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美国“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罕见地辟出专门章节,对中国互联网大加赞叹,并提出“向中国学习”的口号。
从报告来看,米克尔似乎是被中国互联网的体量和创新所打动。她指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iOS和安卓用户数超过美国,他们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也多于美国;在各类媒体花费的时间比例上,中国用户将55%的时间花到了PC和手机上,而美国用户的这一比例仅为38%。在创新方面,米克尔表示看好中国在打车应用、电商实时物流和新浪微博商业化等方面的案例。
鉴于巨大的人口红利,中国互联网体量世界第一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但米克尔居然对互联网的“中国式创新”发出赞叹,这颇有错爱之意。
在海外,中概股中的奇虎360、盛大、分众和巨人等互联网公司相继被做空,表明华尔街投资人并不十分看好中国互联网产业;在国内,重量级的互联网人士则在为无法创新而伤感。搜狐董事长张朝阳称“抄袭和垄断已成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大难题”,网易董事长丁磊发了“谁创新谁倒霉”的牢骚,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直言“在你抄我、我抄你的行风中,中国互联网正在早衰”。经常来华的米克尔不该对此熟视无睹,否则,或是她没有看懂中国互联网,或是在故意恭维。
相比其他产业,互联网产业无疑是最具活力者,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互联网的创新力,是可以从年轻创业公司的生存现状来判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两三年。美国互联网能够在全球保持创新力领先,就在于那里每隔三两年就会出现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Groupon和Instagram等创业草根能够坐大为行业领袖,它们的成长空间不受巨头挤压,业务模式不会被别人简单复制,人人恪守“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的竞争戒律。在汰旧换新的代际更迭中,暮气沉沉的美国***(AOL)、网景和雅虎等退居二线。
但在中国互联网,在巨头们“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的强取豪夺中,市场竞争乱了,创新的空间愈发逼仄。
如果保护创新,竞争充分,垄断尚可被打破,但垄断和抄袭再沆瀣一气,事情就更为棘手。而这恰恰是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没有公司做基础研究,我们只能盲人摸象,摸到什么抄什么,小公司抄美国公司、垄断公司再抄小公司,甚至垄断公司间互抄。
因此,中国互联网内的成功变得越发难以复制。10多年前,马化腾和李彦宏是中国互联网创新路上的闯将;10多年后,年已不惑的他们却成为新一代创新者的噩梦。现在,腾讯因无所顾忌的抄袭被冠以“国骂”,百度为维持商业垄断丢掉了创业时的狼性,奇虎360把大量心思放在和竞争者的对骂和官司上,京东频频发动损人不利己的电商价格战,阿里巴巴则在筹划一统天下的3000亿元物流大帝国。
江山统一了,创业公司无路可逃,IMO、联众、开心网和互动百科等就不幸沦为巨人之战中的牺牲品。即使还有残存者如新浪微博,也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腾讯微信,则因越顶“蚕食”垄断运营商的利益而面临收费危机,命运难测。
其实,从大家对美国创新环境的羡慕和热议来看,中国互联网人对创新并未心死,但是,我们的方向错了。Google长盛不衰的魅力在于它是为便于全球沟通的宏大目标而创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却局限在个人利益最大化;苹果让全球疯狂之处在于它的创新带动了全球移动终端产业链的井喷发展,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互联网形势风云突变,用户习惯变化只在旦夕间,不创新,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今天,未必不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垄断和抄袭者们的明天。我们当以此为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互联网女皇”错爱了中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