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东北部有一块数百平方公里大的小高原,当地俗称“曾家高原”,平均海拔1400米至1600米高,距广元城区约80公里。今属广元市朝天区辖区。这座小高原由于远离交通要道,位处原始深山,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偏僻落后的文明状态。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承继着纯朴的民风,迄今还保留有古老的羌俗,如“麻柳刺绣”、吊脚楼建筑等。
然而不久前,由于发现了一座与中国历史上一位绝代佳人相联系的墓葬。这座偏荒的高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拉近了都市人的心理距离,也为都市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滋润。
几年前,为配合《中国文物地***集・四川卷》的编制,广元市和朝天区的文博工作人员深入乡村调查文物分布情况,来到了朝天区的荣乐村茅坝堡,原本是对此地一处明代建筑“金蝉寺”进行调查,无意间在“金蝉寺”后面的一座小石山下,发现了一对宋代的豪华型崖墓。
这一对墓穴的开口在一座高约40多米的小石山腰部,凿崖为穴,两座墓穴间隔约70厘米,呈水平排列,很明显为同时开凿。墓主也应当为同时下葬的一对生前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因为在中国人的丧葬观念中,决不会在一个不相干的墓旁近距离埋葬自己的亲人。现存的墓穴基本完好,高约1.5米,门宽1.2米,进深2.5米。从墓的型制、雕饰风格及有腰坑来看,为典型的宋代崖墓。从石山下的泥土为后来的堆积分析,当年开凿的墓穴应离地面1.5米至2米高,相当于悬在空中的崖墓。
墓外的杂草中和泥土下面,还留有被丢弃的石雕残件,雕工细致,石质讲究。可以想象当年未遭破坏时,这是一处繁华的墓葬。
通过当地的村民还了解到,过去墓外的空地上,还有依壁而建的木构建筑,遮风避雨,用于护墓。墓上方的崖壁上还有人工开凿的排水沟,将山上流下的水导引到别处,以保护墓内不受水侵。石壁上还残留有柱洞,就是当年修建墓外木构建筑时留下的。这处木构建筑当地人一直称作“玉人庙”,墓主被称作“玉人”。也就是将墓主作为庙主加以敬礼的圣地。历史上当地村民常年有人前往祭奠。据说这个“玉人庙”一直从祖上传下来,不知建于何时。村民们一直将这一地区的地名称作“玉人庙”。
巧的是,当地的文化站站长焦得友的家,就在离玉人庙几百米远的地方,也是离此庙最近的一户人家。因而他从小就对此庙及附带的传说耳濡目染,并且亲眼目睹这座庙及两座墓在中被毁坏的情况。
据焦得友讲,此两墓及玉人庙过去一直保存完好。当地人也很尊重其墓主,多以敬爱之心维护此庙及墓,没有人去破坏它们。直到初期(1967年10月的一天),当地造反派“巴山之火”战斗队头目张兴金,带了二十多个战斗队员来到玉人庙,声称他们要“破四旧”,先砸坏了玉人庙中的几座石碑,又用钢针、十字镐挖开了两座崖墓,墓门挖开后,发现其中一座棺盖上放有一朵石雕的莲花,还有彩陶碗、盆等。“造反派”们花了很大力气才将两口棺木拉出墓外,然后将遗骨倒出,劈开棺木点火焚烧。目击者讲,棺木很厚,约有四、五寸,表面涂有黑亮的漆。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漆厚,烟味呛人难闻。
通过初步调查,对这处墓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这是一处宋代墓葬。从两墓同期开凿同期下葬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一对夫妻。从两墓穴开凿于坚硬的崖山及残留的配件雕饰精致、规模较大及诸多信息来看,墓主一定有个非常富裕的家庭。
然而,留下的疑问更多:墓葬出现于曾家高原的腹地,这一地区自古偏僻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农作物主要是玉米,何以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出现这样一个富裕人家?修建如此豪华的墓葬?如果墓中是一对夫妇,为何不只凿一穴合葬,而要如此费神,在这样相近的地方开凿两穴分葬?又是什么原因使一对夫妻同时死亡?越来越多的疑点使这处墓葬的背景更加扑朔迷离,难以辨识。直到一处惊世的碑文发现。
这一对墓穴的发现,引起了广元市和朝天区文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注意,并多次前往发现地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一方古代留下的碑记被发现。由此,玉人庙及墓主的故事浮出水面。
这块碑刻在与墓穴同在的崖壁上,离现在的地面约3米高,为一人工开凿的摩崖室。室高1米,宽80厘米,深约35厘米,碑记就刻在摩崖室的后壁上。正是由于此碑记刻在3米高的崖壁上,才得以保存至今,真是不幸中之万幸。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又裸置于空中,碑面部分已风化,个别字迹模糊,但其中大部分字迹尚能辨识,现录于下:
伏以生老之源生则愿处于荣贵老则领仆云其吉承为人世之先德者于斯备矣公祖乃湟州人也生宜昌居绵谷媲陈陈者自三相之后故得其姓也名思聪字君听天宝乙酉降生娶杨氏为适杨氏者乃贵妃之裔也今戍子夫妇献序男女孪三贿财堂万公或曰乃觉布乃觉观世少不知壮壮不知老者不能歇也此所谓世之大也遂又惜府库大开廪卖择用开禧丙寅十二月丁未十四日庚申卜其厝本之原醮斩艮山下捐造祀祠二所其地青紫表合山水奔聚应成舀生杀费余为一石成若非皇上之请苍天何兴将事实凿斯地唐后人不能安蠲犯于贫在仁宾即无怨也等放公流公夜吝于其所改元岁次戊辰闰四月吉日。
由于碑文中个别字迹模糊难辨,恢复的碑文中可能有少量误字,导致个别句子不通,难以解意。但其中一些重要句子和主要内容尚清晰可辨。特别是碑中“杨氏者,乃贵妃之裔也”一句,非常清楚。当释读碑记的文博人员读到这一句时,不由心中一震,反复核对后,才确认不疑。至此,可以认为,此崖墓中的女墓主为杨贵妃的后裔。
碑文中大致记录了这样的故事:崖墓中的两位墓主生前是一对夫妻,男的名叫陈思聪,生于天宝乙酉年(唐玄宗天宝3年,公元745年),祖籍甘肃,生在益昌(唐代广元市的名称),居住在绵谷(唐代广元市中区);女墓主姓杨,是杨贵妃的后裔。今天,开禧丙寅年(公元1206年),(我们)率众(后裔)带资来祭祖――“卜其厝本之原醮”――经访问调查找到了墓主原来的葬地,启坟重葬。经占卜确定选址在斩艮山下,进行了二次厚葬,并捐造祀祠二所……(落款)改元岁次戊辰闰四月吉日(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5月或6月),刻制者落名为“玉人庙”。
碑中虽简略地记录了上述故事,但也出现一些让人一时不解的问题:一是碑记落款为宋代开禧二年才刻此碑。从两墓穴的形制来看,也为宋墓,可以认为,墓也是与碑记同期开凿的,但碑中却记录着唐代的故事。如所记男墓主陈思聪生于天宝三年,也即公元745年,上下相差500多年;二是碑记中所记的贵妃,是否是唐代唐明皇的杨玉环贵妃,因为历史上姓杨的贵妃应不止杨玉环一人;三是如果真是皇妃后裔,怎会埋在这偏远的深山老林之中?既不是贵妃的出身地,也不是出嫁地。当地也从未有过本地女子被选入宫作妃的传说――碑记故事与生活常规有诸多不符。可以说,这块碑记的发现,既让人兴奋,又让人迷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碑室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不能忽视:刻碑记的摩崖室左下角有一男子身着唐代宦官服,正坐于室角的浮雕,当是对墓中男子的礼仪性画像;左边墓室外沿的顶部有一打坐莲花之上的肥胖女子像,位在室中上部,也以唐装打扮。不仅清楚地表现了墓中的主人曾经生活在唐代,同时表达了女子地位比男子高。
前面零散地给出了有关杨贵妃之死及玉人庙两个墓穴和碑记的情况,这里,我们再进行归纳,将诸多的疑问在此一一剖析,以辨真伪。
首先,杨贵妃有无女儿?这一点,流传至今的历史文献均未记载。但未记载不等于没有儿女。从逻辑上看,应该有儿女。杨贵妃入宫成为贵妃之时,已年有二十一、二,正是妇女的生育旺盛期。加之,她一入宫就受到皇宠,并且十多年来一直受到唐玄宗的宠爱,不像其他妃子,短期受宠后便被打入冷宫。唐代美女多以肥胖为美,而肥胖之人多为身体健康者。按理,杨贵妃在与唐玄宗欢爱的十多年间,应当有子。如果无子,按封建后宫制度,反而会被弃入冷宫,另娶新欢,不可能十几年独受皇宠。
从广元市朝天区荣乐村自古传说着杨贵妃女儿杨玉人的故事,及日本国也有一族人数百年来固执地认杨贵妃为祖的情况来看,杨贵妃一定有后代在马嵬坡幸免遇难,并在后来繁衍后代。因为古人,特别是有着深厚礼教习俗的中国古人,从不乱认祖宗。哪怕是贫民百姓,也不会乱认皇室祖宗,因为此乃大逆不道之举。即使有皇室与平民之间认亲,也得明确是“义子”“义父”身份,决不会当作血亲相认和继承。杨玉人墓碑记上明确写明为“贵妃之裔”,这绝不会儿戏,况且是已经死了的人,还要这种虚名何用?
以前述安史之乱后期,唐玄宗率众匆忙出城,带上了所有的皇亲国戚、皇子、皇孙及贵妃的姐妹来看,杨贵妃的女儿肯定也被带上出逃,并随队至马嵬坡,目睹了整个事件。当时的将士们怒杀杨国忠及其杨氏家人,主要是杀那些曾经依仗皇权作恶的成年人,因为将士们憎恶这帮人误国殃民,是从***治角度的憎恶,包括杨贵妃的两个姐妹秦国夫人和韩国夫人,因为她们也是成年人,不仅可能在一些***治事件中煽风点火,而且可能以上犯下地责难过这些禁***,因而也被砍杀。但史载这些将士们并未杀一个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更说明这一点。同时也说明杨贵妃的女儿当时尚未成年。如果已成年嫁人,也一定会是杨氏族派的活跃人物,参予当朝***治,并会引起将士们的憎恶而遭杀灭。可以认为,当时的杨玉人(当时的名字已无从知晓)不过十一、二岁,正好躲过了这场劫难。
其次,碑记中的“杨氏贵妃”是否是唐代的杨玉环贵妃?中国历史上皇帝所娶的贵妃中杨姓者应当不少,但名声最大的只有唐玄宗时代的杨玉环贵妃,也只有杨玉环才有一直受皇宠、近乎至尊的地位,而又突然迭落马嵬坡的传奇经历,为其女儿逃离皇室隐居流落民间提供了可信的历史背景。其他朝代的杨贵妃若有儿女,均为正常的皇子皇女,不会也没有必要隐居民间。
况且,碑记上提到杨玉人所嫁之夫,正好出生在杨玉环时代,这就大大缩小了我们寻找的空间,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杨玉环时代来寻找碑记中所述的“杨贵妃”。最为绝妙的是,碑记中所述的杨玉人的丈夫陈思聪“生益昌、居绵谷”。而“益昌”作为广元的地名,也恰好在这一时期。据《广元县志》载,整个唐代和宋代,广元建制均为“利州(府)”。恰恰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至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这16年间由利州郡改为“益昌郡”。在此之前和之后,广元地区均名“利州”。而杨贵妃生于公元719至756年。碑记中述陈思聪生于天宝三年,即公元745年。也就是说,杨贵妃约27岁时,陈思聪就出生了。杨贵妃死时,陈思聪约十一、二岁――陈思聪和杨玉人均出生于杨玉环时代。从年龄上看,比杨贵妃小27岁左右,正是母子辈的年龄。由此可以确定,碑记中的杨贵妃,肯定是唐玄宗时代的杨玉环贵妃。
这段隐居于民间一千多年的秘密终于在今天得到昭示!朝天区***府正在规划维修这处墓葬,还杨玉人一个公道,也让后人记住这段惊心动魄而又凄婉缠绵的历史。
杨玉人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贵妃女儿杨玉人之墓惊现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