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以立体绿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建筑将成为新区建筑的新常态。走进城市中,就像走进了由绿色生态建筑组成的立体绿化森林,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
2015年4月,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德国企业中心项目,正式获得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与德国DGNB金奖双认证项目。
对于这一殊荣,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相反却在意料之中。因为该项目一开始,就是按照德国DGNB金奖和国家绿建三星标准设计建设的。
绿色缘由
20lO年7月16日,中国商务部和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代表两国***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设中德生态园。2011年12月6日,中德生态园的建设正式启动。
在从中德生态园开工奠基到现在的3年多时间里,记者前后去过几次。第一次去的时候,依稀记得只有一座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办公的房子,房前竖着一个木栏,简单地勾勒出规划的蓝***。几十名记者只能围坐在会议室一个长条形的桌前,通过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短片,来了解中德生态园建设的前前后后。屋外,是一片荒地。
那应该是中德生态园留给大多数记者的第一印象,对于未来,还只停留在规划和想象上。
两年之后再去,园区里已是忙碌一片,进进出出的车辆和忙碌的施工景象,已为这座产业园增添了些许活力。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规划展览馆,直观地看到每一条道路的通向和每一座建筑的位置,以及整个园区的未来雏形。
如今再去,又是一番景象。2013年11月开工的德国企业中心项目,已在去年9月封顶完成,计划今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据悉,目前已有包括德国被动式建筑研究所中国中心、荣恩建筑事务所、德国能源中心及学院、德国施泰根博阁酒店集团等10余家企业总部(中心)确认将入驻这里。
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合作建设的第一个生态智能园区,也是全国首家部级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而建成后的德国企业中心,既是中德生态园内首个多功能商务综合体,也是继北京和上海之后在中国落户的第三家德国中心,是全球第八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德国企业中心。该中心内部将开展商务办公、市场咨询、商务会谈、秘书翻译、产品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业务,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其最终定位是,打造对德、对欧的高端服务业基地。
当然,在这些功能之外,它还有更大的一个亮点:绿色建筑,这也是其获奖的原因所在。
据记者了解,德国企业中心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新能源应用和节能减排降耗功能,采用了光导管、光伏发电、中水再利用、雨水回收、地源热泵、太阳光遮挡等多项绿色科技技术。“项目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全过程,覆盖建筑行业整个产业链,营造出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人与室内环境的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中所谓的“绿色”,并不是大家日常所说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指的是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青岛被动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丁枫斌向记者介绍,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但其难点却在于成本,“跟一般的建筑成本相比,通常意义上,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米要多出300多元,二星级要多出200多元,一星级要多出四五十元。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具体而言每个建筑会有差别。德国企业中心还要求DGNB认证(DGNB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完整也是最新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与德国***府共同开发编制,具有国家标准性质,覆盖建筑行业整个产业链。评估标准包含了环境、经济、社会、功能、技术、建筑周期和场地等6个领域共61条),所以在建筑成本上,每平方米可能要多花五六百元。”而正是成本等因素的考量,给绿色建筑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我国在2006年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除了提出“四节一环保”的概念,还将我国绿色建筑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在绿色建筑的大面积推行上,国内很多生态园区做得并不理想,中德生态园算是领先者,而且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被动式建筑。
“我国现行的节能减排65%的标准,是德国十几年前的标准。”在丁枫斌看来,我们仍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我国)建筑的无保温到有保温,从有保温到绿色建筑,已经在慢慢进步。”
绿色建筑达到100%
自建设以来,中德生态园就获奖无数。
2012年12月,中德生态园被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批准为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2013年11月,获批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是当时青岛市唯一的部级国际创新园,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2013年8月,被住建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1月,被国家能源局批准为全国首批8个创建新能源示范产业园之一,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获批的新能源示范产业园。
去年,中德生态园还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低碳生态试点城镇)。作为住建部推动的绿色、低碳、生态城(镇)建设示范项目,其目的就在于倡导在城市的新建城区中,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并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和环境污染防治等。
事实上,作为中德两国共同打造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宜业宜居的生态园区,中德生态园在一开始就确立了“绿色共融、以人为本”的规划核心理念。
“在绿色建筑方面,全国要求达到60%就行,而我们(中德生态园)在3年前就提出了要达到100%的绿色建筑,其中二星及三星级建筑比例要不少于50%。所以,我们的标准一直都走在前列。”中德生态园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吕占志希望能通过自身的探索,固化为一种模式或标准,推向全国和国外。
建筑业是所有产业中的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能耗巨大。丁枫斌说,在欧洲,房屋的能耗占了全社会能耗的四分之一多,而发展中国家的占比更高。上世纪70年代,欧洲遭遇能源危机,提出了绿色建筑。因为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极大减少能耗,甚至自身也可以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可以达到50%-60%。
目前,中德生态园已开工的130余万平方米房建项目,全部是按照中德两国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按照中国绿建二星标准设计建设的幸福社区项目,计划在今年全部建成。而按照同样标准设计建设的生态小学项目,采用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光导管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打造全国最好的生态化小学。
让生态建筑成为新常态
今年年初,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创“绿强度”指标体系,以建设工程中地面绿化面积、树阵式停车绿化、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及其他绿化形式按比例折算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来衡量建设工程的绿色生态化程度。
黄岛区副区长韩冠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解读说:“通俗地讲,就是将生态引入建筑,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以立体绿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建筑将成为新区建筑的新常态。走进贼市中,就像走进了由绿色生态建筑组成的立体绿化森林,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
在当下,高耗能、高浪费的建筑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有专家也呼吁,我国建筑业不能再一味“铺摊子”,应尽快把着眼点转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从操作性最强的“建筑工业化”作为突破口,反对资源能源浪费,并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
“对于中德生态园而言,绿色建筑只是一个方面。园区有四大特色:生态、智慧、开放、融合,但生态是第一位的。”在吕占志看来,中德生态园要打造的是一个宜居宜业的综合性园区,不光是绿色建筑,更要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德国或欧洲的一些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化园区,打造全国开发区的升级版。
中德生态园建立的生态指标体系,包括了建立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工业余能回收利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40项内容,涵盖了经济类、资源类、环境类、发展类等多种指标,这些指标体系代表了园区发展的先进水平。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Jeremy Rifkin就曾说:中德生态园的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还只是一些绿色的树木,但到2020年中德生态园基本建成的时候,我们也许会真切地体会到一种隐形的、全方位的绿色生活方式。它的绿色功用甚至将盖过眼前的这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