作品能拍到百万,甚至千万元频创天价的扭曲虚假现象,客观上阻碍了从消费意识与经济承受能力相互和谐发展的艺术品消费态势。这种更像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表明处在工业化早期进程中的中国民众心态未脱离快速致富带来的精神躁动状态。
二、艺术市场需求与艺术品的创作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期,作为中国文化发展晴雨表的艺术市场及艺术创作也必然面临新观念的转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相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现实需要5个层次,其中自我现实需要包括求知发展、审美、展示自己的需要。购买艺术品属于满足社会发展、审美精神需要的动机,富裕的阶层在满足自身衣食住行方面基本需求外,开始注重审美层面上的需求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及心理上的满足。艺术消费者购买动机相当复杂,他们不只为了收藏,更重要借此显示自己的财富、地位和文化修养,展示自己占了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富裕的阶层不断扩大,带动了当下艺术市场的繁荣。成熟的市场应该是艺术家、艺术鉴赏者和中介机构、艺术收藏者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循环促进和谐持续发展的市场。艺术品进入市场便成为商品,必须按市场规律来运行。在没有中介的状况下全看画家自己把握市场,风险巨大。一位资深收藏家曾讲:投资艺术品首先选择独特风格的作品,没有新意、模仿、抄袭都不是艺术。其次作品要反映出作者有扎实的艺术功底,表现出有一定的创作难度和不可取代性。收藏者应该买有含金量高的精品。这就要求画家应集中精力创作作品,尽量不去扮演商人角色,而画作能否卖出那是画商们的事业,他们定为此倾情奔波,使艺术品的流通更加通畅。
艺术家经过努力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要通过展览、出版、宣传等媒介包装推出,提高艺术家知名度而被收藏家和消费者发现认知,使作品进入市场得以实现其价值。艺术品进入市场必然涉及艺术品的价格,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包含审美精神价值,二是决定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三是取决艺术家与消费者共同的承受力。绘画史上的“扬州八怪”、“海派画家”名噪一时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扬州八怪”的出现与当时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们的审美精神追求不无关系。扬州是当时以盐业兴盛而富甲东南的商贸中心,富商大贾在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同时,开始对精神消费需求,大兴书画悬于室中以示风雅,催生了艺术市场繁荣,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汇集扬州,而其中声名显著者当属“扬州八怪”。他们以卖画为生,却以书画寄情,作品多取材花鸟,立意新,用笔用墨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和鲜明的艺术个性。这种大胆突破传统规范的画风,反映了当时消费者反传统美学的审美趣味倾向。海派画家中的任伯年、虚谷、吴昌硕寓居于商业气氛浓重的上海,为适应市场要求,他们在传统文人画风上挥洒出了时代气息。其创作题材多是花鸟画,引入西洋写真法,追求色彩浓郁。因顾客的需求而创作的人物画带有明显的肖像画特征,体现新兴的有产阶级追求西方带来的新文化思想。
三、艺术品创作文脉与市场关系
全球化趋势使人们生活空间得以更加开放,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术品市场,各地古玩市场和民间各种艺术品拍卖会此起彼伏。人们的***治地位、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经济收入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了社会各阶层对艺术品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的迥异。市场经济的强大提供了文化环境宽容的语境,为多元化艺术发展提供了试验与发展的空间与机遇。同时也造成了当代艺术生产过盛的局面,艺术经典在丰富中消解,艺术品市场盛行包装加炒作手段,使艺术创作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时代。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主战场集中了西方抽象艺术的复印件,并受到西方资金的不断注入追捧。艺术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心灵的反映,虽有商品属性,但它是特殊的商品有积极的社会效益。艺术创作需要特定文化背景作为支撑,割断文脉,生命之花如同无源之水终将枯萎。最受西方市场追捧的培根人物作品,是对“恐惧”最具象的变体描绘。将个体噩梦通过孤独、愤怒、恐慌和挣扎的画面转化成为人类生存困境的表述,成为战后欧洲最震撼令人产生焦虑不安的画家。其背后充满着西方文化的隐喻受到民族文化的排斥,难以被中国民众接受。中国艺术家范曾潜心研究历史,精诗文、书法、白描,国学功底深厚,所画历史人物飘逸清新、简洁典雅,独具风骨,独享天籁之境。作品因蕴含着丰厚得民族文化底蕴而赢得了市场丰厚的回报。另一位艺术家吴冠中的作品市场表现同样非凡,他兼学东西文化并将其融会贯通,提出“风筝不断线”的根植于民族文化进行艺术创作的理念影响深远。根基于传统文脉基础上完善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机制,使当代艺术家在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继承、借鉴方面,越来越具有主动权,使艺术创作避免畸形发展割断与传统联系而成为西方的翻版,并推动中国艺术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代艺术市场与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