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经把他的幕僚归为四大类:第一种人有本事又听话;第二种人有本事但不听话(或者是很不听话);第三种没本事(或本事不大)但听话;第四种既没有本事又不听话。现今,对于大多数用人者,第一种人为首选,第三种人次之,第二种人再次之,第四种人则在排除之列。领导衡量人才所用的两把标尺,就是智商和情商。当所选的人才智商和情商不可兼得的时候,用人一方往往会偏重于情商。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人:技术、业务能力很强,但不谙世情,甚至是孤高自诩、目空一切。受到肯定,就尾巴高高翘起、待价而沽;一旦遇到挫折或遭受冷落,便愤世嫉俗、满腹牢骚、玩世不恭;工作起来,不懂得配合和协调之道,喜欢我行我素。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一边需要小心翼翼地“顺着毛摸”,一边在心里暗暗感叹:“这种人不好用啊。”一旦遇到可以替代的对象,这种人处境就很危险了。
在我们早期的成长历程中,过分地看重了“智商”的价值,因为智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业成绩,这也使得我们忽略了自知、自制、自励、知人、协调这些情绪智慧在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事业中成功的重要性。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新书,英文名为《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为“EI”,译成中文为《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力》。他引用大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的事例,说明“情绪智慧”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智力在人成功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但情商的高低却是衡量职业和生活是否能获取成功的关键指标,因为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的是性格、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耐心、信心、毅力等品质。“IQ”+“EQ”决定人生的100%。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于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
情商包含丰富的内容,简单地说可以概括成五个方面:一是自知,认识自身的情绪。时时处处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只有正确地了解情绪,才能主宰生活。二是自制,妥善管理情绪。在对情绪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能把情绪保持在适度、适时、适所的状态。三是自励,自我激励。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陷入怎样的困境,总能鼓动自己振作精神、奋发向上,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乐观的驱动力。凡能自我激励的人做任何事成功率都比较高。四是知人,认知他人的情绪。会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善解人意。这种人特别具有同情心,而同情心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人际基础。五是协调,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情商和智商不是相互抵制的,高情商可能具有高智商,低智商也可能具有低情商。事实上智商和情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活中,智商高而情商特别低,或情商高而智商特别低的人是很少见的。对个人来说,智商或情商任何一方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都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科学研究数据表明,一个人智商和情商指数的高低,先天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又不是完全由先天决定的。后天的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先天的不足。若一个人的智商很高而情商特别低的话,他自身恐怕有值得反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