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他连一张小学毕业证也没有,但如今,他的公司旗下有八百多名员工,电子产品广泛地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美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市场。从中巴司机到实业公司董事长,从月薪400元到每年六千多万元利润,他创造了一个奋斗与财富的奇迹。他的名字叫陈子良,深圳市众鑫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4年,陈子良出生在广东省紫金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六岁那年,一场史无前例的超大洪水夺走了陈子良母亲的生命。从此,一家八口人的担子沉重地压在了父亲身上,压得父亲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那时候,区区1.8元的学费在陈子良家里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因家里离学校路程一个多小时,当干完农活的他赶到学校,其他的学生都已经上完两节课了。因为晚交学费,,陈子良常常会受到老师责罚。“老师罚我,我都不怕。但每当看见我回家要几毛钱买书,父亲的眼中总满是泪水,脸上写满心酸、无奈和愧疚。父亲的那种复杂表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回忆起儿时的种种辛酸,陈子良就禁不住有些哽咽。
1976年,12岁的陈子良望着父亲那张已弯成一张弓的腰,他心疼极了,父亲只有四十岁呀!懂事的陈子良找到自己的班主任张老师,告诉她自己的想法,善良的张老师舍不得这个聪明懂事的学生,但张子良内心无比坚毅: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只要努力,不上学也一定会成功的!
在艰苦的环境中,陈子良相信苦日子终究会烟消云散,紧接着就是灿烂阳光了。陈子良牢牢地记着,敬爱的张老师在自己办退学手续塞给自己的一本书中的一段文字:在距非洲撒哈拉沙漠不远处的利比亚东部,有一块叫杜兹的偏远农村,这里白天的平均气温高达42摄氏度,一年中除了秋季会有短暂的雨水外,其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骄阳似火。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却生长着一种世界上最奇异的鱼,它能在长时间缺水、缺食物的情况下,忍着不死,并且通过长时间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终等来雨季,赢得新生,它便是非洲的杜兹肺鱼。
为了获得一技之长,陈子良决心去考驾照。几个月后,在亲戚的接济下,他还在信用社贷了一部分款,买了辆二手“万山”牌中巴跑紫金县到深圳市的客运。很快,陈子良觉得有了技术,不能满足于“糊口”,就又产生了出去闯荡谋求大出息的念头。
1990年,26岁的陈子良来到深圳。因为会开车,他很快成为南油集团远东工具有限公司的司机。因工作需要,陈子良经常送同事去办理一些业务,后来,他对公司领导表示,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脆让他直接去办理就行。这让他得以广交各界朋友。他经常带客户吃饭,观察到很多客家菜馆生意很好,于是开始琢磨着自己也来做一回餐馆老板。1995年,陈子良从亲戚朋友处筹集了4.5万元在南油附近租了铁皮房,雇了几名厨师和伙计,客家菜馆就折腾出来了。刚一开张,生意好得厨师都快累趴了,三个月下来收回成本。陈子良第一次体会到当老板的喜怒哀乐,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初,陈子良向朋友借来35万,押上自己的房产,又借高利贷凑足100万成立了一家电子燃料加工厂。支持他的信念执拗而简单:“如果像以前那样拼命干,像杜兹肺鱼那样忍着不死,怎么可能不成功呢?”2009年年底,全球电子低潮到来,陈子良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同行都从这个行业纷纷逃离,行业不景气导致很多客户不能按时“月结”货款,有的一拖就是半年,几百万资金不能按时“回笼”,资金周转出现重大困难,工厂即将拖垮。陈子良向员工保证,去借高利贷为员工发放工资,希望他们和自己一起坚持下去。
风雨之后,七色彩虹。电子行业重新升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公司开始走向正轨,迅速发展起来。如今,陈子良的公司已经从由起步时的单纯加工发展到DVD、VCD、解码板、电源板及电脑网卡、通讯设备控制板及终端产品、MP3等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中,公司的风琴品牌系列的MP3、MP4等产品更是让他感到自豪。
一个只念过五年书的追梦人,完全凭借着自己的韧劲与灵气在人才济济的深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接受采访,陈子良一脸真诚:“对于苦难,一条鱼都可以隐忍坚持,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一个人总要做点事业出来,有点出息,那才是没有遗憾的人生。”
摘自《意林(原创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做一条忍着不死的杜兹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