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生及危害
1.1 分布
蟑螂在我国各省市均有分布,主要有2科4种,及蜚蠊科(Blattidae):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日本大蠊(Periplaneta japonica);姬蠊科(Phyllodromiddae):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其中德国小蠊是主要的害虫。
1.2 危害
蟑螂的食性很杂,能吃任何有机物品。其为害除排泻物污染食物、器具、咬损物品,影响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经调查和有关实验证实,蟑螂体内外可以携带痢疾杆菌、结核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胞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霉菌、Eltor弧菌、腺病毒、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虫卵等40多种病原体[8,9]。因此开展大面积的防治蟑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
2、 防治技术
2.1 环境清洁防治
2.1.1 减少食物来源 缺少食物和水(1)室内垃圾桶应经常倒空且保持清洁,室外垃圾桶中的塑料袋应绑紧,预防引诱蟑螂;(2)保持垃圾车或其它垃圾区周围清洁,预防蟑螂的侵害;(3)经常倒空下水道滤网,冲洗厨房废弃物;(4)饭后立即洗涮碗碟;(5)厨房电器下方和后方应保持干净,无食物残渣和油污;(6)将宠物饲料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不将食物和水同时放在外面;(7)定时饲喂宠物,喂后收拾干净;(8)食物开盖后应放于扣盖容器内;(9)定期清扫食物储藏区,减少抛散、散落的食物,且干扰蟑螂可能的隐匿场所。
2.1.2 降低湿度来源(1)上紧松驰的水管、下水管道,更换厨房排水管道和浴室的皮圈。检查室外水龙头和喷洒器有无滴漏;(2)洗涮后残存在水管上或浴缸中的水及时擦干;(3)冰箱下的凝结物应经常擦干;(4)晚上倒掉宠物喝水的盘子;(5)浇花草时水不要溢出,以免蟑螂饮用;(6)减少室外积水,降低湿气来源。
2.1.3 减少藏匿场所过于杂乱提供适于蟑螂藏匿的较多场所,减少藏匿场所在蟑螂防制中非常重要。2.2 物理防治
2.2.1阻止(1)密封水管装置、墙插座和开关板等缝隙可阻止蟑螂侵袭;(2)关闭门窗和装上纱窗(3)定期冲洗浴室、厕所和管道设施,避开蟑螂;(4)屋顶排气管上的玻璃纤维窗纱可预防蟑螂从下水道迁进入;(5)食品、农产品和其它包裹放在无蟑螂侵害的地方。
2.2.2 诱捕买到粘性诱捕器后,将其放在室内、近垃圾处、排水管下、橱柜中、浴室和冰箱下、后,粘性诱捕器因易于捕到非靶标动物(蛇、壁虎等)且不耐气候变化而一般不用于室外。第二个诱捕方法是诱罐的应用:任何一个具圆形内盖的空罐即可制作,在罐子内盖上涂薄薄一层凡士林(防止诱到的蟑螂逃脱),用1/4大小浸过啤酒的面包放在罐中做诱饵。若啤酒、面包达不到诱捕效果,可试用饼干、狗饲料和苹果等。罐子的外面用纸包住,当蟑螂爬上罐边时可以扒住纸。要杀死蟑螂,向罐内倒人洗衣粉加入热水即可。然后将蟑螂倒入室外垃圾堆中,洗净罐子,每2~3 d诱捕一次。诱罐可放于同诱捕器相同的位置。室外诱捕时,诱罐可放在树上、树洞中、树根区、柴堆内和垃圾箱、堆肥、空调设施、储藏间附近。用一圆形的铝箔覆盖罐口,用带缠住,防止雨水滴人诱捕器内。诱罐对非靶标生物无害且风雨无阻,适合室外使用[4]。
2.3 化学治理
2.3.1 毒饵 蟑螂毒饵是由药剂和食物混合组成,主要有锐劲特(regent,有效成分为fipronil)、氟虫胺(sulfuramid)、伏蚁腙(hydramethyinon)、吡虫啉(admire)、残杀威、乙酰甲胺磷[5] 、烯虫乙酯及灭幼脲等药物[4]。某些毒饵含引诱或取食刺激物质,它们比食物更易引诱蟑螂。特别适用于传统的喷雾不能处理的高标准场所。
2.3.2 喷雾剂 目前用于蟑螂防治的喷雾式杀虫剂主要有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
2.3.3 烟剂 烟剂将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与可燃物质、助燃剂、降温剂配制而成。由于它使用方便、价格便宜、防治效果可靠,并能解决一些地方由于需处理的环境复杂而无法施药的优点。此剂型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烟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多为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杂环化合物类杀虫剂[4]。2.3.4 缓释剂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使杀虫剂储存于加工品中,然后使之有控制地释放出来,可以延长持效期,降低毒性,减少环境污染,如***胶、药笔、药膏、涂料等[5,6]。
2.3.5 无机粉剂 硅胶、硼酸等无机粉剂经常用于室内蟑螂的防制。用特制的工具将粉剂挤入下水道、炉灶下和冰箱后、沿电源插座及厨房等踢脚线的缝隙内。
2.4 昆虫生长调节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是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组化合物,干扰对昆虫起特定作用的激素。模仿昆虫幼虫激素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叫保幼激素类似物(JHAs),JHAs与蟑螂幼虫产生的激素化学结构非常相似,它干扰蟑螂末龄幼虫的正常发育,致形成残翅或不育的畸形成虫,畸形成虫不能繁殖。
2.5 生物防治
据调查,捕食蟑螂的有18种,如鸟类、壁虎、螳螂、蜥蜴、蜈蚣、蜘蛛、蚂蚁等;寄生蟑螂的有15种以上,如寄生蜂、寄生螨、寄生菌、线虫等[7]。其中寄生蜂是蟑螂重要的天敌,如寄生蟑螂卵夹的啮小蜂和黄蜂,它们对户外蟑螂种群的控制有重要影响,啮小蜂对蟑螂卵荚的寄生率在20%~80%之间,黄蜂可寄生蟑螂卵夹的60%~70%。据张刚应等报道以虫生真菌绿僵苗(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杀虫剂的灭蟑螂盒防治德国小蠊具有高效持久的灭杀效果,蟑螂的迁移能造成病菌在群体中引起重复侵染。12周时德国小蠊的虫口减退率仍达86.5%,而且其主要杀虫成份虫生真菌绿僵菌,固此具有对环境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8]。
参考文献:
[1] 胡修元.蟑螂防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1-130.
[2]汪诚信主编.有害生物防治(PCO)手册[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2:36-46.
[3]赵家评.蟑螂的危害和防治[J].生物学教学,2002,27(10):39-40.
[4] 侯华民,倪珏萍(编译).蟑螂的低毒防治方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2,8(3):62-64.
[5] 马德利,董万明.两种毒饵现场灭蟑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9,l3:1056.
[6] 钟和平,万向阳,朱华裕等.湖南永州市某涉外宾馆蜚蠊杀灭效果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05,10(6):26-28.
[7] 吴珍泉.魅力源于自然――利用寄生蜂防治蟑螂无公害效果好[J].福建农业,2003,(50):30.
[8] 张刚应,杨怀文,江雪峰.绿僵菌现场防治德国小蠊效果的实验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1998,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