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拉丁美洲的人类就将乌鸦视为“世界的创造者”。1999年加拿大发生了一起人鸟大战,结果乌鸦死伤数居然远远小于人类的数量,这是怎么回事呢?鸟类科学家奥托前来研究,他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乌鸦已经“聪明得开始让人担心了……”
乌鸦比人更厉害?
1999年6月12日,正值加拿大安大略省查塔姆市小麦成熟的季节,而这座城市恰好是几十万只乌鸦迁徙路上的一个休息站。可以想象,当饥饿的乌鸦看到如此丰满的小麦后,会发生怎样的惨剧。因此,市长要求电视台滚动播出警戒,并张贴各种告示,指示市民们如何向空中发出大声尖叫声来吓跑乌鸦;如果不起作用,再拿起斧头捣毁乌鸦的老巢。
几天后,全市人民一起出去,希望用袋子和猎***将破坏他们生计的60万只乌鸦的一半抓捕归案。不幸的是,大家只打死了一只乌鸦,仅仅一只。
其余的乌鸦都飞走了。在那之后,乌鸦只要飞临查塔姆市总是飞得高高的,以避免遭到猎杀。那一年,再也没有乌鸦在查塔姆市“牺牲”。50多万只乌鸦只死了一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抗鸦运动”中,竟然有十几人不同程度地受伤,还有一人因猎***走火伤势过重而死。看完新闻报道后,鸟类科学家奥托教授觉得很纳闷,虽然以前也有过乌鸦伤人的事情,但查塔姆市郊农庄发生的这种情形,却前所未有。他亲自驱车来到查塔姆市郊观察,并走访附近农场主,终于找出了真相。
原来在集体行动的前一天,一个名叫斯坦的农场主按照指示“提前演练”,破坏了附近好几个乌鸦的巢穴,并向飞走的乌鸦射击。被袭击的乌鸦紧接着将事情告知了整个鸦群,从而提前做好了预防措施,使人类的“突袭”扑了个空。
不过这个说法却遭到了农场主们的嘲笑:“乌鸦还能通风报信?那我还会跟火星人交谈呢!”为了印证自己的推论,奥托教授决定找出乌鸦们会“交流”的证据。
他分别记录下一只本地乌鸦和外地乌鸦求救的声音,拿到外地乌鸦集结的树下播放。结果,无论本地乌鸦叫得多么凄惨,它们始终无动于衷;而当他播放外地乌鸦求救的声音时,至少有上千只乌鸦朝他发动袭击,吓得他落荒而逃――乌鸦果然不仅能用语言互相沟通,居然还有“方言”之分!这跟人类语言是何其相似!
乌鸦有逻辑思维
能力?
观察一段时间后,奥托发现了乌鸦居然聪明到会利用工具!他亲眼看到乌鸦把坚硬的胡桃扔到马路上,让汽车把壳轧开,然后等红灯时再把胡桃衔回来;它们用小棍从树洞里扒拉出虫子;用树叶和干草制造工具,甚至知道把直直的钓弄弯,用它来“钓”篮子里的食物!
乌鸦们还知道什么时间、到哪里可以吃到免费的“自助餐”。它们没有力气打开罐头,但非常清楚环卫工人清理垃圾的时间。所以,它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准时到垃圾堆边,跟着环卫车,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就行了。
乌鸦智商如此之高,实在令人震撼。为了搞清楚它们的智力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奥托教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第一个实验,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食物,另一头系在木架上。为了获得美食,站在木架上的乌鸦不得不低下身子,用嘴去咬绳索往上拉。由于绳索太长,它们拉一段距离就得停下来,把绳子踩在脚下,然后再去咬。这样的动作得重复6次以上,才能吃到东西。
奥托设计了三组实验对象。第一组是三只老乌鸦。他原以为这样复杂的实验,老乌鸦至少得尝试三四遍才能成功。然而,老乌鸦们仅仅只观察了30秒,接着便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全套动作,一举成功!
奥托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如果说这些动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乌鸦完成的,他一点儿也不会感到惊讶,但实验对象都是野生的,完全没有受到任何训练!
接着,第二组对象――三只一岁的小乌鸦――上场了。年轻气盛的小乌鸦们上下扑腾,花样百出:飞下去啄食物,从木头上猛拉绳索,用嘴扭曲绳索,用力啄断……尝试了种种方法之后,差不多花了6分钟,它们才成功吃到了食物。
奥托笑了笑,请出了第三组实验对象――三只刚长出羽毛的两个月大的雏鸦。这些小家伙儿站在栖木上,望着食物呱呱乱叫,大概,它们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只懂得等着爸爸妈妈来喂食!
看来,两个月大的小乌鸦就像懵懂的孩子,不懂得思考;一岁大的乌鸦像血气方刚的青年,莽撞冲动,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大乌鸦则像老成稳重的中老年人,工于心计,轻易不肯尝试,一旦出手则直捣黄龙,一举成功。
这说明成年乌鸦的确能够“思考”,并“预测”后果,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但雏鸦们却逊色得多。那么,小乌鸦的“受教育”的过程是怎样的?它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了怎样的训练,才获得了老乌鸦的逻辑思维能力?奥托教授决定再次实验,探索乌鸦智商形成的秘密……
乌鸦智商大揭秘
奥托教授走出实验室,躲在树枝后、草丛中,静静观察乌鸦在野外的行为。他发现,乌鸦自己很少进行捕食活动,而是偷吃其他动物的捕猎成果,比如说郊狼。
不过,郊狼多半不情愿让乌鸦分享自己的食物,它们一不高兴,就有可能让贪嘴的乌鸦付出生命的代价。令人惊讶的是,乌鸦们虽然可以等郊狼吃饱后再吃些残羹冷炙,但它们颇具赌徒精神,经常铤而走险,在郊狼进食时挤上去大吃。
这是为什么呢?乌鸦怎么说也是“有头脑”的动物,为了一顿吃的,丢了性命,是不是有些不划算?奥托教授仔细观察,发现乌鸦们不会贸然与牙尖爪利的郊狼“共餐”。它们总是一边吃东西,一边“审时度势”,预测郊狼什么时候可能发起攻击,一次能跳多远等等。奥托教授觉得奇怪,它们这些能力从何而来?
他躲在树丛里,仔细观察在鸟巢附近蹦蹦跳跳的雏鸦,它们不喜欢躲在巢中当“宅男宅女”,而是喜欢在外面“惹事生非”――啄郊狼的屁股!
虽然危险性极大,可雏鸦的父母很鼓励它这样做。不过,雏鸦们好像知道“郊狼屁股摸不得”的道理。啄屁股时,全身颤抖,眼中流露出恐惧,惊慌的眼神。
有一次,一只雏鸦被父母逼着飞下鸟巢,来到郊狼身后,试探性地“挑衅”了一下郊狼的尾巴。郊狼怒吼一声,反身一咬,雏鸦躲闪不及,被郊狼咬中吃了下去。树上的其他几只雏鸦见状吓得瑟瑟发抖。可是过了几分钟,它们又“前仆后继”地飞下鸟巢,继续啄郊狼的屁股,没过多久,又有一只雏鸦死于非命。
奥托教授觉得很奇怪,它们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联想到乌鸦们与狼共餐的画面,奥托教授终于恍然大悟:啄郊狼的屁股实际上是雏鸦们“体验生活”的方式。它们小心翼翼地啄郊狼屁股,看似“挑衅”、“游戏”,实际上是在“测试”郊狼的反应,判断出自己与郊狼安全距离。
为了节省精力,雏鸦的父母们只抚育那些适应能力强的孩子,适应能力弱的孩子则会被它们狠心抛弃。
总结所有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奥托教授终于弄明白了乌鸦高智商的秘密。
和人类进化的过程一样,乌鸦从出生起,就处在一个充满着竞争者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几百万年前,面对种种自然灾害和危险的肉食性动物,人类的祖先离开森林,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学会利用木头、石头等制造工具,增加了生存概率。几百万年之后,人类逐渐成为了万物之灵。
在适应环境这一点上,乌鸦和人类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成长过程中,它们通过挑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触到变化多端的偶然因素,学会辨别个体,并且预测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而获得“智慧”;此后的“生活阅历”,激励它们不断分析、推理,摸清同类及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终于成就了与众不同的高智商。
至此,奥托教授终于解开了乌鸦高智商之谜,他在感叹之余,也有一庆幸,乌鸦的寿命有限,不会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到人类这一步,但它们敢于挑战危险事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应该学会谦虚地对待和尊重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林凡宇摘自《知音•海外版》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