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云,山西临汾人,现就读于齐鲁工业大学,为13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
摘要: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日月堆砌而成,我们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安稳的生活与成长,我们的生命与大地万物相比如微尘。有时候我们会忧郁、会茫然,会感叹命运的束缚与捉弄,甚至怨天尤人。然而只有爱能点燃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只有爱能化解我们内心的烦乱与忧愁,爱始终伴随在我们的身边。本文通过读弗洛姆《爱的艺术》,浅谈爱是一种积极态度,一种实践能力。
关键词:爱,爱的艺术,积极态度,实践能力
爱利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3.23-1980.3.18)是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被尊称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著作,《爱的艺术》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本著作能让读者很好地理解人性的视角,让我们在物化的社会中迷途知返。还告诉我们:物质文明的建设很难实现人作为人的真正价值,只有在人格成长的历程中,才能体现人作为人的真正价值,也只有人格的不断充分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达到真正完美的社会。不管弗洛姆的理论是否正确,这种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思维模式是极其有价值的。以下是我自己阅读之后的两点感想:
一、爱是一种积极态度,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如果用最普通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行为,那么它主要是给子,而不是接受和得到。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把爱当做一种被爱的问题,而不愿把爱当成是主动、积极爱的问题。总是想得到很多,却不懂的付出。认为从爱的对象那里得到的都是应该的,表明对方非常在乎自己,使自己感觉有人呵护,有安全感。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庸俗的爱。也许在小时候我们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会明白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爱。慢慢了解到爱是真正要学习的一门的艺术。
给予比得到更具有魅力。我们会发现,当你从别人或者群体中得到一种物质或者精神上的需求时,更多的情感表露出来的仅仅是带给自身的喜悦和幸福,这种情绪的表达更多的是联系和围绕自己。但是当你主动给予你爱的人或者群体的时候,你的心情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会担心、考虑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你的付出,使你爱的人更加开心和快乐的那个时刻。我觉得这种方式的给予与付出会比单纯的去得到,更有意义,更刻苦铭心,更具有人格魅力,这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适时的“放手”也是一种好的选择。你所爱的人,并不爱你。在纠缠下去,不仅会使自己非常痛苦,而且也会伤害到你爱的人。爱是一种积极态度,积极地活动。不如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学会放手,学会付出。看到爱的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不过在当今物化的环境下,“放手”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这才是爱的最高境界,我们必须试着学习。如果人们都能慢慢去做到这点,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减少很多的矛盾、冲突和犯罪,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正如弗洛姆曾说的,“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因而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二、爱是一种实践能力,是自我创造性的体现
读了《爱的艺术》发现自己并不急于对爱的完美实践了。我体会到爱并不是对象性的选择,而是自身爱的一种实践能力,是自我创造性的体现,是奉献,是责任,是尊重。弗洛姆在这本著作中对爱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后认为,所有形式的爱通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并对这四个要素的本质含义做出了阐述:
首先关心在母爱中表现的最显著,弗洛姆认为,爱的本质是为某个体而劳作,并促使其成长,爱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其次他还认为,责任实质上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和能力,是自身对另外的个体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而事实上我们经常把责任理解为职责,即从外部施加于人自身的某些事,并且如果没有尊重,责任就绝对有可能是占有和支配。因此,尊重和责任是相互联系的。尊重是指依据个体所应有的本来表现,发现其个体的独特个性,对其成长和发展顺其自身的一种意愿和规律;再次了解能为爱指明正确的方向,通过一些调查表明,年龄阶段、个性、社会经济地位等不同的人,对于爱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了解了爱的本质之后还必须要了解所爱的人或群体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的倾向性。
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在爱的旅程中遇到了有多问题,比如较高的离婚率、自杀率、犯罪率等等,给这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人们对爱如何去实践仍感到茫然,即使我们对爱的渴望和关注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人们还是一直忽略了对爱的本质含义的思索,在实践行为上走进了另一个极端。爱,不仅仅是在精神上有益处,在现实社会也是有意义的。在这个不断追求成就、名望、金钱和权力的社会,真正的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显得更加重要和珍贵。真正的爱,更是一种需要我们努力花费精力去学习与追求的“奢侈品”。学会真正的去爱!
弗洛姆在本著作中最重要的主张是爱需要有一种积极地态度和一种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地懂得爱的艺术。当今,青年人对爱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谨,很多教育者、学者面对这种的现实心里都会有些尴尬和避讳。但是,爱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一件事情,而且是我们人生中很必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一个崇尚个性和自由的时代。所以,无论是否对错,爱就在这里。(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健鸣.《爱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版
[2]韩松.《人类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解读弗洛姆的》[J].吉林教育出版社编审.2006.3
[3]杨林.《 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李会青.《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读爱利希・弗洛姆》[J].中国教师.2011.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读爱利希·弗洛姆《爱的艺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