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标实务中,因一些证书、证件、合同等资质性材料的原件不便携带进投标场所,招标文件大多要求供应商以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代替,这就为供应商提供虚假资料谋取中标创造了可能,有些供应商在私底下也坦承“招标采购单位要求提供的评标依据,不一定都是我们的强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谁也不愿意交‘白卷’,结果大家采取花钱买假证书或通过复印等‘加工’手段制造一些虚假材料以‘充实’投标文件。在有假证书证件等资质性材料充斥的招标活动中,结果的公正性可想而知,因此对中标供应商的资质性材料进行招标后的再审查尤为必要。
案例介绍
某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设备招标项目,招标公告要求投标供应商应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其产品应取得国家3C强制认证证书,但招标文件未要求提供证书原件,开标评标工作进展顺利,评标结果显示“万圆”、“平泰”两家供应商分别为排序第
一、第二意向中标供应商。从招标结果公示的当日起,“平泰”就以每天3个电话的频率反映“万圆”的前述两个证书有假,招标采购单位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立即与证书的发证机构取得联系加以确认,确认结果表明“万圆”的3C强制认证证书系伪造,遂否决“万圆”的中标资格,并报告采购监管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某地计算机设备定点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开标时,共有8家供应商参与角逐,除A、B两家新近开办的供应商外,其它供应商都有颇具规模且久经标场的老企业,实力较新开办企业自然胜出一筹,A、B两企业也有自知之明,但求胜心切又苦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投标资料,于是脑筋一转启动了“造假机器”,走东奔西,全速造假,在投标文件中掺杂了大量虚假资料,以A公司为例,注册开张仅两年时间,全部员工仅有5人,年销售收入20万元左右,系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但其提供的投标资料却和当地老字号企业不相上下,如技术人员多达16人,纳税高达12万元,而当地开办数年且具一定规模的老字号定点供应商技术人员大多为6人左右,全年纳税金额在9万元左右。当次参与评审的专家都是当地人,专家们对该项目投标供应商的情况都非常清楚,评标委员会一致认定A、B投标供应商在技术人员和纳税金额两评标依据上存在严重造假行为。
为防止资质性材料造假的供应商中标,建立“再审查”制度十分必要
招标后对供应商特别是中标供应商的资质性材料进行“再审查”不失为采购工作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是处理解决采购失误的一种补救性措施,但需正确引导,规范操作。
让“再审查”才能采购合同签订前的必经程序。***门担负着***府采购工作的监管职能,要及时总结“再审查”的成功做法及不足之处,研究其必要性和科学性,并从立法定规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将“再审查”纳入法制化轨道,方便招标采购机构执行,规定在招标结果确定后对中标供应商的相关资质性证书证件进行“再审查”,审查通过后再签订合同。
加强对“再审查”环节的监管。要加强对审查环节的监督工作,***府采购监管部门在招标活动结束后要主动介入“再审查”工作,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督,监察机关也要对相关人员实施追踪监察,招标采购机构审查结束后应及时地将审查结果报监管部门备案。
“再审查”工作要严密组织。
招标采购机构在对中标供应商的资质性材料进行“再审查”时,一定要出于公心。坚持原则,做到是非分明,重证据轻言辞,必要时可对中标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防止一些“包装靓丽”的空壳公司蒙混过关,审查人如与被审查对象有利害关系应实行回避制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要正确把握审查的期限。切忌久拖不决,保证“再审查”的时效性,可与处理供应商质疑有机地结合进来,不要因噎废食,耽误采购项目实施,审查时间为中标公告后、合同签订前。
“再审查”的内容和方法。内容包括资格性材料,列入评审要素的相关技术性、证明性材料,如合同、经注册会计师验证的会计报表、技术人员职称证书等。审查时应坚持实事求是,要求供应商出具资质性材料原件,然后去函、去电和发证单位核对,如有必要应派专人到实地核对。要注意收集审查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以备后查。做好语言文字记录工作,将审查情况记录在案,方便日后查阅,审查结果要及时公开,以书面形式通知被审查的供应商,并在媒体上公布,也可与采购结果一并在***府采购信息指定媒体上刊登公告。
“再审查”出现问题的处理。首先,如涉及提供虚假资料的要严格对照法律条款处理,追究投标供应商的法律责任,同时与被侵权的发证机关或有关证书、证件认证机构取得联系,协助发证机关、认证机关依法追究造假人的法律责任。其次,对于第一候选中标供应商因资质性材料造假而被否决中标资格的,招标采购单位应作出书面结论并让该供应商确认,作为采购文件存档;对于递补的第二候选中标供应商,一要对其资质性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二要在资质性材料审查通过后对其投标报价进行谈判,要供应商作出适当下浮,基本接近被否决中标资格的投标供应商报价,三要让其交纳招标文件规定的履约保证金。
在***府采购活动中,要超前把供应商资格审查工作做细做实,尽量避免矛盾后移,为“再审查”减压,招标采购机构在采购采购信息时应列明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在发放招标文件、询价文件等采购文件时从严审查供应商资质,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活动中还应资格预审公告,在评审阶段首先要对投标供应商进行资格性审查。
治理供应商资质性材料造假问题的对策措施
供应商投标时提供虚假资料,违反了诚实信用这一***府采购的基本原则,给造假者自身也给整个***府采购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风气必须刹住,不能任其蔓延。而要切实有效地治理虚假投标,需建立环环紧扣的防假、查假、打假、拒假工作机制。
一要硬化、优化评标要素设置,立足于在招标前期源头“防假”。招标采购单位在设置评标要素时,要避免出现给供应商钻空子造假的要素,在保证整个评标要素与招标项目相匹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评标要素硬化,使评标诸要素具有刚性品质,让投标供应商们“硬碰硬”地竞争,一些与招标项目关联度不大的评标要素必须删除,让投机者没有造假的可能。二要认真负责地评审,堵截虚假投标,在招标中期“查假”。评审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要讲原则、按评审程序办事,要有足够的耐心,负责任地做好投标供应商的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审查工作,对有疑点的投标文件要启动问题澄清程序,不能带着问题评标,对问题的处理要准确定性,不可似是而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练就识真辨伪的“火眼金睛”,要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善查慎断虚假投标。三要逢假必打,以匡正采购秩序,在招标后期“打假”。监管机关应依据***府采购法律规定对提供虚假资料谋取中标的投标供应商进行处罚,可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府采购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的,中标、成交无效。四要让供应商在***府采购活动中主动“拒假”。所有有志于***府采购市场的供应商在踏入采购市场之前,要高举诚信大旗,确立诚信经营的理念,要充分意识到任何损人害已、投机取巧的行为均是极端愚蠢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防资质材料被他人盗用,严格项目授权审批程序,不能自砸招牌,失信于采购人和采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