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多久,当有人和你说起“站”飞机的经历,不要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带“站席”的客机早已设计好,只差组装了。
真正的头等舱常客们早已不再对豪华客机上的座椅说三道四了,因为他们时髦的话题是哪家航空公司的头等舱睡床更舒适。也许过不了太久,更多人会对飞机上的站席品头论足。而有幸尝鲜者会不屑一顾地问你:“你站过飞机吗?”
以廉价航空闻名的春秋航空公司今夏抛出了“卖站票”的假设。一个月后,爱尔兰Ryanair(瑞安航空公司)的老板MichaelOLeary也表示他们正在向波音公司建议,生产一种带“站席”的客机。肺胃的“站席”就是没有座位,但又可以绑定安全带的票位。Oleary算过一笔账,改用站席后飞机的装载人数可提高50%,而成本会降低20%。这个创意竟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同。德国奥尔登堡大学教授梅利特认为,这样的航机可以用于短线运输。
OLeary坦言,他的这一“可以让乘客支付更少”的站票方案,灵感正是源自春秋航空。他的设想更加详尽:“我们可能会把飞机后面的5排或6排座位拿掉,省出空间来(设置站席)。”
Ryanair委托波音公司设计的这款飞机把购买站票的乘客安置在无靠背、无扶手,类似于吧台椅的小矮凳上。乘客在局促的空间里可以半坐着,也可以直立,但腰间会一直系有安全带。位置的安排也将严格依照安全标准进行。“尽管方案尚未实施,但我们期望通勤航线的乘客能增加20%至30%”OLeary表示。
这个创意竟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同。德国奥尔登堡大学教授梅利特认为,这样的航机可以用于短线运输。北京交通大学的欧国立教授也表示,两个小时之内的航程“没有问题”。尽管有来自学界的支持,广大公众仍为因此产生的安全保障问题产生了怀疑。
围绕飞机开设站席的争论其实在3年前就已经开始了。2006年4月25日,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就通过《纽约时报》表示,愿意向亚洲的航空公司提供设有站票区的客机,将乘客“捆绑”在小型的类似壁架的座椅上。但这一建议遭到了亚洲航空公司的拒绝。《纽约时报》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站票区的想法符合美国的标准,因为美国联邦航空局从不苛求乘客必须坐着完成旅行。
英国维珍航空旗下主营澳大利亚业务的公司甚至为“站飞机”登出了广告,国内航班乘客可以以普通机票的半价买到站票,如果航班飞行时间超过两小时,买站票的乘客还能享受一次免费小腿按摩服务。不过这则广告刊登于去年的愚人节。
金融危机和随后到来的甲型流感减速了人群的远距离流动,经济繁荣期盲目扩张的航空公司不得不再次从低成本上寻找到降低赤字的途径。
作为欧洲最成功的廉价航空公司,Ryanair为了开源节流,在一年内接连宣布只通过上网办理登机手续,向乘客收取“如厕费”,以及后来的“乘客携带全部行李登机”计划。这些省钱举措都广受争议。考虑飞机卖站票,无非是乱世下猛药的又一次突发奇想而已。
其实空客设计的“站席”并非像外界传播的那样耸人听闻,他们只不过是通过提高乘客的乘坐高度来减少前后两排的间距。通过半站式的席位设计,间距可以由75厘米降低到625厘米。但这一目的在身材较欧美人普遍瘦小的亚洲国家,并不需要强迫乘客站立来达到。以波音737为例,标准座位数为150个,可不少亚洲航班上增加到了160个;空客321的经济舱客位,更是达到200个,前后排间距有的已经不满40厘米。局促的空间有时让乘客更愿意站立。
如果乘客真的有需求站着完成旅程,那么“站飞机”的想法就不荒唐了。飞机的变革并不比飞行的速度慢多少,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就真的可以尝试“站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