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老师,您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已经颁布。您能否介绍一下,修订后的《标准》有哪些主要的变化。
徐蓝:《标准(2011年版)》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在坚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坚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地位的同时,强调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最基本的史实,采取“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
这样,既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又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降低了难度,从一个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记者: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
徐蓝: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历史学是记录我们人类成长的学问,它反映的是人类何以经过这样的成长而达到今天的高度。因此,历史学科的基础是时间,正是时间这条线,串起了人类从古至今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正由于此,当我们在学习、考察、研究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就一定要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去作具体的、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既要弄清楚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的存在状态,又要展现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对现在及未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脱离了特定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也就难以理解和认识历史对我们今天以致未来的影响。
第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纵向来看,人类的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式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从横向来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纵向的重大历史现象会对横向发展形成制约,横向发展也会对纵向发展产生反作用。所以,时序性和系统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
正是基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此次修订工作坚持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力***使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能够帮助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正确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初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也都遵循历史时序性原则,强调以历史发展时序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进程。例如,《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就指出:“标准应该以年代学为基础,因为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学生明了历史上的发展模式和因果关系。时序思维能力是历史推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历史地看待时间的明确意识,学生肯定会把诸多事件看作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没有强烈的年代学意识,学生就不可能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解释历史因果联系。年代学是组织历史思维的智力前提。”《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具有“对时序的理解能力”。日本的标准也强调历史线索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时序性作为历史学科的特性,是各国的历史课程标准都遵循的。
记者:在基于历史时序性的原则指导下,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具体有哪些重要调整?
徐蓝:具体地说,就是在保持《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框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板块划分的同时,适当弱化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以基本的史实为主,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使保留、选择的史实链接起来,基本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时空线索。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它们各有其专门的对象。这种区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此,我们在修订工作中,首先确定了中国史和世界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中国近代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中国现代史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世界古代史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在欧、亚、非洲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世界近代史注重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马克思主义诞生和殖民地人民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反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世界现代史注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第三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当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不应该截然分开的,尤其是在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记者:具体到课程内容有哪些方面的调整?
徐蓝:总的来看,《标准(2011年版)》在内容总量上有所下降,也使课程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更适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课程内容的具体选择上,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总的目标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实,降低难度,减轻负担。为此,我们增加了一些知识点,也减少了一些知识点。
记者:增、减这些知识点的标准有哪些?
徐蓝:为了合理增、减知识点而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制定了以下一些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我们按照时序,重新排列每一个板块中的史实。
增加知识点的选择标准:(1)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性要求,为了给学生必要的历史发展的整体概念,适当增加一些知识点。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初中学生应该掌握也能够理解的新事物。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而必须增加的内容。
减少知识点的标准:(1)从课程内容整合与相关学科的衔接出发,删掉一些其他课程也会涉及的内容。从学段角度出发,考虑知识点的难度,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不在初中讲述,而是放到高中课程中再讲,使初中与高中历史课程有机衔接。从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出发,删减一些不影响初中学生理解历史发展主线的知识点。
记者:针对《标准(2011年版)》,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哪些建议?
徐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教师在使用《标准(2011年版)》时能够看到,无论是中国史的课程内容还是世界史的课程内容,我们在排列重要的知识“点”,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时,都是根据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条纵横交错的“线”来安排的。
《标准(2011年版)》仍然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各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列出若干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其中的一些知识点是以事系人,重在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涉及到人;一些知识点是以人系事,重在讲人的生平事迹而涉及到事,而以前者居多。教师在教学中,要依照历史顺序让初学历史的学生具体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与学生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所发生和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如果没有明确的历史时间意识,只是讲述历史事实,那么面对这些事实,学生就会感到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甚至发生历史的错位,无法正确地考察这些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无法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达不到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如果将历史的叙述和论述讲得过全、过深、过细,则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超出了初中学生的认识能力,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另外,在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通史体例的初中历史教材中,也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历史:以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