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残疾人中,儿童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了探索适合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改善方法,首先要做的是要了解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的现状以及残疾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残疾儿童教育资金师资水平交流
现在,我国各类残疾儿童为主的特殊教育取得了有效地发展,同时还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策,可是,残疾儿童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怎样更好的解决残疾儿童现在的教育问题,应该从教育资金的投入,教学方法,特殊教育师资水平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缺乏沟通交流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地区差异明显
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残疾儿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2012年中国国家财***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是中国自1993年提出达到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后首次实现了这一承诺。然而,在众多教育类型中,虽然近年来残疾人教育的投入总量有所提高,但相关数据表明,残疾人教育学校国家财***性教育经费仅占全国国家财***性教育经费的0.38%,而普通小学在该项目上的比例高达33%,是残疾人教育学校的10倍之多。在我国的人口中,大约有57%的人居住在农村;而在500万残疾儿童中,80%的残疾儿童都生活在农村。由于我国教育***策长期偏重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事业,导致城乡区域差别较大,农村的教育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另外,据统计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仅有1705所左右,而依据国家相关***策规定,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都应建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按照要求,我国初步预估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应有近万所。但目前,全国大多数县市没有相应的学校,甚至很多县没有一个残教班,这也在无形中导致不少残疾儿童因为无法就近上学,也没有办法像健全人一样选择受教育的地区、类别等,最终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校考评制度严重影响残疾儿童教育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残疾儿童教学方式与普通学校相类似,大多数都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讲授课。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忽视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氛围也比较死板,缺乏激情,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和碰撞,教师教得无生气,学生学得无兴趣。
另外,在中国现行的教育评价办法中,各级各类的考试成绩作为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评价的标准,这种以学业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给残疾儿童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困难。由于残疾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身体和智力的差异,一味地以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以学业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来对待残疾学生的话,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课堂参与还是学业成绩都相对较弱,部分残疾学生跟不上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导致他们越来越受到普通学生和家长的歧视与排斥,教师对待残疾学生的态度也比较消极,最终使得他们更加自闭,他们无法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力量支撑他们继续完成学业,辍学率也就随之上升。
三、特殊教育师资水平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队伍无法满足特殊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具备专业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的从业人员人数较少。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数量大约只有4万多人,其中专任教师数量大概只有3万人,且每年增长的速度也比较缓慢。这些教师仅承担着不到40万的特殊儿童的教学,还有将近200万的残疾儿童要么在普通学校以随班就读的方式进行学习,要么因为其他原因没有接受教育,如果算上他们对师资的要求,我国残疾儿童教师队伍的缺口更加庞大。目前,全国137所师范院校中只有13.9%的院校开设了特殊教育相关课程,并且大部分课程设置都为选修课,因此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偏低,特别是在学历和职称等方面不容乐观,并且专业成长空间有限,无法适应特殊教育的基本需求。在我国,具有高等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大多特殊教师的学历和职称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四、家庭、学校、社区缺乏沟通交流平台
残疾儿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和合作,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是人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作为残疾儿童的家庭,很多时候都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的残疾家庭,家庭条件差,为了给孩子治病经济压力就很大,因此不少家长选择放弃送孩子到学校去读书。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家长在心理上存在着消极的观念,因此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与社区和学校的沟通更是少之又少,孩子在学校的事情一般很少过问。作为学校,由于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较低,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上也比较消极,在相关管理方式的制定上缺乏有效地针对性,因此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情况,学校都很少与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及时地交流和沟通。社区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形成社区教育体系,社区在残疾儿童教育问题上没有发挥应有的连接作用,虽然部分社区有开展相关的助残活动,但规模较小,影响范围小,在社会上未能起到显著的宣传作用,没有帮助残疾儿童家庭建立起坚定的信心。由于家庭、学校、社区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残疾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总之,受教育权作为残疾儿童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从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始抓起,才能更好地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春燕.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J].读书文摘,2014,18:105.
[2]廖启云,苗雪.浅析我国残疾儿童教育改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57-58.
[3]本报记者郭妍.残疾儿童教育企盼新教材好老师[N].陕西日报,2014-03-1101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