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羊肉面】
烧羊肉浇面,是夏季北京人的一道美食。盛夏来临,羊肉以其热量高而销路大减,于是专卖羊肉的大小“羊肉床子”改弦更张,用各种调料加青酱和老汤,把羊肉分部位煮熟,趁热捞出晾凉,再用油炸,冷却后摆在大盘中,色泽青中带亮,每至下午发售。当年,以北京前门外月盛斋的烧羊肉最富盛名。
在烧羊肉的各部位中,以羊脖子肉鲜嫩而味美,腰窝也不错;用羊头肉和羊杂碎制成的烧羊杂碎,虽属等而下之,但价廉物美,食之另有一番滋味。买烧羊肉或烧羊杂碎时,“羊肉床子”用整张的荷叶给顾客包好;如果专门吃烧羊肉面,那就要自带瓶子,卖家外送一瓶烧羊肉汤。
买到家后,把煮好的抻条面过“井拔凉水”(也可不过水,俗称“锅儿挑”,视个人的习惯、嗜好而定),放在大碗之中,洒上切碎的烧羊肉,浇上见开儿的烧羊肉汤,就着嫩黄瓜条和鲜蒜瓣,盛夏食之,味美无比,大快朵颐。前人说:“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由此忆及儿时童谣:“水牛儿(即蜗牛)——,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哎。你爹——,你妈——,给你买的烧羊脖子,烧羊肉——哎。”
【茄子卤面】
把茄子去皮、去把儿,切成1公分半大小的茄丁儿,放入盆儿里撒盐拌匀,片刻,用手攥去“歃”出来的水分,备用;肥瘦儿猪肉四两(125克)切成小丁。
用葱、姜米煸锅,肉丁炒熟,放入茄丁煸炒至熟透,加入水少许,酱油适量,即可出锅,用来拌面。
如果多加点儿水,勾芡,就成了真正的茄子卤了,拌起面来,也非常适口。
【芝麻酱面】
芝麻酱面,是夏季北京一般人家物美价廉的大众食品,制作虽然简单,但拌上丰富多彩的菜码,吃起来却显得格外清香爽口,别有滋味。特别是大热的天,省得整天围着炉台儿转了,所以倍儿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
吃芝麻酱面的关键,在于和好芝麻酱,既要和得咸淡适口,又要和得稀稠得宜,上面还得浮上一层油儿来,这才算是和“到家”了。
和芝麻酱,要有耐心。先用凉开水把盐化好,然后一边用筷子搅芝麻酱,一边往里兑盐水。应当注意的是,筷子搅芝麻酱始终要一个方向,盐水一定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往里加,绝不能性急;只有这样,芝麻酱才能渐渐地由稠变稀,直到渐渐地渗出油儿来。
【“三合油儿”(“花椒油儿”)面】
炸“三合油儿”(实际上是“花椒油儿”)的方法比较简单,在炒菜锅中多放些底油,洒上花椒,直到油温升高,把花椒炸成黑色,放点葱花儿,再倒入适量的青酱或酱油,待锅开以后,移出灶眼儿,倒入碗中就可以浇面了。
在饭桌上,炸好的三合油多半与和好的芝麻酱相搭配;爱吃辣的,再炸一点红辣椒油,拌起面来,可算是十全十美了。当然,醋和蒜也是少不了的。
【鸡蛋茴香或虾米皮韭菜合子】
这两种合子,算得上是北京夏天的美食。一进夏季,茴香、韭菜纷纷上市,用鸡蛋、茴香或虾米皮、韭菜烙合子,是家家户户的首选。
做鸡蛋、茴香馅儿,先要把鸡蛋放在锅里加油、炒碎、晾凉,茴香去根洗净,沥去水分,切碎,拌的时候加细盐、荤油和香油,油多搁点儿则出汤少。做虾米皮、韭菜馅儿也是一样,先把虾米皮用温油稍加煸炒,去掉腥味儿即可,晾凉,韭菜洗净,沥去水分,切碎,拌的时候加细盐、荤油和香油。由于茴香和韭菜都有较浓的挥发性气味,所以拌馅儿时勿需加葱、姜等调味品。
烙合子的面和烙饼的面一样,不能和得太硬;合子皮儿的大小,以15厘米左右为宜。擀好两张皮儿,一张上面摊馅儿,另一张扣于其上,用手把合子边儿捏严,再用瓷碗的碗口儿,转着圈儿把多余的合子边轧去,这样就可以上铛了。
其实,过去烙合子的首选,并非饼铛,而是炙炉儿(类似砂锅,但上呈鼓肚儿形,布满小圆眼儿),烙出的合子斑斑点点,很是好看。如果用铛烙,两面一定不要刷油,所以天津人叫“乾烙儿”。
【“糊塌子”】
“糊塌子”是北京夏天融菜、面于一体的美食,做法极其简单,但吃起来别有滋味。
把西葫芦洗净去皮、去籽儿,用“擦床”擦成细丝,放入面盆儿,加白面搅成糊状。由于西葫芦含水分多,不用加水,也千万别加盐。
把饼铛烧热,多撒点儿油,用勺把和好的西葫芦面糊均匀平摊在铛上,一面烙熟,再烙另一面,直到成为浅黄色,微焦,即可取出,切角、装盘。
吃的时候,一定要蘸酱油加蒜泥,不然吃不出“糊塌子”的香味儿来。
【虾米皮菠菜、韭菜、白菜馅儿的团子】
团子馅儿的做法跟合子大致相同,说“大致”,是因为团子馅儿比合子馅儿的要求低,制作程序也显得粗糙些;为“解馋”,也可在团子馅儿里放上“油渣儿”。
包团子不比包饺子、包包子,要想包严实了可不那么容易,关键是对玉米面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选用过细罗的玉米面,没皮子;其次和的时候要用开水烫,这样才能增加玉米面的黏性,包的时候也不会出裂口。
蒸的时候要用大火,揭锅后让热气多散散,手上再蘸点儿凉水,这样从蒸锅里往出拿团子就不烫手也不沾手了。
吃菠菜团子是在初夏;吃韭菜团子是在盛夏,俗话说:“要吃韭,三、六、九”,三月的韭菜清香,六月的韭菜味儿冲,九月的韭菜叫“秋韭”,鲜嫩无比。只有六月的韭菜物美价廉,所以做团子吃最为相宜。到了冬天,看家的白菜登场,那只能吃虾米皮、白菜帮子馅儿的团子了。
【“嘎嘎儿汤”和“神仙汤”】
吃团子要有稀食,最好的搭配,就是“嘎嘎儿汤”(亦称尜尜汤)或“神仙汤”。
嘎嘎儿汤的做法,是把烫好的玉米面在案板上撴成长方块,再用蘸水的菜刀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丁儿,然后放进盛有干玉米面的柳条簸箕里,左右摇动,让小丁均匀滚上玉米面,这就是所谓的“嘎嘎儿”。
葱、姜丝煸锅,下虾米皮和白菜叶,煸倒后往锅里倒开水,锅开后将嘎嘎儿徐徐放入,不断用马勺沿着锅边儿推,以防“疤底”。见一两个开儿以后加盐找口儿,就可以端锅了。
如果嫌嘎嘎儿汤太费事,吃团子时来碗“神仙汤”也很不错。取冬菜、紫菜、虾米皮、酱油、香油和醋适量,同时放入碗里,用滚开的水一沏,一碗快餐式的“神仙汤”就成了。想吃点儿辣味儿,还可加上胡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