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平常就我自己,没人来。”76岁的段慧敏吐着烟圈缓缓地说。
她住在天津双水道附近一处简陋的民宅里,四壁灰白,家具陈旧,透着上世纪的“古老”气息。老伴已去世十多年,平时除了女儿有时间过来陪她,两个儿子很少回来,偶尔探个头就走了。
窗外的阳光照在段慧敏花白的卷发上,她的神情平和而恍惚,有时说到一半便记不起下文了。她感慨自己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作为段祺瑞最小的孙女,她出生前两年爷爷就离世了,她对爷爷的印象更多来自父亲和哥哥姐姐的讲述。或许因为年事已高,或许本就知之不多,从她嘴里我们无法梳理出段氏家族清晰的发展脉络,而她已是段家目前健在的对家族事情了解最多的人了。
这些年,段家后人忙于生计,大部分又很低调,很少搜集家族史料。在我接触的几位后人中,有的甚至连父辈的事都说不全,更遑论祖父、曾祖父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段祺瑞充满争议。仅以事功而论,他的故事似无再提的必要了,但这位“北洋之虎”为国不顾家的行事作风确与当今的大老虎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段祺瑞拦腰切断家、国联系,既有违儒家教义,也直接导致了段家子孙庸常无为。
段祺瑞是浊世中的稀有动物,他不抽、不喝、不***、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特别是不贪、不占,在当时的北洋***阀中极为难得。
清末民初,门包现象很普遍。来客要想拜访主人,必须给门房塞红包。段祺瑞曾经吃过这方面的苦,因此规定自己的门房绝不可以收门包,一旦发现立即辞退。
对别人送的礼,段祺瑞也坚决不收。有时实在推不过去,他就从别人送来的礼物当中挑选一两件最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如数退回。一次,派副官从东北送来很多礼物,在副官再三恳请下,段祺瑞才收下两条江鱼。只有一次,冯玉祥派人送来一只大南瓜,段祺瑞爽快地收下了。段祺瑞不收礼的规矩传出去之后,******两界要员渐渐地都不敢给他送礼了。
段祺瑞虽然官至国务***、临时执***,但一生不置房产。在北京任职期间,他一直是租房居住,直到袁世凯以送给养女礼物的名义送给他一处房产,段家才算有了固定居所(原配吴夫人过世后,段祺瑞娶了袁世凯养女张佩蘅)。据说,这处房产是袁世凯与人打牌时赢了几十万大洋,对方便把房子抵押给他,但并没有交割房契。袁世凯死后,人家拿着房契找段祺瑞耍收回房子,段家只好搬出去。段祺瑞几次退隐天津,后来辗转上海,都是住在部下或亲戚的家里。晚年一家人更是靠每月供给的2000块大洋生活。
段祺瑞不仅不置私产,对亲肢朋友也从未有过特殊关照。他做官之后,经常有合肥老家来的人找他“打秋风”,但他从不赏他们公差,只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回头再给些钱就打发他们回家了。一次,弟弟段启甫找到已担任国务***的哥哥段祺瑞,想谋个一官半职,但段祺瑞就是不留情面,觉得弟弟不适合当官,便给他一笔钱让他回家做小买卖。
甚至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也没有给他们什么照顾。从小寄养在亲戚家的长子段宏业,十几岁才回到父亲身边,但段祺瑞仍然没有为儿子的前途铺路。他对儿子如此,他的夫人、姨太太同样不能任用私人。他有一位姨太太想替保姆的亲戚谋个差事,他立即气歪了鼻子(段祺瑞一生气鼻子就歪,确为事实)。
唯一一次例外是。段祺瑞给一位远房的侄子安排了一个差事。他见这个侄子很能吃苦,就安排他做一个***校的勤杂工。因为段祺瑞的关系,他侄子很快被升为***需采办。当上采办之后,侄子渐渐把持不住自己,处处捞油水。想到自己这一切都是沾了族叔的光,便登门拜访段祺瑞。刚进段公馆大门,他便看见一位妇人正在与米贩讨价还价,走近才发现那妇人正是段祺瑞的夫人张佩蘅。侄子十分惊讶,想不到族叔贵为***,家人却会为米价斤斤计较。于是,他转身离开,转日带了一车鸡鸭鱼肉送到段府,并嘱咐张夫人不要告诉族叔。段祺瑞知道后大发雷霆:一个***需采办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不久,段祺瑞视察***校发现,学员普遍反映***校菜品单一,而且不新鲜。在段祺瑞的拷问下,***需主任供出是其侄子手脚不干净。段祺瑞一气之下,命人打了侄子一百***棍,侄子由此落下终身残疾。为了惩罚自己任用私人,段祺瑞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两天不出来。
***人出身的段祺瑞在管理家庭上也是***人做派。段慧敏听哥哥姐姐说,爷爷在家时,一大家子人吃饭,不能说话,每人都只能夹自己面前的几个菜,爷爷一旦放筷子,谁都不能再吃了,所以段家人吃饭都很快。而且爷爷规定一天只吃三顿饭,谁也不许随便加餐。
段祺瑞的严厉似乎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当时抽大烟现象很普通,段祺瑞特别反感,但背着他抽大烟的就有他夫人。段慧敏说:“我父母也都抽大烟,所以在我的思想里是有烟才能活的。”
令段祺瑞郁闷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太成器。长子段宏业不仅嗜烟如命,而且是有名的花花公子。父亲的“六不”戒律,他破了好几项。段宏业娶了好几房姨太太,经常不回家,段祺瑞对他非常失望。段宏业围棋下得不错,一天,段祺瑞想试试他的棋艺,结果段宏业毫无顾忌,把父亲打得落花流水。想起儿子平日行迹,段祺瑞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小子,什么都不懂,就会胡下棋。”从那以后,段宏业与父亲对弈时,就再也不敢“放肆”了。
段祺瑞过世后,国民***府拨出250两黄金作为其丧葬费,却被段宏业以姨太太们的名义存在了13个国家的银行账户里。段宏业死后,这笔钱基本上就“死”在那儿了。据段宏业孙女段君宜回忆,1984年,段家人费了很大劲儿才把存在香港的一笔钱追回来。后来这笔钱分成九份,段家后人每人拿了一份,每份七万多块钱。段君宜后来用这笔钱办了北京君谊中学。
但段慧敏并没有分到这笔钱。她说。当年自己的二哥、段君宜的父亲段昌仁在香港倒卖五金,钱花光了,父亲给过他一些账号,但没有告诉他全部账号。所以,很多钱取不出来。
段祺瑞次子段宏范不像哥哥那样风流成性,但也没做成什么事。他儿子段昌建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用“胆小、无所作为”形容父亲。段宏范年轻时,遵从父训“不从***、不从***、不从商”,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没有工作过,一家人就靠每月资助的大洋度日。1949年以后,段二公子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便靠变卖段府中的东西过活。无奈之下,他找到父亲的朋友章士钊,章士钊找到,毛后来便亲批条子,让段宏范和妻子当了小学老师。
对段慧敏这些孙辈而言,祖父、父亲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小时候,她甚至一度交不起学费――家里的孩子太多,父亲根本顾不过来。
她是段宏业最小的女儿,但父亲回家很少,她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父亲曾任山西井陉正丰煤矿总经理,经常倒腾股票。她12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之后,段家日子更加清汤寡水。段慧敏从天津十二中毕业后,在天津化学试剂一厂当工人,一千就是四十多年。她丈夫是一名电工,夫妻俩靠着微薄的收入抚养三个孩子,生活很拮据,除了丈夫单位分的一套单元房,没有更多财产可言。
段慧敏非常低调,在小区里生活20多年,知道她家世的人不多。事实上,顶着名人之后的光环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好处,麻烦倒不少。上小学时,她被嘲笑为***贼的后人而大受刺激,回来又哭又闹差点转学。
在建国后的各种***治运动中,她目睹了家人受到各种冲击。她大哥段世昌在1951年镇反中被***毙;三哥段昌义因为在***队中任过职,新中国成立不久被关到战俘营,后来被下放到***劳改,辗转去了台湾;四哥段昌岱也经历过劳改……
那些年,每一次***治运动段慧敏都无法置身事外,对她冲击最大的是。好在她所在的工厂知识分子密集,文斗居多,批斗对她来说更多是心理上的影响,“有时候无形的压力叫你喘不上气来。”中,段慧敏的大姐段瑁曾让妹妹跪地发誓,不许她讲段家故事,段瑁此举也是希望妹妹能够少受冲击,保全日后的生活。还有一层原因是,在那宗教受到巨大摧残的时代,家人不想让人知道段祺瑞信奉黄教(藏传佛教之一)。
段慧敏说,在前清,黄教是贵族信的东西。她虽然已是普通工人,但家族自豪感并未消逝。受爷爷影响,父亲、姐姐和她都信黄教。现在,每天去佛堂念经成为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除了段慧敏,段家孙辈健在的还有石家庄的段东山和北京的段昌建。段昌建是段祺瑞最小的孙子,前不久刚做完手术,因此婉拒了我的约访。
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出,段昌建尚未出生时,老段府被***府没收了,他们一家五口被安排在一间16平米的房子里居住。因为房子太小,人太多,段昌建只篚睡在父母床底下。
爆发后,段昌建才知道自己是***阀出身,这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上学时,每逢“三・一八”。惨案纪念日。他就躲在家里不出去,怕挨同学老师骂;初中毕业后报名参***,因***审不合格被刷;他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也没有资格入***……
段家第四代中比较活跃的就数段君宜了。段君宜和段慧敏年龄相仿,相比段慧敏的低调平和,她强势多了。她个子不高,眼神锐利,骨子里透出段家小姐的派头。
虽然京、津相距甚近,但段君宜和姑姑段慧敏几十年来几乎没什么往来。
在段家一众穷亲戚中,段君宜算是阔绰的了。按她的说法,段家后人普遍不行,也就她成了点事。1984年,她用曾祖父的奠仪办起了学校,起初只是烹饪、英文方面的补习班,1993年办成国内第一所私立学校――北京君谊中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下辖七所学校、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的民办教育集团,覆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三个阶段。
77岁的段君宜现已退居二线,学校主要由女儿和外孙女打理,但她依然是这个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她闲不住,采访前还接待了两个来访的学生家长。采访过程中,她一会接电话,一会与下属沟通事情,凡事亲力亲为。她的办公室和住处相互打通,她所到之处,秘书、保姆随时恭候。接受采访的同时,她密切关注着周围的任何动向,看得出她有很强的掌控欲。
谈及办学的初衷,她坦言除了继承曾祖父的遗训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个性太强,不喜欢与人合作。
她乐于让人知道自己是段祺瑞的后人,但她惜字如金,一句话很少超过十个字。无论我提什么问题,即使是她自己的经历,她都总是一两句话就回答完毕。“不能跟你们说太多,言多必失。”她说。
前不久,她请人写了一本《段祺瑞传》,有人到访,她都会亲自签名送出一本,我也得到一本她签名的书。但段慧敏告诉我,段家人发现书里有很多错误,比如家谱就有问题,但她没有指出其具体问题。
与袁世凯一样,段祺瑞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枢纽人物。但袁世凯后人人才辈出,段祺瑞后人却普遍零落,余荫之为物,不可期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