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维瓦尔第的《四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近年来中外乐团演出率非常高。在上海,仅仅是2013年的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就上演了六次《四季》,其中6月份最为密集,共有四次,其中英国古乐学会乐团的“四季音韵巴洛克音乐会”,无疑是台压轴戏。
与不久前也是在上海音乐厅演出的卢浮宫音乐家古乐团不同,由古乐大师克里斯多夫·霍格伍德爵士创立的英国古乐学会乐团,更讲究原汁原味。今年是该乐团成立四十周年,演奏风格一如既往,用古(仿古)乐器演释古韵,其弦乐器全部用羊肠弦,韵味纯真。而且,本场音乐会的形式也比较独特,它以维瓦尔第《四季》作为主线,在春、夏、秋、冬四个乐章中,穿插普赛尔、亨德尔的歌剧和清唱剧选段,器乐与人声交相辉映,别开生面。这场音乐会有两位主角,一位是首席小提琴兼指挥帕夫洛·贝兹诺休克(Pavlo Beznosiuk)。作为演释巴洛克风格的著名小提琴家,贝兹诺休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参与到帕雷古乐团的创建,并且是中世纪乐团新伦敦组合的主要成员,目前还是阿维森乐团的音乐总监。贝兹诺休克与英国古乐学会乐团合作了近二十年,录制了许多巴洛克音乐的唱片,他艺术修养非常全面,还经常以独奏家和导演的身份参加乐团的演出。也许是受到上海黄梅天的影响,乐团的声音在一开始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但接下去越演越好,到下半场乐团的能量完全释放,音色和谐统一,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贝兹诺休克甚至玩起炫技,主导了演奏趣味的严谨而又活泼多姿。我尤其欣赏乐团的低音,两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就将乐团的低音部分衬托得丰满醇厚。
威尔士女高音艾琳·马娜罕·托马斯(Elin Manahan Thomas)是音乐会的又一亮点。从她的形象看,显然已身怀六甲,这使我想起了2009年,英国美女小号演奏家艾丽森·巴尔松首场登台上海音乐厅,同样也是即将做母亲的身段了。不过两人的相同之处是,现场发挥基本不受怀孕带来的影响。
托马斯近些年在古乐演唱方面卓有成就,两度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提名奖,与不少指挥大师合作,举行了多场有影响的演唱会,并录制了五张唱片,最近发行的唱片被BBC3台评选为“月度最佳唱片”。此次她在上海音乐会上分别演唱了普赛尔歌剧《仙后》的唱段、亨德尔清唱剧《时间与真理的胜利》中的“风吹运动”、亨德尔歌剧《埃齐奥》中的“唯愿温柔如风”、亨德尔歌剧《朱利奥·凯撒》中的“风暴”。她的演唱风格非常纯正,显然是一位专注古乐演唱的行家,音色柔和顺畅,韵味清淡高雅,即便是花腔炫技,也不爆不炸,圆润在规范的法度内。
有一点值得商榷,这次英国古乐学会乐团一共约十六人,基本是弦乐、古钢琴和琉特琴,不见管乐,在为艾琳·马娜罕·托马斯的演唱伴奏时,乐队色彩的丰富性是否会受些影响?
从史料上看,维瓦尔第最初创作《四季》,是为四首以春、夏、秋、冬为标题的十四行诗所作的朗读配乐(如此说来,维瓦尔第才是标题音乐的鼻祖,而非我们平时认为的柏辽兹)。关于这四首十四行诗,现在已无从考证是谁写的了,也有人认为,很可能就是维瓦尔第本人所作。我们平时听到的《四季》,都是纯乐队音乐,这次英国古乐学会乐团的返场,令观众尝了个鲜:由乐队伴奏,艾琳·马娜罕·托马斯倾情演唱《四季》中的“春”,让人大开眼(耳)界,大呼过瘾——原来,《四季》还可以唱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原来《四季》还可以“唱”的 英国古乐学会乐团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