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韩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启示

韩流,是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的一种形象说法。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我国。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使得“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正如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说的:“凡是社会制度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概念、新工具、新动作。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而语言中的新词语是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最直接的反映和记录。“韩”是指韩国,“流”是水,是韩国特色的水,韩国的服饰,文化,饮食,就是通过韩流来流入中国,流入我们的大学生之间。事实上韩国国土面积只有9.93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700万。其文化传统不如中国深厚,经济也没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发达。但是在近10年来,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影视产业异***突起,其电影数次赢得世界关注,电视剧渗透到了亚洲每一个国家,韩流的出现不只在中国大陆,在日本、菲律宾甚至俄罗斯及中东国家也受到广泛拥趸。

曾经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大多都是通过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接触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的。可见,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网络、电影等媒介,对于韩国文化的流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韩流的出现究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那些启示意义呢?

韩剧中的很多故事在向我们大学生传达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即强调的是个体的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是对个体的充分的尊重,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意识

韩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白,如“我的人生”、“自己的人生”、“父亲有父亲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等等。“自己的人生”强调的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权,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由自己负责,为自己负责,由自己来选择要走的路。这便是一种主体意识。这种思想意识才是韩剧在极力肯定的。《看了又看》中银珠这个人物便表现出了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她自己选择自己的爱人,当爱情受阻的时候她也是经过自己的考虑做出选择,她甚至从不向家人求助,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艰辛与困难,她都能够不放弃,不抱怨,永远相信自己可以,而对比较为明显的就是跟她同龄的李圣美了,虽然家境比她好,工作比她好,却生活得比她痛苦,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除了盲目的骄傲以外再无别的,失去了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当挫折出现时,她才表现得毫无招架之力。后来,当她经过痛苦的反思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时,才开始乐观、坚强起来。当她的爱情遭到父母的反对时,她才表现得无比坚定,当她为了母亲而打算放弃自己的爱情时才显得那般伟大和美丽。

二、自强精神

这是韩剧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的一种价值取向。自从《大长今》开始风靡以后便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励志剧”。励志精神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去抱怨客观条件的恶劣和社会环境的不公,而是认定自己的方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大长今》就不必说,在韩剧中具有长今精神的又岂止这一个。《屋塔房小猫》中的智恩,《嫂嫂十九岁》中的郁美,《加油,金顺!》中的金顺,《我的女孩》中的周裕玲,《巴黎恋人》中泰英,每一个都是在逆境中坚持,在困境中努力。有谁能说,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幸运跟她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无关呢。或许吸引我们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并执着不懈地为了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这种精神几乎贯穿了韩国的每一部电视剧。《看了又看》里的银珠、《人鱼小姐》里的雅丽莹、《汉城奇缘》里的汉妮、《黄手帕》里的紫英、英俊……无不为了自己的爱情、婚姻、事业、家庭进行着执着而认真的努力。“fighting!”、“加油!”成为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和主人公鼓舞自己的口号。这一点,不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是能让我们看到希望,领会到一种积极的、振奋人心的力量,这是韩国电视剧吸引众多大学生的魅力之一。

三、乐观态度

乐观的态度来自于积极向上的精神,来自于对自我的信心,对前途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又来自于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所以这种乐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轻松快乐的感受,更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积极进取的现代精神。就像《我的女孩》中的周裕玲,她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笑得出来,不管有多困难首先会去做的也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正是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她的人生多姿多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传媒》: 请您简介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的背景。您发起该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谢耘耕: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是在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发起该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使更多的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与传媒领***人物、专家学者面对面,为更多的传媒学子提供与传媒领袖交流的机会,为传媒业界与学界搭建起沟通对话的平台,为培养未来的中国传媒精英、为更多的年轻学子造就传媒梦想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传媒》:本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下设多项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环节设置有何特色和亮点?

谢耘耕: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与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同步举办,新设多个项目,包括新闻传播学期刊主编与传媒学子面对面、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区域媒体高峰论坛、大学生心目中的最佳传媒雇主调查、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调查、大学生品牌认知调查和大学生传媒节开幕式、闭幕式——“传媒梦·中国梦”晚会。

本届大学生传媒节共邀请了近50位传媒领***人物和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知。

“新闻传播学期刊主编与传媒学子面对面”论坛为期刊主编与传媒学子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该平台有利于促进主编与传媒学子之间的熟悉和了解,让广大传媒学子了解发表学术论文的核心要求。本届论坛针对如何通过期刊得到认同并产生社会效应、如何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中国学术如何走向国际舞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一流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立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为中国学者与国际一流学者提供交流对话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跨越学科的界限、地域的界限、意识形态的界限,从而深入研究新媒体领域相关问题。此次论坛为期一天,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主题分别为“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和“大数据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的设立,意在促进国内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搭建起学员间、学员与知名学者间对话的平台,促进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技术、公共***策、产业经济、法律、伦理、管理等多学科间的专业交流。本届论坛不仅体现出学子们参与的热情,而且体现出他们对于提升专业素养的期望与努力。通过论坛的讨论、学习,经过专家们的点评与指导,学子们都收获颇丰、获益匪浅,既学习到了论文写作、治学的方法,而且思路更加明晰,提升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区域媒体高峰论坛”主要是为各地方媒体探讨区域性媒体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转型,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其他区域媒体进行合作、联动,为其发展转型提供高端的交流对话平台。论坛就都市报在新媒体冲击下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怎样做到微博和纸质媒体的联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借助大学生心目中的最佳传媒雇主调查、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调查、大学生品牌认知调查,希望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传媒业以及传媒品牌的认知,为传媒业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我们在设计和策划“大学生传媒节”各项活动时,更加强调学子的参与和互动,今年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的论坛,尤其是扩大了研究生学生论坛的规模,让研究生有演讲自己论文和听取专家点评的机会。

《传媒》: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作为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的重头戏,在活动安排、组织策划以及选员标准方面有何考虑?较前三届有何创新之处?

谢耘耕:今年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在演讲嘉宾方面,不仅重视学界的专家学者,同时更加重视业界的传媒领袖;在组织策划方面,大讲堂期间,加重了论坛的比例,尤其是论坛中“圆桌对话”的环节,给予嘉宾更多的时间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不同意见的交流;在选员方面,更加注重平衡学员学校的地域性,注重教育公平,覆盖面更广。除上海本地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的学子外,还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中西部大学的学子,如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云南大学、***大学、广西大学,还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等学校的学子参加。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学子汇聚在大讲堂学习交流,共同进步,领略传媒领袖们的思想碰撞。

较前三届相比,今年大讲堂的演讲嘉宾增加了来自海外高校的学者,希望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和国际学界更快地接轨;同时让知名新闻传播学期刊主编和传媒学子面对面,让学子们对于学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学子们更加规范地进行学术研究。

《传媒》:本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取得了哪些成果?

谢耘耕:主要成果有以下几点:一是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宣传力度加大,由于和《传媒》杂志、人民网、新浪网等媒体合作,在宣传方面更加到位,“传媒领袖大讲堂”的百度搜索量为110万以上;二是第三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在海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参与的海外嘉宾明显增加,海外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加;三是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收到了400余篇投稿,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四是首届区域媒体高峰论坛作为传媒节新增的活动之一,提升了传媒节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加强了和区域媒体间的联系,探索了一些合作的新模式。五是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最佳传媒雇主调查、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调查、大学生品牌认知调查的问卷方面,今年回收率提高,取得了良好的调查效果。

《传媒》:您对于“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规划?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韩大学生;韩剧;大众文化

作者简介:金志宣,女,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韩国留学生(上海 0040);张国良,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分类号: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013)03007306收稿日期:[F]013010

一、问题的提出

从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的大众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入1世纪以来,韩国文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依然呈现良好势头。韩国通过各种影视作品和时尚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大力传播本国的文化,巧妙地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韩流”现象。其中,韩剧(即韩国电视剧)作为一种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风行的文化输出样式,正逐渐走进学者的视线。

通过对中国知网1999—01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我们发现,相关研究虽然很多,但大多从韩剧本身的内容出发,以思辨和文本分析法研究韩剧热播现象的原因、韩剧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韩剧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韩剧中的女性形象等。仅有两篇论文涉及韩剧对大学生的影响,其中《大学生收看韩剧与文化认同关系的研究》[1]一文采用调查方法,发现收看韩剧的中国大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认同程度较高,以“向往韩国型”的认同类型居多,而且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收看韩剧及对韩国文化认同方面有显著差异。《韩国影视剧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探析》一文分析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指出韩剧有利于提高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

迄今为止,对于中国大学生观看韩剧状况的定量研究极为匮乏,更缺少对于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比较。我们尝试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中韩大学生观看韩剧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研究问题可概括为:一、中韩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有何异同?二、中韩大学生对韩剧的评价有何异同?三、中韩大学生喜爱韩剧的原因有何异同?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首先,以上海交通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和韩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滚雪球”抽样方式,调查了上海交通大学在读中韩大学生各100名,共计00名,回收率为100%(如表1所示)。

其次,以中国热门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作为搜集热播韩剧的平台,分析其010年至01年排名前五的热播韩剧,即《城市猎人》、《秘密花园》、《屋塔房王世子》、《我的女友是九尾狐》与《恶作剧之吻》(相关情况如表所示),探寻它们究竟有哪些特点吸引了中韩两国大学生的收视兴趣。

最后,依据受众调查和文本分析的结果,初步得出结论,分析本研究的局限,期待进一步研究的深入。

(一)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情况

1大学生看韩剧的接触率。本调查显示,85%的中国大学生看过韩剧,可见观看韩剧的行为相当普遍。我们以卡方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中国大学生进行比较后发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P值分别为0045和0036,即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程度有显著差异。从性别角度看,女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率更高,达905%,而男大学生的比例为757%。从专业角度看,人文社科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比例更高,达906%,而理工科的比例为7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金志宣,等:中韩大学生观看韩剧状况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渠道。中韩大学生观看韩剧的最常用渠道均为网络,总体比例高达

表五部热播韩剧简况

作品名称热播时间剧情简况电视剧类型男女1号明星类型拍摄场景作品来源

城市猎人0115一部融英雄主义和爱情题材于一体的剧情剧都市剧当红男星李敏镐/女, 朴敏英主要在首尔日本白条司同名漫画

秘密花园01111一对情侣由于意外互换灵魂而引发了一个浪漫蚀骨的爱情故事爱情剧神话剧当红男星玄彬 /女, 河智苑主要在骊州、济州岛首尔韩国电视剧

屋塔房王世子013朝鲜时代痛失世子妃的王子,跨越了300多年来到1世纪的现代后,邂逅与世子妃长相相似的一个女生而展开爱情攻势的故事爱情剧古装剧当红男星朴有天/女,韩智要在全罗道(广寒楼),首尔韩国电视剧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0108500年前追赶凡人的九尾狐穿越到现代后,引出的一系列故事爱情剧当红男星李胜基/女,甲敏儿主要在首尔,金罗道(海南)韩国电视剧

恶作剧之吻0109IQ00的天才白胜祖和喜爱他的高中生哈妮不得已变为同居关系,从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浪漫爱情故事爱情剧当红男星金贤重/女,郑素要在首尔日本白条司同名漫画

90%,其次为电视(占8%),再次为DVD(约占16%)。就中国大学生而言,使用网络观看韩剧的比例为875%,通过电视观看的比例为91%,另有34%的中国大学生通过DVD观看韩剧。韩国大学生在韩国观看韩剧以电视为主,但作为在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其观看韩剧的渠道也以网络为主(97%),而通过电视收看的比例仅为73%。

3大学生观看五部热播韩剧的情况。在韩国,电视是韩剧播放的主要渠道,但由于版权限制,受众不能上网观看韩剧。因此韩国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与中国网上热播的电视剧并不完全一致。不过,韩国的一些相关数据表明,上述五部在中国热播的韩剧,在韩国的排名也相当靠前。NS Media orea的数据显示韩国010年-地面电视频道010年OP0 节目收视率(NS Media orea),http://wwwtnmstv/defaultasp。[BFQ][ZW)],《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在010年爱情剧收视排行榜中居第4位,收视率达5%;《秘密花园》在011年爱情剧收视排行榜中居第1位,收视率达314%韩国011年-地面电视频道011年OP0 节目收视率(NS Media orea),http://wwwtnmstv/defaultasp。,《城市猎人》居第5位,收视率达193%。另外,韩国AB尼尔森01年的电视剧收视报告[ZW(][BF]AB Nielsen Media Research-01年韩国电视剧最高收视率,http://wwwagbnielsencokr/。[BFQ][ZW)]显示,《屋塔房王世子》的收视率达15%,在当年爱情剧中居第7位。相对而言,只有《恶作剧之吻》在韩国的收视率较低。可见,中韩两国受众对五部热播韩剧的喜爱程度,可谓大同小异。

本研究比较了中韩大学生对五部热播韩剧的收看情况,发现中国大学生收看率最高的前三名是《城市猎人》(69%)、《秘密花园》(461%)和《屋塔房王世子》(47%),韩国大学生收看率最高的是《城市猎人》(7%)、《秘密花园》(7%)和《我的女友是九尾狐》(68%),排序也十分接近。

(二)大学生评价韩剧的情况

1大学生喜爱的韩剧之类型。既然大学生普遍喜爱韩剧,那么他们究竟喜爱哪些类型的韩剧?调查结果显示,中韩大学生最喜欢的韩剧,排在首位的都是情感剧(中国大学生99%、韩国大学生6%),其次是喜剧(中国大学生18%、韩国大学生181%)。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凸显了韩剧的优势和强项,也是成功吸引中韩两国大学生的重要原因。010年到01年在韩国热播的韩剧中,排在首位的是周末电视剧和家庭电视剧。这两类的电视剧有很高的人气。此外,周一、二和周三、四的电视剧也被选成有人气的韩国电视剧。根据韩国NS Media orea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如表3、表4所示),010年《秘密花园》排名第7位(8%),《我的女友是九尾狐》排第14位(5%),011年播放的《城市猎人》是第17位(193%),而又根据AB尼尔森电视收视数据显示,01年播放的《屋塔房王世子》排第5位(15%)(如表5所示),但是010年播放的《恶作剧之吻》是例外,在韩国的收视率并没有被列入收视榜单。笔者选取的这五部在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上热播的韩剧都是喜剧,且是爱情剧,由此更能印证本次调查的结果,爱情电视剧相对来说更能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大学生认同的韩剧之特点。韩剧进入中国市场最初多为悲剧和家庭剧,篇幅多以百集为单位。近年来,韩剧一改以往悲情冗长的路线,以剧集短小、节奏鲜明、情节紧凑的风格居多,且故事内容不再单一,故事题材更为多样,融入了更多的含意,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通过对五部热播韩剧内容的文本分析,我们从主要价值观、叙事结构、表现技法和演员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是富含浓厚青春气息的题材。从表面上看,热播op5韩剧的题材、形式丰富而多元,但其深层母题都呈现为青春的恣意与烦忧,都指向对少年情怀的多维诠释。几乎所有偶像剧都将爱情作为叙事的焦点,其间有年少懵懂的爱慕,有纯洁坚定的爱恋,也有多角关系导致的情爱哀伤,但情节主线总是男女主角在经历磨难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既给年轻观众一种似曾经历或见证的认同感,又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结局的信念和憧憬[3]。

二是丰富的情感渲染。这5部电视剧虽都有各自的主题和主线,但是情感线的穿插均是不容忽视的。男女主角交错复杂的感情,总是以忽远忽近的关系呈现,让人不禁为他们的感情而担忧,有时又会因其感情的幸福发展而感到一阵畅快。同时,这5部电视剧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配乐的气氛渲染,让剧中情感的抒发更感染人心。

三是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比较热播op5韩剧,可以发现,除了内容题材和情感渲染的共通之处外,5部韩剧都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电视剧的内容大多老套,似曾相识,但是被讲过很多遍的故事在播出时依然吸引观众,其关键就在于,导演巧妙地设定了其叙事结构。这5部韩剧都具有非常特别的、吸引观众的叙事结构,特别是倒叙手法的运用,开篇就能立刻抓住观众的眼球,设置悬念,让人产生继续观看的兴趣。而间接穿插的“插叙”更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一点点地发现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结构之间的奥妙。近年来,电视剧掀起“穿越”浪潮,韩国的“穿越版”电视剧也独具匠心,从《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屋塔房王世子》运用古老传说,主人公从古跨越至今,到《秘密花园》中男女主角被魔法渲染的现代角色置换,这些手法都贴近了现代受众试***改变现状或回到过去的心理期待。因此,从设置悬念入手的多种方式融合的叙事结构,紧扣受众的观影心理,导致这5部韩剧的热播。

四是注重韩国文化的传播。一部成功的韩剧,除了剧情和角色,在画面、音乐、造型等方面的共同发力已成为共识。韩剧一向以精美的画面著称,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影像画面的后期调色,“画面控”们一定会发现,《城市猎人》的画面后期调色处理得非常出色 。《城市猎人》的音乐制作方面也很出彩,任宰范演唱的《爱》,话题效应十足,一经推出就反响强烈,任宰范嘶哑中带着沧桑感的歌声本身就有浓厚的情节感。随后推出的金宝京演唱的Suddenly同样受到热烈欢迎,高亢的歌声如同剧情的进展一样令人热血沸腾。此外,片头曲Its Alright、插曲So oodbye、背景音乐Sad Run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韩剧中有很多特别设计的服装、配饰、电子产品等,这5部韩剧也同样如此。《城市猎人》里,可以看到男主角李敏镐穿的服装很有特色。不仅在韩国,中国也有很多男子穿他的服装。 朴敏英当的是警卫员,因此她穿的衣服都是整齐的女性正装,由此还产生了“金娜娜衣服”的名称。剧中朴敏英的自然发型,也在美发厅里很受欢迎。其他几部热播韩剧也是同样的特点,服装等流行元素都受到中韩大学生的关注。

五是受欢迎的明星演员。韩剧十分注重甄选演员,不仅是演员的个人演技,还包括演员的自身形象,同时也坚持不断选用新人。《城市猎人》中的李敏镐,《秘密花园》中的玄彬和河智苑,《恶作剧之吻》中的金贤重等,都是韩国人气偶像,广受年轻人喜爱。剧集未出,明星口碑早已打响,迅速唤起观众的期待,并形成强大的粉丝团,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推广,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这无疑是其后期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韩剧总是选择年轻帅气、成熟又略带可爱风趣的男明星,以及活泼可爱、外表甜美的新晋女明星,演员的年轻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产生交集,大学生在观影时容易产生共鸣并融入影片,从而为韩剧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调查了中韩大学生认同的韩剧的特点,发现中韩大学生普遍认同的韩剧的三个特点为:(1)内容题材(吸引人);()剧中的服装、饰品、食品和拍摄场景(特色鲜明);(3)剧中演员(演技好)(如***3所示)。

受众认知的三个特点与上述5部热播韩剧的五个特点相对照,一致性很强。即:中韩大学生普遍认同,韩剧在“内容题材”、“剧中物品、场景”(与韩国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演员选取”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有趣的是,相对而言,中国大学生更偏好演员,而韩国大学生更偏好剧中物品和场景。通过卡方分析方法检验后发现,“剧中演员”(P=0000)有显著差异,即:中国大学生(58%)比韩国大学生(167%)更看重“剧中演员”。也许,韩国电视剧的演员在演技、形象等方面明显好于中国电视剧的演员,从而获得了中国大学生的青睐。

3大学生喜欢韩剧的原因。我们询问,“中国电视剧和韩国电视剧比较,更喜欢哪个”?结果显示,中国和韩国大学生都偏好韩剧。韩国大学生百分之百地更喜爱韩剧,而中国大学生“更喜爱韩剧”的比例也达598%。

其原因何在?中国和韩国大学生总体更喜欢韩剧的主要原因(如***4显示),集中为以下三点:(1)韩剧的内容题材多样化,吸引人,有创意;(2)剧中有吸引眼球的演员;(3)剧中的服饰、拍摄场景等吸引人。另外,剧中传达的价值观念能获得认同,也是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更喜欢韩剧”的原因。

与以上大学生认同的韩剧的特点相似,除了受到共同重视的内容之外,中韩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中国大学生偏重人(演员),而韩国大学生偏重情境(景物)。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通过上面的研究与论证,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是印证了“韩流”的汹涌之势,韩国大学生自不待言(无人不接触韩剧),就连中国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率也高达八成以上。不过,就中国情况而言,存在着女性、文科大学生更偏爱韩剧的现

象;在渠道上,中韩大学生在中国观看韩剧的主要渠道,都是网络,而且中国网络上热播的韩剧,与韩国电视里热播的韩剧,人气指数相当一致,这可能反映了两国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的接近性。与此相关,中国大学生喜爱的韩剧,也有很大的共通性。在内容偏好上,中韩大学生最喜爱的韩剧类型,都是情感剧和喜剧。除此之外,中国大学生更喜欢古装、奇幻、悬疑剧,而韩国大学生更喜欢历史、医患、法***剧。这一差异,或许来源于历史、医患、法***剧等类型要求观众具有更多关于韩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知识储备。

其次,热播韩剧内容的特点与受众认同韩剧的特点之间,一致性很强。即:韩剧在“内容题材”、“剧中物品、场景”(韩国文化的传播)、“演员选取”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相对而言,中国大学生更偏好演员,而韩国大学生更偏好剧中的物品和场景。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韩国演员在演技、形象等方面明显好于中国演员,从而获得了中国大学生的青睐。比较中韩两国电视剧的喜爱度,韩国大学生固然百分之百地“更喜爱韩剧”,就连中国大学生“更喜爱韩剧”的比例也高达六成,值得中国电视界深思和反省。中国大学生更喜欢韩剧的主要原因为:“内容题材吸引人”、“演员吸引眼球”、“服饰、场景等吸引人”、“价值观念获得认同”。与大学生认同韩剧的特点类似,除内容外,中国大学生更偏重角色(演员),而韩国大学生更偏重情境(景物)。

我们的研究只是一些初步的结论,由于条件所限,我们研究的对象局限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所得结论具有不充分性,其中的“韩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这些概念都以上海交通大学为样本,且样本量仅有00,其规模都较小,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信度和效度的范围。研究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希望这些探索性的研究能为大样本的“中韩大学生”韩剧效果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璐,徐芸大学生收看韩剧与文化认同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007,(1)

[2] 刘永红,王鹤延韩国影视剧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探析[J]青年文学家,01,(2)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领域主要期刊数据,应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就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求职过程等问题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等为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章。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青年***治学院、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研究热点;作者分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201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突破700万,就业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鼓励***策,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定近10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期刊做计量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梳理,为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学术支持。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来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等基本载文信息的多个论文指标进行文献分析。

二、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对数据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4181个。通过相近词合并,在关键词排序当中,大学生(644次)共现词频最高,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是就业(390次),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大学就业,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创业教育(159次)、创业(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业指导(66次)。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创业、用人单位情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高校扩招和就业为研究热点运用软件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该领域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因国际经济危机持续,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之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众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直接影响[1]。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的七大诱因为大学扩招导致论、体制弊端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缺陷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局限论、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论、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论、就业能力欠缺论[2]。九个因素为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个维度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4]。还有学者认为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等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5]。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扩招背景下用人单位意向和就业指导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趋势,但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总体上不容乐观[7]。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加,从2000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2000年时,我国高校仅毕业107万人,到2015年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增长达到7倍。从招生规模来推测,2014年以后五年内,应届毕业生规模都在700万人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8]。因此国家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9]。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家庭、同龄群体和个人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0]。

三、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

(一)研究作者统计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团体日渐扩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作者及作者发文频次进行统计发现,CSSCI数据库共收录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论文,其中发表过2篇论文的作者有169人,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72名,黄敬宝发文量最多,黄兆信、曾尔雷和施永川组成团队,徐小洲和梅伟惠组成团队,再加上孟大虎和岳昌君这两位作者,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单位统计

研究单位分布能反映出我国不同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通过统计,在2004-2013年间中国青年***治学院共发文27篇,居载文作者机构发文量之首;温州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20篇;浙江大学发文16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文15篇;中国人民大学发文13篇。由此可见,研究该领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中国青年***治学院稳居机构发文之首,核心作者群的实力最为雄厚。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机构。

四、发表期刊被引用统计

据数据统计,《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献被引用的频次较高。在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由曾湘泉独自撰写的《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一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被引用421次,是就业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文章认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夸大了这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谢志远刊登在《教育发展研究》上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97篇论文引用了该文中的数据或观点,该文指出大学生出现“就业鸿沟”的根源在于院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12]。而木志荣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则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指出了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心,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13]。此外,吴志功和乔志宏的《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房国忠和刘宏妍的《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等高频被引文献对美国的大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模式等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五、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进行科学计量统计,通过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学术研究紧扣新时期国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策调整、就业指导与求职过程、劳动力市场与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调查、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等主题,这些学术研究也为国家就业、创业***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国青年***治学院、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单位。③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呈多学科交叉趋势,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紧密,与时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4):317-319

[2]边文霞.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面临困境动因研究成果综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4):92-97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74-77

[4]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0(3):168-170

[5]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40-142

[6]陈丹,王文科.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9

[7]刘大为.全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1

[8]周骏宇.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J].社会,2004(6):1

[9]马宁,陈立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J].河北学刊,2005(6):205-208

[10]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45-48

[1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1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13]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研究论文 综述

1.引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尤其是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校从单纯培养人才开始转变为为自己培养的学生寻找就业出路,同时不断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做出新的尝试与探索。在我国,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由团中央牵头组织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近几年来,在***府的大力支持下,创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4月***正式启动了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下岗再就业工程中大力推广创业培训,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税务总局在创业与税收优惠***策的制定上同样在向创业者倾斜;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还着重把创业能力列为国民应该加强的能力;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都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近十年(1999―2009)来我国创业教育研究论文的文献分析和综述,力***描绘出近十年来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我以“创业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1999―2009年这十年间,共搜索到文章2625篇。其中:期刊论文2478篇,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70篇,重要会议论文75篇。每年具体的文章数量分布可见表1,从***1中我们能看出近十年来创业教育各类文章的研究走势。

***1 文章总数、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及重要会议论文的走势

表1 近十年来“CNKI”上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创业教育的专著共有近20部,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司主编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主编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张玉利教授主编的《创业管理》,彭刚的《创业教育学》,美国Bruce R.Barringer,R.Dusne Ireland著,张玉利、王伟毅、杨俊等译的《创业管理――成功创建新企业》,美国Jeffry A.Timmons,Stephen Spinelli.Jr著,周伟民、吕长春等译的《创业学》等。

3.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文献综述

3.1从创业教育的目标、类型、功能等出发,探讨创业教育。

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帆、中国青年***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认为创业教育主要的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具体来讲,细分目标至少包括:培养创业意识,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提高就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及缺乏正规就业机会的环境下有产出的工作;提供创办和经营小企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鼓励大学毕业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理性职业选择。基于创业教育的不同功能,可以把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及“创业职业”三种类型[1]。

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蒋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主任谭福河认为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是为道与为学;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导李宝元认为创业教育具有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等基本功能[2]。

3.2介绍国外创业教育的情况,呼吁我国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季学***《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厉史演进与经验借鉴》一文详细阐述美国创业教育发展历程与特点,结合我国目前创业教育现状提出若干发展建议[3];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中国青年***治学院经济系博士后杨娟对英国“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通识教育”、“创业专业教育”分别进行了介绍[4];长沙理工大学科技处副教授陈浩凯《全球竞争视野下的印度创业教育》一文对印度创业教育的开展主体及模式进行了具体介绍[5]。

3.3对创业教育的模式及课程设置等具体实施进行介绍。

在课程研究上,中南大学的肖云龙是国内的典型代表,其领导的创业教育研究团队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的概念。显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包括学习创业基础理论的学科课程、提供创业演练的实践课程和强化创业意识的活动课程三类。隐性课程指学校情景中以简洁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6]。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中南财经***法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博士后邓汉慧对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具体介绍。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新创企业管理》,188名MBA学生参加了这门课,这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根据学者Katz的统计,1994年美国超过12000名学生参加了创业或小企业方面的课程学习。1995年开设创业课程的美国大学超过400所,其中50多所大学开设了至少4门创业课程。几乎所有参加美国大学排名的大学均开设了创业课程,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一些工程学院也开始开设创业课程,有的大学设置为全校必修课,并且90年代开始培养创业学方面的工商管理博士,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逐步得到完善。2005年美国有1600多个学院开设了2200门关于创业的课程,成立了100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44本学术性期刊就与创业相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7]。

3.4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中心曹殊研究员认为,虽然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它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因而目前高等学校领导、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开展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存在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比较片面,缺乏急迫性和自觉性;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自己学校就业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根本就不看好毕业生创业。毕业生属于“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人员,创业必然要失败,故不能够鼓励创业,认为不需要进行创业教育;认为学生需要创业教育的为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没有积极性[8]。

大连医科大学钟凤宏、刘恭辉认为,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在全国许多高校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创业的认识错位、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健全和创业教育模式陈旧[9]。

总体上来看,我国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正处于由概念解析、渊源探讨、重要性阐述向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和路径探讨的过渡之中,研究方法多数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调查访谈法。研究视野不够宽泛,对创业教育产生的经济、文化及哲学背景缺少相应的多学科综合分析。因此,如何针对我国国情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帆,李家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类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45-46.

[2]蒋建***,谭福河.为道与为学――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44.

[3]季学***.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厉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40-42.

[4]杨娟.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拾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42.

[5]陈浩凯.全球竞争视野下的印度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42.

[6]刘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4.

[7]邓汉慧.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J].41-42.

[8]曹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20-21.

[9]钟凤宏,刘恭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84-85.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6篇

延续辉煌 重装起航

7月11日晚7点,“中国大学生传媒节——传媒梦·中国梦”开幕式晚会拉开了首届“大学生传媒节”的帷幕。

此次活动是在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大学生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远东书院主办,《传媒》杂志、新浪传媒、人民网传媒频道协办。“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举办四年来,先后有1200多名学生走进大讲堂,与传媒领***人物、专家学者面对面,该活动致力于在传媒业界、学界间搭建起沟通对话的平台,为培养中国未来的传媒精英作贡献。

本届“大学生传媒节”包括四大板块,分别是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各项传媒论坛,大学生最佳传媒雇主和最喜爱媒体大型问卷调查以及活动的开幕式、闭幕式。此次活动旨在最大限度聚合***府、企业、媒体、高校资源,孵化和打造面向全世界的中国传媒的学术高地和交流平台。近50位传媒领***人物通过言传身教为来自海内外的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并为中国传媒走向国际提供新思路。

从“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向“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的升级,在内容与结构上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态势,“中国大学生传媒节”不仅延续了前三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宝贵经验,并且创新性地增加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得“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成为传媒学子们与业界、学界专家学者的共同节日。

骄阳似火 热情如火

从11日到24日的每一天清晨,学子们都要在40度左右的高温下,顶着骄阳烈日,穿越交大的校园来到讲堂。宽敞明亮的讲堂,3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学子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每一个演讲嘉宾的到来。在听课的过程中,他们聚精会神;在和老师们交流中,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每一次演讲的结束,都会有同学热情地围在老师身边。他们,大部分是传媒专业的学子;他们,带着如烈日骄阳一般的热情接受着知识的洗礼;他们,对传媒有着别样的喜爱和期待。

“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学生们可以见到那些曾经在书本、电视上出现过的业界名流,可以当面聆听他们的教诲。大讲堂的气氛随着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兵教授的现身而被引燃,传媒学子见到仰慕已久的教授,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听到童兵教授的演讲之后,更是激动不已。

作为“大学生传媒节”的重头戏,“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嘉宾的演讲内容可谓异彩纷呈,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出路;第二,如何切实做好新闻工作;第三,对民情舆论的探讨分析;第四,对境外媒体的反思研究。来自学界的老师和来自传媒界的领***人物,带着一份“传媒人”的使命和责任,带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对当今传媒界的思考走向讲台,完成了一个个具有高度和深度的“传道、授业、解惑”。一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学子们没有丝毫的倦怠,他们不约而同地跑到大讲堂的讲台上,手拿笔记本提出问题、端着相机合影留念,整个礼堂充满着如火般的热情。这样的情景,在长达半个月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学子们每一天都在用自己的激情点燃讲堂,用自己的热忱感染着每一位演讲嘉宾。

有位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到:认真参与其中的每一天都会有别样的收获,总会被各位老师的人格魅力和精妙观点而深深吸引且获益匪浅,如沐春风的感觉似乎真可以暂时冷却因酷暑而难耐的心情。

深度交流 思想交锋

“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活动推陈出新,举办了“新闻传播学期刊主编与传媒学子面对面”“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首届区域媒体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为学子们搭建了更为综合、高端、多元的学习平台,提供了更多与传媒业界领袖、知名专家学者的对话交流机会。

从期刊到论文——新闻学期刊主编与学子面对面。7月16日下午,“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新闻传播学期刊主编与传媒学子面对面”如期举行。这一对话活动以促进传播学期刊主编与传媒专业学生沟通交流为宗旨,邀请到《传媒》主编杨驰原、《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新闻与传播》主编陆地以及《亚洲传播学报》主编郝晓鸣、《传播与社会学刊》前主编陈韬文、台湾《新闻学研究》主编冯建三等六位新闻传播类期刊主编与同学们交流各自期刊发展历程、学术文章发表等问题。

在六位主编分别发表演讲之后,论坛进入“圆桌会议”阶段,各位主编就学生们关注的一些话题进行了交流。

大数据成“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热点。第三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18日举行,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媒体改变了什么”“新媒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主题进行了发言和交流,并回答了现场学生的提问。

郝晓鸣表示,新媒体带来的是***性的变化,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畅所欲言”,他预言新媒体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耘耕教授认为,互联网不仅能促进一些具体事情的解决,而且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纽约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洪浚浩称,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社会的***治体系和社会结构;二是这个社会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黄煜认为,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即新媒体发挥其“社会监控力量”。台湾辅仁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吴宜蓁称,新媒体改写了商业模式、知识管理和人际关系。

新媒体的发展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传播、谣言层出不穷等。现场有很多同学针对新媒体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提出了问题。

黄煜表示,对新媒体的负面作用确实要有思考。面对新媒体带来的人肉搜索、人身攻击、语言暴力等问题时,吴宜蓁称,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要做一个耳聪目明的网民。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坦言,人肉搜索的高潮远未到来,呼吁大家不要成为新媒体的流民、难民。在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看来,新媒体造成社会平面化,自由度很高,信息良莠不齐,使得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认为,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名人的隐私权门槛要降低,但普通人的隐私还是要尽可能去保护。

研究生论坛的发展与收获。7月19日,作为“大学生传媒节”活动之一的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这次论坛共收到全国130多所学校学生的400多篇论文投稿,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阅,经过严格的评审与选拔,共60篇优秀论文脱颖而出,进入研究生论坛。此外组委会将遴选优秀论文出版,收入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与社会》辑刊。

在论坛上,部分优秀论文的作者分别进行了论文阐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会,更是思想的洗礼、观点的碰撞与融汇。

核心价值成首届区域媒体高峰论坛探讨重点。7月23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大河报》、《华西都市报》、《北京青年报》、《钱江晚报》共同参与首届区域媒体高峰论坛。

在针对报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上,各位业界人士分别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南方都市报》首席编辑李召认为只要是做原创新闻,做准确、正确的新闻始终是有市场的;网络无非是一个传播的渠道,是一种工具。《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助理刘诚认为都市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四个关键词:品牌、资源、内容、创新。《钱江晚报》副总编辑徐澜认为,内容是最主要的,渠道是载体;对读者来说,好看就是硬道理。《北京青年报》新媒体部主任马雄鹰说,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信息整合,就是把上游客户的需求整合成下游客户需要的产品,这时候媒体的核心价值就来了。《大河报》副总编辑李欣谈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内容生产,没有内容生产,品牌就无从谈起。论坛还探讨了区域的传媒发展、新闻教育等问题,业界人士也与学子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每一场演讲正是有了学子们的提问,才趋于完整;每一场论坛正是有了学子们的深入交流,才有了实质的意义;每一场晚会正是有了学子们的热情参与,舞台才精彩纷呈。长达14天的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精彩的演出中闭幕了,闭幕式上,学子们还为活动精心地做了一首原创歌曲和精致的幻灯片。在动听的歌声中,在老师们逐一念出学子名单的洪亮的嗓音中,在学子们依依不舍的面庞中,大家挥手告别,只愿,在未来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将1600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分类统计,筛选出214名体质状况优秀和体质状况较差的大学生,运用***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及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应激水平与体质状况关联度不大,心理适应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男女人格与体质状况均无显著关联;体质优秀的男女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显著性差异,而体质较差的女生在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部分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体质较差的男生

体质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心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等5个范畴。从体质定义来看,心理因素是体质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测量方法的争议、精确性及难心界定等问题,心理健康与体质关系的探讨长期被人忽略。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头号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学校和家庭。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自杀人数逐年上升,2002年为27起,19人死亡;2004年为68起,48人死亡;2005年,媒体报道内地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116起;2006年则进人自杀“高发年”,增加到130起之多。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身心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仍至产生犯罪或轻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日益增多,大学生因学业方面、经济方面、情感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及职业选择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大学生心理健的维护是一个迫切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和测试大学生体质成绩的基础上,深人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体质状况水平的改变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苏州大学、常州建设高专、江苏工业学院和常州工学院4所高校的07级男女学生各400人的体质测试成绩为初样本,对体质优生(男102人,女92人)和体质差生名(男49人,女68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最后将收集到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将体质优生组的(男45人,女62人)和体质差生组的(男45人,女62人)作为最终样本进行研究。

1.2主要研究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

向专家、学者就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量表的选定进行咨询,以确保量表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1.2.2问卷调查法

心理调查采用***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该系统由《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4个心理量表和相应软件组成。

在各校辅导员及学生干部的帮助下,笔者亲自将问卷发放到体质优生和体质差生的手中,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用于测量心理困扰症状。为了减少量表名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故用此名。该量表从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等12个维度评价大学生心理困扰状况。

(2)《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共分为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5个维度,即从以上5个与大学生最相关的应激源评价大学生的相应应激反应,该量表还可区分正性和负性事件、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琐事等。

(3)《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由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7个维度组成,用以评定大学生的适应情况。

(4)((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从活跃、爽直、坚韧、严谨、利他、重情和随和7个维度评价大学生在人格上的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体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状况的关系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有助于培养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等良好作风。此外,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宣泄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症状,调节心态,放松身心。表1表明:男子体质优生组在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上,均低于体质差生组,且在焦虑、自卑、依赖和社交退缩四个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体质水平与大学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反,体质状况越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女子体质优生组除依赖这个维度上较体质差生组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较少有关,也可能扣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自身性格有关。男女体质差生在躯体化这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女生重视自身形态的心理因素有关,使得体质差的女生在躯体化维度较体质差的男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不同体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体质状况的关系

应激是由应激源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这种应激反应状态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以心理变化为主,同时伴有生理变化的特殊反应。当代应激理论认为,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的、超过个体适应和应对能力的应激则是有害的。

表2表明:体质优生组男生在心理应激各维度得分上均低于体质差生组,这说明体质优生组学生在心理应激方面优于体质差生组(得分越低,心理压力越小),且体质优生组男生较体质差生组男生在发展、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体质与心理应激呈负相关的关系,体质状况越好,心理应激程度越小。这主要是因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提供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从而增强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能力,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适应应激的能力。

而女生方面则表现出体质与心理应激关系的不确定性,除正性事件不同体质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女生缺乏体育锻炼有关,也可能与女生方面心理应激与体质状况无相关性有关,尚待进一步深人研究和探讨。

男女生之间,体质差生男子组在发展度上显著优于体质差生女子组(P<0.05),而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体质男女生之间的心理应激水平基本一致,不同性别之间的应激水平与体质状况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的结果一致。

2.3不同体质大学生心理适应与体质状况的关系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强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以及耐心有恒的意志品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使得人际关系交流更为直接和广泛,从而使参加锻炼的人克服孤独感、逐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灵活应变能力。表3表明:体质优秀的男女学生在心理适应和维度得分上均高于体质较差的男女学生,体质优秀男生在择业适应、情绪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3个维度上较体质较差男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优秀女生在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4个维度上较体质较差女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体质男女心理适应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性别对不同体质状况和心理适应的关系无影响。

2.4不同体质大学生人格与体质状况的关系

人格特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以外,影响智力活动和能力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人格因素的积极特征对人具有调节、控制、补偿的功能,它是介于心理应激源和情绪困扰之间起重要中介和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表4表明:在人格量表的各维度上,除坚韧维度上,体质优秀组的男女大学生较体质较差学生呈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体质锻炼能培养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有关。因此,人格与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较弱,两者无因果联系。在性别方面,不同体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虽然人格因素并不直接影响体质,但在体育实践中,发展个性、健全的人格心理品质,对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3结论

(1)体质优秀组男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体质较差组,且在焦虑、自卑、依赖和社交退缩四个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状况呈正相关;体质优秀组女生只有在依赖这个维度上较体质较差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状况的关联度不大;男女体质差生在躯体化这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

(2)体质优生组男生在心理应激各维度得分上均低于体质差生组,且在发展、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男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应激呈负相关的关系,体质状况越好,心理应激程度越小;而女生方面则表现出体质与心理应激关系的不确定性,且不同体质男女生之间的心理应激水平基本一致,不同性别之间的应激水平与体质状况无显著性差异。

(3)体质优秀的男女学生在心理适应和维度得分上均高于体质较差的男女学生,说明体质状悦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呈正相关;不同体质男女心理适应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性别对不同体质状况和心理适应的关系无影响。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校英语专业 学年论文 写作特点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作为大学生的初步学术训练,在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设学年论文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学年论文虽然在英美国家大学早已是常规科目,但在我国毕竟才刚刚起步,所以,对于这门课程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等,尚不十分明确,有必要作一番深入的探究,从而使这门课更加富有建设意义。

先来看看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性质,这其中包括论文题材范围、论题的选择、篇幅的大小等问题。众所周知,我国英语专业的归属,按***颁布的通用教学大纲,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因此,它所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外国语言文学。更加确切地说,应该是英语国家的文学文本,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文学,还可以是对文化、翻译和语言学的研究,这种范围的考虑,基本和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是一致的。

方向虽然一致,但是论文的字数、题目却有较大的不同。考虑到做学年论文的学生还处于大三阶段,他们的语言与知识与毕业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应该将题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字数也不宜过多,一般1000字左右较为适宜。此外,论文所选的研究对象不能太复杂,一般只选择一篇英语短篇小说、一首短诗、一个翻译问题或一个语言文化问题进行讨论问题。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的话题选择一般也不能非常复杂和深入,而是对于一种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某个问题作较为仔细的分析而已。例如,不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创新”,而最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不能写“论《雪夜林边人***》的哲理深度”,而最好写“论《雪夜林边人***》的作者的踌躇”,等等。

目前,中外一些研究者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论述的问题不求过深,篇幅也不宜太长。”(杜兴梅,06:8)对此董华等人也持同样的看法(董华,2000:6)。有外国的学者指出:“主题论文(这里即指‘学年论文’――笔者按)通常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部分,用论文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它不要求学生用课程以外的研究资料,实验室的实验结果,问卷分析。它与正式的研究论文有所不同。它通常只是一种要求学生进行有创意性思考或评价性训练的论文。以英语课程的主题论文为例,它可能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一篇短篇小说的写作进行仔细研究,或者仅仅是对一些课外阅读的总结。(The thesis paper is usually a paper assigned as a major part of the course requirement.If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outside sources,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or questionnaire analysis,then it does not a research paper.It is,then,generally a paper that may require a student to do some original thinking or evaluation.In English,for instance,it might be the close study of a text or the writing of a short story or simply a summary of some outside reading.)(德蒂鲍尔姆:6:2005)”

以上是确定了学年论文的性质,紧接着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作为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虽然在一些外国写作教科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较为明确的关于学年论文的写作指导、步骤分析、专题研究、理论探讨,等等,但那毕竟是为英美学生而作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英美学生的语言表述、背景文化知识而量身定做的,如果将其照搬到我国的英语专业课堂肯定行不通。所以,应该结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来考虑问题。那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内在因素呢?

笔者认为,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方式问题。当学生下笔做任何一篇文章(其中当然包括学年论文)的时候,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从总的思路出发该怎么写。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观察,中国学生总是喜欢先从各个方面去讨论问题,然后再在文章的末尾(多是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总结,在思维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归纳法”。这体现在篇章结构上,就是不在文章的开头摆出文章的主题句而在文章的结尾营造主题句。笔者曾布置学生做一篇题为“论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的文章,发现80%的学生在文章最后出现主题。国内外英语研究者对此都有所研究,如Matalene(1995),Scollon(1991),Connor(1996)和胡文仲等人都证实,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文章的开头是蜻蜓点水,一直在外面团团转,迟迟不肯进入主题,观点要到结尾才明朗。王希墨等(1993:63)也对此作了量化的研究。陈建平(2001)对中国大学生的作文的语篇模式的调查结果更加强有力地证明了学生作文的惯用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的另一个思维特点是缺乏方法,或称为模式单一。根据林燕平(2006)等在其专著《英美文学教育研究》的研究,中国大学生用英语欣赏、撰写英语论文时,至少应该掌握四个方面的研究方法:一是作家研究系统,包括如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分析研究法等方法;二是作品研究系统,包括形式主义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结构主义研究法等;三是读者研究系统,包括解释学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四是社会历史研究系统。这些方法显然是搞文学研究所必须的,正如杨自俭(24:1994)所指出的:“方***的水平是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应把方***建设的过程当作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过程,不应只当作单纯学习研究方法来看待。”然而,中国大学生写文章之前对上述方法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提起笔来根本谈不上什么方法,只是抒发随意所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些学生也知道一些社会历史研究系统的知识,但运用起来总是以这个方法的皮毛做文章,即机械呆板地用所谓的社会变化来剖析作品人物。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可以说是贫乏,因此,大学生的小论文不能够称为论文,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年论文是对于大学生进行初步学术训练的这个重要目的。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还有一个特点,即不懂得应该引用本行业的业内人士,如专家教授、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等的研究成果,他们往往以为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毛荣贵(1997:23)的研究证实:“许多中国学生的文章充满了陈词滥调和陈旧的引语,中国学校还在教这一套,在美国人看来,这是非常可怕的习惯。(Many Chinese students fill their essays with so many clichés and shopworn quotes that I am beginning to think that the patterns of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essays are still taught in Chinese schools.To the American reader,this habit is atrocious!)”有的学生即使引用了业内人士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英特网上***后却往往不加以注明,即不懂得通过以论文注释的格式来表明自己文章的出处来源,以为像中国人引用孔子、孟子、唐诗宋词那样,不注明人家也自然明白。这种做法,其实也从本质上同做论文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因为做论文是在搞科学研究,不注明文献的来源出处,往小了说说是在否定自己的科研过程和论文的学术性,往大了讲是一种不道德的剽窃行为。

总之,由于上述学年论文的性质和中国学生做论文的这些特点,高校教师应该在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和确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教授学生,而不是一味照搬英美学年论文那一套,或对于学生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从而避免降低教学效率,不能真正实现英美文化教育的重要目的的失误。

参考文献:

[1]杜兴梅.学术论文写作.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德蒂鲍尔姆.怎样写主题论文.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

[3]董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林燕平.英美文学教育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礼貌;面子;文化价值取向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日常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拒绝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拒绝言语行为是最能威胁人的面子的言语行为,因此掌握礼貌拒绝策略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好地在不同语境下表达拒绝。本文通过DTC补全对话的方式,依据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保全理论,按照Leech的礼貌原则理论,通过调查问卷,分别对来自中国的30名大学生和来自美国的30名大学生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研究。

一、理论依据

1.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对别人的邀约、请求等表现出的不合作的状态,包括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拒绝言语行为实质上就是威胁听话人面子的一种行为。Brown和Levinson把拒绝言语行为划分为明显的面子威胁行为的种类。

2.面子理论

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即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在Goffman的研究基础上,Brown&Levinson提出面子保全理论,并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面子都会受到侵袭。因此,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FTA)。

3.礼貌原则理论

基于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提出了6项礼貌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1]。

二、研究方法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参考扬州大学邵群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问卷调查问题[3],将问卷调查表通过直接传递或e-mail的方式发给受试者,所有被调查者全部用母语完成问卷其设定引发拒绝言语行为的场景。语料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社会地位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参考Beebe(1990)[4],笔者将收回的60份拒绝言语行为的问卷调查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而其中间接拒绝又分为12种。

三、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学生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差异。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策略的使用。中国人比较注重公众形象,而美国人则更注重个人形象。

本文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发现两组受试者呈现了各自的差异,具有显著的文化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可能使中国大学生谈话时造成失误。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应注意学习其语用规则,保证沟通交流的顺畅,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Leech,G(1983)Principles ofPragmatics.New York:Longman.

[2]Brown.P.and S.C.Levinson.(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3]邵群,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2006 [D]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BNC;CLEC;语料库;动词短语

[中***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44 ― 02

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对于特别简单的单词,比如come, get, go等,使用频率特别高;他们认为是自己的词汇量特别贫乏,因而拼命背单词。但对原版的读物进行分析的过程,却发现英语国家的本土人士同样高频率使用这些简单的动词,却能够做非常丰富而生动的表达。这些高频动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动词和介词/副词的组合,即词汇学领域所谓的“动词短语”(汪榕培,1997)。

Moon(2003)将这类词分成,合成词(compound),动词短语(phrasal verbs), 成语(idioms),固定短语(fixed phrase)等。动词短语是由动词和介词/副词组成的。他指出短语中的动词是典型的单音节日耳曼语系来源词,组合能力强, 例如come, get, go, put 和take等。最常见的介词/副词为up, out, off, in, on和down等。

动词短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英国国家语料库(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中,come in 出现过10,063次, 比concentrate, threaten, reject, 和belong这些高频词更常见。实际上,动词短语本身就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津动词短语词典》收录了11,000多常见的动词短语(Watter, 1997)。另一方面,动词短语的动词非常简单,比如go, take, do, get 等,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者在初期便学习过且偏爱使用(Moon, 2002)。最重要的是,这些词组看似简单,却能够替代很多多音节的难词,因而在日常沟通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例如:

正是因为动词短语表达的丰富性,对动词词组的使用已经成为衡量英语学习者水平的标准之一,剑桥英语能力测试一直将动词短语的掌握作为测试核心内容之一(Wright, 1994)。既然如此多的国外研究者注重动词短语的掌握,那么中国学习者的动词短语掌握情况到底如何?本文以英语语料库(BNC)和中国大学生英语语料库(The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Corpus, CELC)作为调查的资料来源,对中国大学生,尤其是英语四级水平的大学生的动词短语使用材料做一个调查。

根据Moon(2002)的观点,本论文以此使用频率特别高的come, get, go为例,对比中国大学生和本土人士的动词短语使用状况。英国国家语料库由英国牛津出版社p朗文出版公司p牛津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p兰卡斯特大学英语计算机中心以及大英***书馆等1994年联合开发建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之一,由4124篇代表广泛的现代英式英语文本构成,词容量超过一亿,书面语占90%,口语占10%。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为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失误分析(Corpus-based Analysis 0f Chinese Learner English,CBACL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100多万词,收集了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的考试试卷,课内外作业。本文中采用的是ST4,即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料。

作者分别搜索come,get 和go 的短语频率。常见的语料库样本分析使用Pearson方值,但Leech (2001)指出,Pearson方值对于小样本的测试可信度不高。鉴于这BNC和CLEC两个语料库之间的数据差异大(BNC,100,000,000 而CELC, 1,000,000),本文采取不是常用的Pearson 方值,而是SARA软件进行G2测试分析。

从表2来看,短语中,BNC出现频率最高的包括 go on (21,863), come down (10,063), go out (8,605), come out (7,329), and go in (5,965) 而CELC中最高的为go out (293), get up (172), go on (171), and go in (75)。两者都包括了go on, go out, and go in.

而从G2的数值来看,come, get, go拥有的分值非常高。最大的差异在get词组里,G2值达到了1108.27. 数据表明中国外语学习者对这些的使用频率高于本土人士。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对于这些词,确实使用频率高,甚至高于本土人士。但这些词组和其他词的搭配使用是否符合英文的习惯?本文以come in 为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在牛津动词短语词典里,come in 的解释如下:

1. become fashionable;

2. become seasonable or available;

3. begin to serve the public ;

4. win an election and begin to govern,

5. finish a race in a particular

6. be received as income;

7. play one’s part in some scheme.

8. reach the TV studio, editor’s desk, etc.

9. enter a commentary, discussion etc to make one’s personal contribution;

10. (use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ask somebody to speak, report his position,etc,

11. enter( a place)

12. be relevant to something , play a part in.

BNC中搜索样本如下

A61 921 Come in and have a drink.';(11)

AC2 1638So where does the penalty come in?(7)

AC7 1010 Sometimes, when he has been working in the garden, he will come in and sit down, then out again and does a bit more.(11)

ACR 1504Texelscome in three basic models --; long, short and `;beefcake';.(13)

ADM 314 A rough-looking man with dark slicked-back hair and heavy eyebrows popped his head into the bus and shouted jubilantly to a friend, `;Come in, there's a funeral wi' free whiskey!'; (11)

从BNC样本搜索发现,come in 用频率最高的意思是enter a place, 但是也有come in 并不形成动词短语的例子,比如B2F 142 …come in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因此,come in 表达为come in 之外,有多种意义,become fashionable, become seasonable or available, begin to serve the public,play one’s part in some scheme和enter a commentary, discussion etc. to make one’s personal contribution”。这说明,come in 这个短语不仅仅是概念意义上的“进入”,还表现出灵活多样的联想意义。

CLEC搜索中国大学生come in 的运用情况,样本如下:

\par people\cf1 in \cf0 the shop always busy, [sn8,s]because everyday many people\cf1 come in \cf0 and buy the things. it's not empty forever, the people (11)

\par the woman\cf1 came \cf0 to the door andfcried:"it wants to\cf1 come in \cf0 i will give it some warm milk. ""no, (11)

\par to changing [vp5,1-] their job.\cf1 in \cf0 different surroundings, they can\cf1 come in \cf0 touch with various persons. by and by their [wd3,-s] will (13)

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资料表明,大约有大部分的come in 短语的意义都仅限于enter, 有4例不能形成短语,仅有3例的意义可理解为become seasonable, play one’s part in a scheme和begin to govern。

因此,公外大学生其实对于come in这一动词短语的理解仅限于其最基本意义enter。笔者对上述其他动词短语的对比分析,结果仍没有太大变化。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对于动词短语的理解方面,远远未能达到地道的表达。

结论

动词短语的使用,是外语学习者关注的话题之一。因动词短语当中使用的动词往往是单音节,往往被二语和外语学习者认为是简单而掌握,其使用率非常高。本论文对英国国家语料库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数据检索证实,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这些词的使用频率的确有高于本土人士的倾向。但更细致的句子检索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大学生对于动词短语的使用仅限于基本意义的表达,更深层次的表达远不及本土人士。

对简单动词和介词/副词组合形成的动词短语的研究,是词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国内的研究多注重英汉翻译中的中英文差异,近些年开始有利用语料库的研究(例如,郑友阶,饶琪,2012)。这些研究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参 考 文 献〕

〔1〕Leech, G., P. Rayson& A. Wilson. 2001. Word Frequencies in Written and Spoken

〔2〕English: based on 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3〕Moon, R. 2002. Vocabulary Connections: multi-word items in English. In Schmitt, N. & M. McCarthy (eds).

〔4〕Schmitt, N. & M. McCarthy (eds). 2002.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Spears, R. A. 1993. NTC’s Dictionary of Phrasal Verbs and Other Idiomatic Verbal Phrases. Lincolnwood: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6〕Wright, T. 1994. Investigating English. New York:Edward Arnold

〔7〕Watter, E. (eds). 1997.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Phrasal Verb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

学习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内容包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全文译文,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摘要】古人写文章讲究一个发人深思、坚强有力的结尾,并形象地称之为“豹尾”。教师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整理概括、

学习

TETRA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阅读(353)

本文为您介绍TETRA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内容包括tetra业务功能有哪些,tetra产品。一、TETRA定位面向任务关键型通信TETRA是面向任务关键型通信最为成熟、业务功能最丰富的国际标准,并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早在1989年,欧洲电信标准协

学习

计算机软件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

阅读(4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计算机软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计算机软件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练习、多思考,善

学习

罗尔纲先生与太平天国历法及纪年研究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罗尔纲先生与太平天国历法及纪年研究,内容包括罗尔纲太平天国史epub下载,罗尔纲对太平天国的主要评价。摘要:罗尔纲先生数十年锲而不舍地研究太平天国历法及纪年,细心排比,用翔实的史料证明了太平天国历法纪日干支、礼拜较

学习

浅谈磁性槽楔在高压电动机利与弊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磁性槽楔在高压电动机利与弊,内容包括电机磁性槽楔脱落原因,磁性槽楔的磁导率。【摘要】主要介绍磁性槽楔在高压电动机使用过程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分析磁性槽楔使用的利与弊,说明磁性槽楔在电动机使用中的重要性。【关键词

学习

浅议城市雨水渗透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浅议城市雨水渗透,内容包括吉林雨水渗透设施设备,湖北雨水渗透系统厂家。提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径流量也相应增加。雨水是宝贵水资源,应通过渗透等方式充分利用雨水以涵养地下水、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学习

伍柳派内炼金丹心法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伍柳派内炼金丹心法,内容包括内炼金丹心法图,五柳派内丹功的基础功法。内炼金丹心法即《内炼金丹心法》为明代道教伍柳派大师伍冲虚的内丹术,载于《天仙正理直论增注》一书中。《内炼金丹心法》全文共九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

学习

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内容包括机械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总结,机电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近几年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机电设备采用自动化的控制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控制精度,而且

学习

浅谈中国服务贸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中国服务贸易,内容包括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组建,服务贸易概念股一览表。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中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

学习

论提高SDH节点成环率增强通信网可靠性

阅读(41)

SDH光传输网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SDH光传输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提高SDH光传输网络通信的可靠、安全性,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十分必要。SDH光纤通道成环可构建成保护自愈环网使通信运行正常,保证电网的

学习

《色·戒》拷问人的理性

阅读(26)

舞榭戏台影片《色戒》可以说非常忠于原著,连叙事也是延用小说的结构,片中人物更是基本在小说的框架之内。但电影毕竟不同于小说,李安在小说的留白处做了大量的补充,使得故事更丰满也更圆满,丰满是在细节的铺垫上做足功课,目的是为了说服观众,圆

学习

镍矿资源现状及未来冶金技术发展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镍矿资源现状及未来冶金技术发展,内容包括镍矿的发展潜力,镍矿资源利用现状。【摘要】针对镍矿资源现状和特点,未来世界镍产量增加的将主要来源于红土镍矿资源的开发,同时阐述了镍矿资源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进展,指出红土镍矿RKEF

学习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前景,内容包括无线通信专业就业前景,无线通信和信号处理工程师招聘。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线通信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中最大的产业之一,并逐渐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在过去的十年中,蜂窝系统经历了指数型

学习

未来饮水家电行业市场分析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饮水家电行业市场分析,内容包括水家电行业分析,家用饮水家电推荐。随着人们对水健康认识程度的提高,家庭选择更多的“水家电”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大势所趋。所不同的是,人们对于不同种类的“水家电”要求有所不同:而谁能成

学习

发表建筑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发表建筑学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建筑学本科生怎么发表论文,如何发表建筑学论文。发表建筑学论文篇1素有“建筑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的、每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建筑盛会“第24届世界建筑师(UIA)大会”将于2011年9月25日~10月1日

学习

民事法律行为论文范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民事法律行为论文范文,内容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相关论文,民事法律关系论文范文。民事法律行为论文范文第1篇内容提要:既有的意思表示理论基于法技术与法价值的考虑,以目的/效果意思作为其起点,而把目的/效果意思形成阶段排除在外。

学习

生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生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内容包括最新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心理学论文格式范文。生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目前“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程的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课程32学时,实验课程8学时,课程内容多、信息

学习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内容包括电竞俱乐部运营与管理论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企业运营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ACTR获得迅速发展得益于新任总经理的努力。2002年新管理层组建时正处于ACTR发展低谷,尽管新任总经理缺乏公交

学习

项目成果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成果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项目论文怎么写,项目管理师论文范文最新版。项目成果论文篇1关键词:人文学科成果评价制度存在问题完善制度科学、系统、客观、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是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

学习

金融投资学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投资学毕业论文范文,内容包括金融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金融投资方面的论文。金融投资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日益开放的市场对投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本文对现行的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做了简

学习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生物技术论文范文,内容包括生物技术简介论文,生物技术论文的范文格式。现代生物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林木组培培养是采用林木的器官和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苗木快速繁殖的技术,目前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繁殖的木本植物多达120余种

学习

法律实务论文范文

阅读(100)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实务论文范文,内容包括法律事务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法律专业论文范文。法律实务论文范文第1篇一、法律价值的涵义要谈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注意它的概念,那么法律的价值的概念应该怎么样去定论呢?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