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对齐威王大讲其与城北徐公的一场比美:妻夸他美,妾说他美,连客人也肯定徐公不如他美。可徐公一来,真相大白,妻、妾、客为了私利,都骗了他。可以想见,齐威王听到这里,定会为邹忌的受骗而大笑。也正在此时,邹忌话入正题:受骗的不仅有我,还有大王你。你身边的宫妇、朝臣、四境之内的文吏武将,不正如我的妻、妾、客一样,因为“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而整天哄骗你吗?“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全篇说辞,寓严肃的纳谏于谈笑风生之间,从家庭私语中引出启示,从自身取譬,点出臣谄君蔽的朝廷弊端,真是巧妙之极,怎能不令齐威王称“善”呢?
邹忌劝谏齐王时采用的就是讽喻手法。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动听时,就需要用说故事的方法来说明道理,这就叫讽喻。它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道理,可以达到启发、教育或者讽刺、谴责的目的。它能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易,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言辞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讽喻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引述和编写两种:
1.引述,是指把故事夹叙在讲话或文章里面。如,著名画家吴作人为人平和,朋友索画,他总慷慨相赠,而对有些想通过朋友作跳板求画的人,他只能拱手抱歉了。一次,一位朋友带来了一位自己的朋友,明言求画。吴作人权当没听见,说:“让我讲个阿凡提做羊肉汤的故事给你们听。”大家洗耳恭听,他说:“据说阿凡提善做羊肉汤,味美绝伦。一位朋友慕名而来,阿凡提亲自下厨侍奉。朋友吃后赞不绝口。第二天,这位朋友又带来一位自己的朋友,要求品尝。阿凡提在昨天剩下的羊肉汤中加了一桶冷水,烧热后奉上。朋友喝了问道:‘怎么不是昨天的味道了?’阿凡提笑着答道:‘今天来的是朋友的朋友,我端的是汤的汤。’”婉拒之意尽在不言中,众人听了一笑了之,再也不提求画的事了。
2.编写,就是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因为它可以***成篇,通常称为寓言或童话。如古代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根据《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编写而成的。它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
从表达方法上来看,讽喻分为三类:
1.进谏性讽喻。多为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提供施***建议,或委婉匡正时弊所使用,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2.启迪性讽喻。它提示一种生活哲理,或激发人们某种信念或暗示一种生活方向,或概括一种有益的人生经验。如庄子《秋水》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人们的启迪又是多重的。它告诉人们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故步自封;告诉人们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告诉人们“人贵有自知之明”;告诉人们有比较才有鉴别。
3.寓理性讽喻。即以一个故事作为喻体,比说某一种道理,或将其化入整个论说之中。如柳宗元《传》,借小虫言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