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就是去法国巴黎,啃着干面包在卢浮宫临摹每一副大师作品,最后再在那里举办一场个人艺术展。”这是杨青青14岁时在观看潘玉良艺术展的时候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一眨眼过去了30年,杨青青已经可以成熟理解如何用当代艺术的手段表现自己想要,她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巴黎的各个角落,艺术展开遍了世界各地,这里面却唯独没有卢浮宫什么事儿。
一个一直在寻找自由的女孩
杨青青第一次大红大紫是在1993年,那个时候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女孩子们还沉浸在你侬我侬的时候,她却从绘画和人体上找到了一种新的玩法――结构化妆术,把人当做素描来做,并且连续出版了多本关于“形象设计”的专业书籍,一下子引起了行业的轰动,更是有人为她包下了波特曼整层会议厅供她开设“形象设计会”。
于是乎,这个年轻女孩成了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的宝贝,在东华的这八年里,杨青青一边画画,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并把她的“结构化妆术”推到了行业顶尖。如果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想必东华大学又多了一个重量级导师,而化妆届不说杨青青的店铺遍天下,也必然会有一大块市场非她莫属。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她突然选择了封笔,而一贯执着的杨青青说要封笔就真的一点都不留余地的结束了化妆生涯。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她放下了手里所拥有的全部,包括曾经专注的学院派唯美艺术绘画,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开始找寻与丈夫飞苹果的共同语言――当代艺术。
那个时候飞苹果早已在当代艺术圈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飞苹果的社交圈几乎全部是国内有着名号的当代艺术家,于是杨青青在丈夫和这些朋友们的帮助下,借助为杂志供稿的机会尝试着写当代艺术评论的契机,她开始真正的走进了这些人的创作世界。从最初的“非常不能理解”,到慢慢的深入其间,听了很多人的不同观点,看了一大堆的做法,他似乎找到了未来的道路。“当我接触到这些当代艺术作品后,我开始尝试用照片、录像等制作装置,那时我眼中的世界慢慢发生着变化,以前所认为的一些丑陋的、不唯美的、不入眼的东西,在爱情的感染下,都变得能够接受了。我突然发现绘画是一个可以让我获得自由的方式。”
留学也可以如此“传奇”
不能不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这对“神奇眷侣”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一位浪漫的法国诗人,这位诗人的另一重身份是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在他的游说下,法国外交部让杨青青拿到了全法最高奖学金和任选学校专业的权利,甚至能够报销往返中法的所有费用,一个月后,在丈夫的陪伴下,开始了漫长的求学路,这一去就是整整6年。
在法国就读服装设计的她并没有消停一些,很快就找到了服装设计师的工作,“此时的我很符合跨界艺术家的身份,从一个时尚领域跳到了另一个时尚领域,当然我在那里从画面料开始,一直到做服装,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常常奔走于欧洲各个时尚中心。基于这些,我看到了很多当代艺术的作品,包括概念艺术、装置艺术等,于是提出了‘当代艺术是设计的灵感源’,我是一个艺术家,我做设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当代艺术的实践基础,有这些作品可以给我做灵感,再把这些灵感转换成材质,最后我发现这是一条通路。”
于是乎杨青青在法国又一度火了,一些欧洲著名的服装公司开始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而此时的杨青青也在巴黎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夫妻决定回中国发展了。“卢浮宫离家不远,我却一次都没有去过,于是乎在我回国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也可以说是捆绑自己的绳索。因为我像一只猫一样,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常常因为周围人的引诱便离开了既定的工作主线,这样也就钓不到我要的鱼了。有了这个自我约定的存在,我便能在想起此事时,掂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将自己拉到正轨上来。”
跨界跨出了一条通路
如果说她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在那个领域得到的成就无疑是最大的,可如果真的那样就失去了我们现在认识的杨青青。回国后没多久的她又找到了新的玩法――“转媒体”艺术,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帮助下,杨青青收集了近500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她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全部看完并进行截屏,又将这些截屏转换成***片,再对这些***片进行分析,然后转换成***案,最后再将这些***案转换成面料材质,于是乎一种新的艺术概念诞生了。“转媒体的概念也是基于我自己是一个转来转去的人,基于我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模糊的身份,既是艺术家,又是设计师,又是老师。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像我一样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很多人同时兼着很多重身份,一直在这些身份间串来串去,身份经常是模糊的,特别是艺术家。”
“任何一个东西都是一个媒介,这个媒体是可以转换的,转换需要靠人来进行的,一首很有感觉的诗,或者一段音乐,一首歌曲,在人脑中以听觉的形式存在,这个觉是一种很写实的实觉,听得到、摸得着、看得见。但是这个实觉到了我这里,可能变成虚的觉,是感觉、知觉,看不见、摸不着。当这个觉被输入进来,在脑袋里由实转虚,并通过一个出口出来,可能最后出现了一些视觉上的东西,变成一个***案、一把壶、一幅画、一只杯子,依托于我的双手完成了一个从虚觉再进入到实觉的一种转换。有趣之处就在于我们在不断的变化自己,同时增加了我能够变化这个东西的一种能量,以前听这段音乐,可能是这种感觉,听另外一段音乐,可能又是另一种感觉,或者现在听这样的音乐画了这样的画,过了两年以后我再听这段音乐,画的画很可能不一样,因为我当时的情景不一样,我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我的积累和我的高度、我的认知,还有我当时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我释放出来的视觉也就不一样。”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
她张罗起一个独特的创造美的世界,而主宰着这一世界的她其实还只有二十二岁。这说起来有点近乎奇迹,但这种奇迹本身足可以说明:到了杨青青这一代,对人自身美的研究和创造已成为一种无法阻遏的必然潮流,上一代还束手束脚不敢把她们往美的领域送呢,而她们早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远远超越上一代的发言权。
杨青青的事业做大了,她把美的光亮从少数偶像们的头顶取下,在无数普通人心头点燃。
杨青青
1970年 出生于湖南,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1992年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2001年 毕业于法国巴黎 E***ODE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高级女装成衣设计专业
2008年 毕业于法国UNIVERSITE CRENOBLE 2-PIERRE MENDES FANCE L’I.A.E
2014法国中国文化年在法兰西荣获艺术家勋章。她在中国创导了“形象设计”,被德国、法国ARTE电视台、美国CNN有线电视和ASIAWEEK亚洲周刊评价为中国形象设计之母和两千年对世界文化最有贡献的100个年轻人之一。第一个在时尚界和艺术界同时提出“转媒体”概念与方***。做跨界艺术时尚设计、当代艺术,独创“青笔水墨”,策划并创作了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著书十五本。1999年留学法国巴黎,回国后于2010年,在上海戏剧学院成立“时尚艺术工作室”,同年成立“杨青青个人工作室”。其目前的博士后研究是“觉的自由转换”。
近年艺展概况
2014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上海国家展览中心
《中法艺术家作品法国联展》,法国中国年
《青笔――杨青青绘画作品展》,法国里尔市
《中法当代绘画作品展》上海壹号美术馆
《青笔――杨青青影像绘画作品展》,德国汉堡
《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展,北京
《集体堕落画展》,上海海上艺术馆
《青笔水墨――杨青青新中式展》《苏州艺术双年展》,苏州
《怀珠蕴玉》作品展,上海一空间
《钱刚、陈墙、杨青青联展》,杭州艺博会
《化妆――风景》,苏州双年展
2013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法国巴黎东京宫
《元亨利贞“中国新绘画”展》,上海
《转媒体――水墨戏剧》科学与艺术展
《香樟计划艺术家联展》,上海M 5 0艺术园区
策划与参加《上海老外街艺术节》
《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创想周艺术展》
《法国国立高等戏剧学院个人绘画作品展》
2012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上海城市艺术雕塑中心策划了大型展览
2010-2012 《杨青青艺术》影像装置个展,德国柏林展
《杨青青艺术》中德多媒体当代艺术展,德国汉诺威
大型影像装置作品《穿越红楼梦-新媒体互动时尚艺术戏》,上海科学艺术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青青:一直在跨界 一直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