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温州童谣是勤劳智慧的温州人民千百年来的民间文化结晶,是一种具有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双重性质的文学形式,具有深刻的学术研究价值。然而信息社会高速发展,温州童谣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温州童谣的传承和保护陷入从未有过的困境。本文以温州童谣为研究对象,从对其的继承与发展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唤醒温州人民对温州童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起重视,从而唤起温州人民对极具本土特色的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并在创新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发动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将温州童谣的继承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温州童谣;创新;发展;混搭;品牌意识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537-01
温州童谣,据相关史料记载,大致源于明朝,基本上是通过上一辈对下一辈人口头教学的方法继承传唱,经过历史的长期锤炼和反复创新,发展为现在面貌,拥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沉淀感和研究价值。具有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双重身份的温州童谣,以其俏皮而又浅明俚俗的温州本土语言,生机黯然和质朴率真的语言内涵,给予一代又一代温州儿童独特的有关家乡文化的教育,是勤劳智慧的温州人民长期创造与培育的乡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朵活泼生动的奇葩,记载了一个地处瓯江下游的东南沿海城市的生活点滴,宛如一面生活的镜子,向我们展示着温州方言的瑰丽和历史的辉煌。
温州童谣起源于游戏,游戏性是其本质属性。它既不追求什么特定的意义,也不要求表达准确的主题,只是随心所欲的将朗朗上口的字眼连缀在一起,显得轻松、活泼、不做作,可以自如的表现其游戏性特征。
1.温州童谣的现状
为更加真实反应温州童谣的现状,笔者分别对温州市区的一些85后的学生、街头的中年人和老人以及瓯海少年艺术学校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温州童谣现状问卷调查表
你的年龄 6-15 15-25 25-40 40以上 性别 男 女
①你能用温州本地方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吗?A、可以,并且流畅 B、能,但是很少用温州话交流 C、只讲普通话,不会说温州话
②你知道温州童谣吗?A、知道并且听过 B、知道,但是没有听过 C、不知道
③你喜欢温州童谣吗?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④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温州童谣的?A、长辈口中 B、网络、电视或报纸等传媒方式C、演出中无意听到 D、同龄人介绍
⑤搜索你的记忆,你是否还记得一至两首或者多首温州童谣?A、是 B、否
⑥你是否觉得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今,温州童谣已经脱离了当今社会文化?
A、是的,内容老土,趣味性低,应该跟上社会的步伐
B、不会,这是温州的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
C、无所谓,不太关心
⑦面对温州童谣正逐渐消逝的尴尬境地,你认为现状应该被重视吗?
A、需要,而且迫切需要 B、无所谓 C、不需要
⑧如果社会开始提倡并且举办一系列"发扬温州童谣的"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A、愿意并且积极配合 B、看当时的心情和时间 C、不愿意
由调查结果统计得知,当今的温州儿童对温州童谣的认知、接受情况不容乐观,青壮年们对温州童谣略知一二,而4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温州童谣则相对熟悉。在谈及到认识和了解温州童谣的途径时,选择通过老一辈口头方式的占到了86%以上。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温州童谣的传播方式是通过老一辈口头传授的。年长者比年轻者对温州童谣的熟悉和认识程度要明显很多。我们希望可以在"朝霞"中传承温州童谣,而不是在"夕阳"的怀中喘息着。但值得欣慰的是,在面对问题⑦时,有61%的人感受到温州童谣即将消逝的现状需要迫切被重视,其余27%和12%的人分别选择无所谓和不需要重视两个选项。可以看到,毕竟大家对本土文化还是喜欢的,觉得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2. 温州童谣面临的困境
2.1 当今温州儿童对家乡方言的疏远。笔者在对瓯海区少艺校的小学生们的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选择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能够正确将普通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翻译成温州话的小学生寥寥无几。显而易见的是,当今儿童对温州方言的学习意识淡薄。
2.2 当今温州儿童对家乡习俗的陌生。
温州童谣《十二月令》唱到: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萧。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午。六月六,晒霉臭。七月七,巧食喜鹊追。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此童谣旨在告诉孩子们一年十二个月的特征与主要的民俗活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童谣中所反映的很多传统习俗如"正月灯"等旧时习俗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儿童对家乡的旧习俗产生了陌生感和距离感。
2.3 灰色童谣的侵袭。随着历史演变,古老的童谣这一民间文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曾经,在温州小学校园里流传着类似"春天不洗脚,处处蚊子咬,惹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这样的极具粗俗和低级趣味,有损儿童身心健康的"灰色童谣"、"另类童谣",并掀起了社会的一片哗然。
3.温州童谣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3.1 普通话在温州地区的成功推广。1956年2月6日,***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联合了《关于小学普及普通话的通知》。在这些相关文件的推动下,温州的普通话普及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成效。各大学校为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营造了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普通话即将代替温州话的现状,使得原本就需建立在温州方言基础上的温州童谣的传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2 地方课程实施工作"蜻蜓点水"。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的特征。温州童谣作为温州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理应被应用为温州地方课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孩子们通过趣味横生的地方课程走进家乡文化,学习本土习俗。
但是目前温州小学、幼儿园的地方课程教学安排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小学中的地方课程常被语文课或者数学课所代替,而幼儿园中的此课,大多没有开展。相关部门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监督和考察措施。
3.3 信息时代对温州童谣的冲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在儿童们的世界中,他们的大多数课外时间被网络、儿童读物、动画片等所填充着,这使得儿童童年生活告别以往的单调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信息时代浪潮,对稚嫩的儿童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儿童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为生动游戏画面所吸引,这使得儿童们对单纯用文字形式和口头传唱的温州童谣趣味索然。
3.4 成年人对儿童学习功利化影响。当代社会,面对中高考制度的巨大压力,教师和家长一度对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报以极大关注。学习考试的功利化,导致成年人忽视家乡传统文化的学习,倘若这些成年人们自身都轻视对儿童温州童谣的传授,那么温州儿童自发地走进温州传统童谣的机会就会趋于渺茫。
3.5 专业温州童谣创作者的缺乏。温州童谣的创作继承人为少年儿童,但是专业的温州童谣创作者还应由成年作家承担,他们的创作对儿童的思维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当今社会这类作家越来越少,当地作家忽视本土文化,也是使得温州童谣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4.小结
小小的温州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锤炼后,宛如一笔遗失在民间的文化瑰宝。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每当提及和接触到温州童谣,就能让人回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温州童谣的继承与发展任重而又道远,本论文只是从浅显的角度分析了温州童谣的继承与发展现状,希望能对温州童谣的未来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此笔者呼吁相关人士继续收集、整理和研究这些遗失的珍宝,逐渐唤起温州市全民对保护、继承、发展温州童谣的重视,并在创新中讲温州童谣带到另一个新的高度之上。
参考文献:
[1] 诸松华:《温州童谣》,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温州童谣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