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中庸思想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摘 要: 孔子追求中庸的理想人格。中庸人格具有执两用中、和而不同、权变时中的特点。在现代社会,孔子的中庸思想也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折中主义和调和主义在孔子的阐述下有特殊的用意,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孔子 中庸思想 “和”

“中庸”一词出现在《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熹奉“中庸”为“至德”。在孔子看来,中庸难求,不仅需要公心,而且需要经验和智慧,守经行权,故很少有人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毫无偏失。孔子期望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提升人格境界。细细体味,“中庸人格”有着如下三种特质。

(一)执两用中。“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称赞舜能把握事物的两个极端而用中庸之道去引导人们,这也是舜能够成圣的原因。“大知”的圣贤待人处事能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无过不及,而取其中。“不及”固然是不好的,但是“过”亦不足取。如:“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偏离了中道,故两者都不可取。为了恪守中道,就要反对两个极端,而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论语》中诠显中庸思想的语言比比皆是,又如子夏为宰于莒父而问***于孔子,“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处理事情怠慢拖拉不行,过于求快亦是有害的,要成就大事就要执守“中庸之道”,不快不慢,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和而不同。《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时期的大夫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大夫晏婴发挥了史伯的观点,提出了“和与同异,否可相济”。孔子发展完善了史伯以来关于“和”与“同”的思想,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是指不同事物、不同见解的和谐与统一,君子以道义为原则,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忠言,热心纠正他人的错误意见,重公尚义,从而求得相互和谐一致。“同”是指无原则的认同,小人以私利当头,因此不能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交融,也就不能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

(三)权变时中。“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之道虽然是天下之达道与真理,但它也并非一成不变,君子能够对中庸之理时时省察,应时制宜,做到随时而异,适中不偏,言行处处符合中道。“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认为,现实生活中符合中庸之道十全十美之人是很少的,那就要结交狂放激进和洁身自好的人,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现实生活中的孔子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说:“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赞扬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身处乱世就要清静自守,保全自身免遭刑戮,然后才能厚积薄发,在有道之邦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施展出来。

孔子的中庸思想对现代社会仍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受到了一些非议。

(一)“折衷主义”。“折中”含有求准取正之意。这样的“折中”在孔子思想中、在古代典籍中,都是普遍提倡的。无原则地、主观任意地将对立的方面结合起来,才叫“折衷主义”。孔子“叩其两端”、“执两用中”,明确以“仁义礼”为标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将事物的两端加以客观联结以求中取正,这显然属于“折中”,而不是“折衷主义”。尽管孔子的执中标准未必全都合乎情理,但总归是有既定原则和客观标准,即先有“中”的标准,然后才有相对于“中”的“过”与“不及”,从而避免了“折衷主义”之嫌。

(二)“调和主义”。“调和”就是将原来不协调的因素通过调整而使之“中节”或适度。若调和成“主义”,就变成无视矛盾双方差异性和对立的绝对性,并力***泯灭这种对立,追求无差别的统一。孔子所主张的“和”,是按一定秩序使矛盾双方互相协调、相济相成,而不是对立的泯灭。孔门主张“和”必须“以礼节之”,并不是无原则的“知和而和”。孔子深恶痛绝的“乡愿”,就是合乎流俗、合乎污世、随遇而安、随声附和、八面玲珑、四处讨好、似是而非的“调和主义”者,是乱苗之莠、乱朱之紫,是败坏道德之人,故为“德之贼”。基于“和而不同”的思想,孔子主张事奉君主时“勿欺而犯”,敢于犯颜直谏,对“比干谏而死”、“杀身成仁”精神大加赞赏;对“巧言、令色”、“足恭”的言行表现则极为反感。这都难以品出“调和主义”的味道,恰恰相反,更多体现的是孔子严守中道的立场和态度。“折衷”“调和”与“斗争”一样,都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何时“折衷”、何时“调和”、何时强调“斗争”与抗衡,必须在准确把握特定标准的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时而中。绝大多数矛盾并不须用你死我活的斗争来解决,于是折中和调和就成了人类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

(三)“僵化”。中庸人格所蕴涵的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避免了僵化的可能。孔子的“时中”观表明,中与不中,并非一成不变,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求得至当。“中无定体,因时而在。”孔子之所以提倡“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是因各有其存在和延续的价值。孔子的一生,既反“佞”,又“疾固”;既重“立”,又尚“权”;既守“贞”,又“不谅”;既贬“隐者”,又恶“乡愿”,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表现出“圣之时者”因时而中的睿智。孔子有教无类,教学民主,各因其材,“循循然善诱人”,令弟子“欲罢不能”,尽竭其才,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育人活力,使人格教育成效卓著。

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冲突,人们往往需要运用中庸方法,包括“折中”“调和”的方式。孔子的中庸思想方法对观察、思考、处理、解决人格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具有较广的适用度和较强的适时性。中庸用于修身,则能仁礼双全、既美且善、文质彬彬、义利兼求、心平气和、独享孔颜之乐;用于为学,则能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知行一致、向善乐学、博学多闻、由博返约;用于教诲,则能因材施教、扬善抑恶、适时启发、诲人不倦;用于齐家,则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顺、敦亲睦邻;用于治国,则能礼刑并用、宽猛相济、选贤与能、***通人和。时至如今,我们仍可在包括人格教育在内的广泛领域中运用“中庸”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捕捉客观法则、提升育人效果。值得提出的是,孔子还以自身的积极进取而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为后世树立了中庸之士的典范。他曾怀着坚定的***治理想和人生信念周游列国,备受甘苦,尽管终不见用,但矢志不移,求道不息。

“中庸”之道的实质就是追求人际关系的最高和谐。“和”是人际关系的最为理想的状态,即是在承认双方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彼此皆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使双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谋求双赢局面的实现。

中国哲学的精髓在于天人相贯互通,人与大宇宙一体无隔。是故中庸之道不仅可以用于处理人类社会内部的关系,而且可以应用于人与自然之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类对自然不加节制地一味索取,已开始自食恶果,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骤然而至,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已经受到威胁,这就再次彰显出浸润着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切的中庸精神之弥足珍贵之处。

参考文献:

[1]论语.上海古籍出版社.

[2]水成冰编著.中庸处世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孔子中庸思想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

如何摆脱挫折心理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摆脱挫折心理,内容包括怎么摆脱困难和挫折,如何应对挫折心理学答案。赵:宁大夫,你们心理门诊治不治我这心病?宁:什么病?说吧,一吐为快。赵:唉……说来话长。我这病至少有五六年了。宁:哟!十四五岁那年就得下啦?赵:是啊。记得念

学习

汉代鹿造型的文化考释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汉代鹿造型的文化考释,内容包括汉代的鹿玉造型,汉代鹿纹样。摘要:保存至今的汉画像、瓦当、楚式鹿角镇墓兽等器物中均有鹿的造型,这不只是因为鹿本身特殊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其被赋予的深刻文化内涵。本文以汉代风俗、思

学习

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农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农田废水处理工艺与流程,农业废水处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业

学习

五道解腻醒酒小菜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五道解腻醒酒小菜,内容包括醒酒小菜,俄罗斯开胃醒酒小菜。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又叫团圆节,无论在城市或农村以及海外侨胞都极为重视,在此期间除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外,主要就是“吃”。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满了佳肴―鸡、鸭、

学习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内容包括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定义,高血压心衰左室肥厚ct检查术语。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脏彩超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1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

学习

中岳嵩山及其少林寺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岳嵩山及其少林寺,内容包括河南嵩山中岳少林寺抖音,嵩山少林寺中岳。中国古代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中岳嵩山是中国道教五大名山之一,在河南省中部登封市境内,登封市东距郑州70公里,西距

学习

潜规则与正规则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潜规则与正规则,内容包括明规则与潜规则,中国式应酬规则与潜规则。潜规则“作为一种古老的历史现象,是吴思先生发现的;作为一个新鲜的历史学概念,是吴思先生发明的。吴思在检阅史志时敏感地观察到,在传统中国,支配着社会运转的并

学习

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调查及评价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调查及评价,内容包括昆明西山区免费风景名胜古迹,昆明西山风景区四季景色特征。[摘要]本文以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文献收集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调查对

学习

统计调查入户访问实用技巧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调查入户访问实用技巧,内容包括统计局入户调查流程,入户统计调查。统计专项调查中,抽样入户调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户调查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调查员在入户调查访问时,需与被访者面对面沟通交流,接受被访者提供

学习

铁道游击队鲜为人知的故事

阅读(209)

本文为您介绍铁道游击队鲜为人知的故事,内容包括关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内容简介。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铁道游击队》第一次将刘知侠同名长篇小说搬上银幕。此后,这部小说又分别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使得《铁

学习

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研究

阅读(114)

本文为您介绍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研究,内容包括连云港市徐福文化研究会,连云港赣榆县徐福庙。自1984年被专家认证为徐福故里以来,连云港在徐福文化资源的继承与保护方面做出了诸多工作。连云港徐福传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连云

学习

知足的幸福女人宋丹丹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知足的幸福女人宋丹丹,内容包括在幸福深处宋丹丹,幸福请你等等我宋丹丹完整版。每年的春晚,宋丹丹都会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不尽的欢乐。她与英达的幸福婚姻曾经家喻互晓,不料一夜之间恩爱夫妻黯然分手。不久,英达传出佳讯牵

学习

卫哲的领导者进化论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卫哲的领导者进化论,内容包括卫哲亲授领导者必备技能pdf,卫哲领导者。卫哲认为,“金融行业的经历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战略投资方面的能力锻炼,零售行业的经历又锻炼了我很强的执行能力。战略如同骨架子,执行力就相当于肌肉,没有骨

学习

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基于zigbee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简介。为解决智能家居系统中内部通讯存在的功耗过高、节点较少、覆盖面积不足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家居网络节点的

学习

曾国藩家庭教育中的修身思想及现代启示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曾国藩家庭教育中的修身思想及现代启示,内容包括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艺术浅析,曾国藩的修身立志之法启示。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教育家中子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并精通交友处世之道,通过对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学习

试析孔子的仕逸观

阅读(40)

内容在《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孔子对仕与隐的言论。本文试以《论语》为主要依据,对孔子的仕隐观进行分析,认为决定其仕隐的中心在于“道”。在思想上,孔子懂得在乱世中最好的生存方式是“隐”;而在行动上,孔子仍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心怀

学习

经济思想研究范文精选

阅读(104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思想研究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的意义,经济研究论文怎样写。经济思想研究篇1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前提和财富源泉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

学习

从《教育漫话》看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从《教育漫话》看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启示,内容包括洛克的教育学观点,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价值。在约翰·洛克的教育专著《教育漫话》中,洛克不仅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全面论述了"绅士教育"问题,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德、智

学习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坛经》中的净土思想,内容包括坛经的主要思想,坛经全文讲解。〔摘要〕大乘佛教中,依正不二、心土不二的理论,表明了自证心性和求生净土的不同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禅宗《坛经》主张自性自度,自证自性西方,侧重在证得法身佛。

学习

从《熙德》看高乃依的悲剧思想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从《熙德》看高乃依的悲剧思想,内容包括熙德高乃依反映了什么,高乃依熙德的故事梗概。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悲剧创作超越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主人公的悲剧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英雄自主的选择;同时作者

学习

孔子的“人生三戒”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的“人生三戒”,内容包括孔子的人生三戒读后感,孔子的人生三乐是哪三乐。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历史记载,圣人孔子73岁去世。在孔子的一生中,基本上是

学习

《孔子世家谱》刷新吉尼斯

阅读(36)

把《孔子世家谱》续修颁谱典礼列入主题活动,是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一大创新。涵盖孔子家族整个传承史的《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