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金华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中一个愁字,抒发出压在诗人心头的国破家亡之慨。
初春时节我去了一趟金华,大半是冲着八咏楼去的。一是观赏这座名楼的风姿,二则为拍金华电视文化系列片踩点。八咏楼在金华城区东南一隅,数丈高楼,端端地坐立在石砌的高台上。爬上石级往南望,不尽的帆船和渔舟沿着婺江蜿蜒流过,年复一年,连绵不绝。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南朝隆昌元年(494),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任东阳郡太守,在府地金华建筑了这座江南名楼,算起来已有1500年历史了!沈约以诗文见长,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著名的《登玄畅楼》一诗。后来沈约又连续写了七首诗,俗称“八咏”,这八咏诗可算作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一时传为绝唱。到了唐代,这楼以诗传世,索性就将其改名“八咏楼”了。
自唐代以来的绵绵千余年间,这八咏楼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几经沧桑巍立于今。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经过扩建的八咏楼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到了元皇庆年间,八咏楼不幸毁于大火,石碑也不复存在。明洪武五年(1372),在八咏楼的废址上建造起玉皇阁,这玉皇阁晨钟暮鼓,多了些许梵音,少了几分儒气。不久玉皇阁又毁了,直到明万历元年(1573),八咏楼再一次重建。现在我面前的八咏楼,那是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重建的基础上多次修缮的一幢亭楼。
八咏楼保持了明代以前的风貌,又掺和了清代的建筑风格。门口上方有现代诗坛大家艾青亲笔题写的“八咏楼”三字。整个建筑分为四进,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屋顶有4个龙头鱼身的雕像;中厅和后厅之间有一四方天井,天井的瓦当上雕着茶花,十分精致细腻;走廊的牛腿上雕着4条龙、4只凤、4个佛手、4朵白玉兰,还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既体现了龙飞凤舞的吉祥之意,又显示了君子的淡雅高贵之气。女词人李清照的全身塑像,一袭素衣,手握书卷立于八咏楼后厅。她神情端庄地凝望着对面的滔滔婺江。
文物局的干部告诉我,李清照前后两次来金华。第一次是跟着赵宋王朝南渡时路过的,皇室和难民就像潮水一般匆匆而来,而又匆匆退走了。夹在人群中间的她,当然也随人群卷走了。《题八咏楼》这首诗是李清照第二次来金华时候写的,对于李清照第二次来金华,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她在逃经过台州的时候,结识了台州知府唐仲友。唐仲友是婺州人,十分爱好刻书,曾经校刻过《荀子》等书,他还是南宋婺州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后来因为他与风尘女子严蕊有染,提前退休告“老”还乡至金华,文友李清照也就跟着唐仲友回到了金华。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前几年曾有当地好事者,针对这段历史研究过一阵子:李清照离开金华后迁往何处?是不是丧于金华?死后是否与唐仲友葬于一穴?第二种说法是金华这个地方是南宋学派的中心,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1137―1181)就是金华人,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之一,也是南宋金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吕祖谦晚年就和唐仲友、陈亮一道于金华城内丽泽书堂讲学、会友,并编辑《丽泽讲义》,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当时金华“同门同志亲炙闻风,部计百五十人。造诣虽有深浅,其学要无或异。”宋、元时期,金华人士中,对理学造诣深浅不同者,竟达百五十人,可见金华学派影响之深广。这对于同时代的李清照来说,金华这地方是很有吸引力的。
还有一个原因,据说李清照后来久住金华,还与她的个人嗜好有关。
古时候,金华城东的酒坊巷以东、将***路以南的这一片,属古子城中心区域。李清照客寓在酒坊巷内,这对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据记载,李清照不仅爱喝酒,更爱喝“烈酒”,还爱喝“花酒”,且还是个逢酒必醉的角色,有时候醉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醉得不省人事,这是常有的事。后人把她爱喝酒与诗人当时颓废的思想情绪挂起钩来,说什么“酒可以***她的思念与痛苦的往事,安顿了她年老疲惫的身心,抚慰了她饱受创伤的心灵,给她悲剧的人生抹上一道温煦的色彩”。这种诠释我也觉得有些道理。除酒以外,李清照还绘制成《打马***》教授儿辈。这种看似闺房的游戏,实际上寓意颇深,寄托了她极度思乡的爱国心志。
李清照居住金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遥想她当年的生活情景,让人浮想联翩:她常登八咏楼举目眺望,也定会在八咏楼生发胸臆中的诸多愁苦,感叹自己起伏跌宕的一生。她本是一位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少年时享受着舒适的生活,曾饱览过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加之夫婿赵明诚又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生活说多美就有多美。但忽然间乌云遮日,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大宋江山倒塌,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毁于一旦。如今,她孤独客居他乡,身心就像沉陷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和煎熬!难怪她云游金华附近的双溪名胜时,长叹一声写下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诗句,并用万千愁绪写下一首千古绝唱《题八咏楼》。
李清照此诗中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而是国已破、家已亡之深沉悲痛。
亘古风流的李清照孤独地走了,在她的身后留下的,却是跟她一样亘古风流的八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