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投资仅3000万美元的科幻片,没有大牌明星参演,没有《变形金刚》中华丽的大战场面,亦没有《2012》中惊天动地、动人心弦的宏大场面。这匹“黑马”究竟是如何紧紧抓住科幻迷们苛刻的眼球的呢?
一百年前,当卡夫卡在奥地利的一张破败的书桌上写下《变形记》的第一个单词时,他肯定无法预料这篇文章将对后人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无数个和变形记有着或多或少血缘关系的艺术作品在舞台、荧幕和网络上频频亮相。虽然变成甲虫的主人翁的名字总是无法被人记起,可那个甲虫的形象却已经深入人心。
《第九区》的故事讲述了在南非一座城市,本身在地球上已经饱受歧视和欺辱的非洲黑人,面前突然降临了来自外星的生物,而且它们不是以侵略者的形象出现,而是以难民和弱者的身份来到地球,成为了弱者足下的更弱者。于是,最常被鲁迅先生提到的劣根性爆发了。在那座外星难民聚集的“第九区”,无数的“外星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识出现了,常年受人歧视的黑人成为了相对的强者。影片的开头使用了欧美常用的访谈采访式,以另类的画面和镜头来构建一种真实,同时突出人性另类的一面:血腥、暴力、肮脏……就这样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把贫民窟里的真实生活场景展示的一览无余。用影评人常用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史诗般的深度画面”,而这个史诗的时间跨度是20年。然而在这个“史诗”里,反映的也正是目前人类社会的痼疾。比如,影片中人类对于异族的残害无形中反映的是种族歧视;维库斯转变的过程体现的是强权与弱势的冲突;外星人二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制造能源想要回到原来的星球也反映出了人类自身的家园意识。这些思想内容的展现,和我们当下面临的社会问题如出一辙,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很容易联想到自身所处的境况,加深了亲切感。
影片的主角处于绝对强势,背景底蕴深厚,他是世界最大的武器制造商老总的女婿。受命MEU进入第九区进行驱逐行动,是个活脱脱的可以只手遮天的独裁者,而且在他嘲弄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同时是一个暴力的抵制者。即使在他被外星人袭击的时候,他还是没有命令开***。除去纪录片中的某些镜头,比如他尖酸刻薄的话语和在驱逐行动中的不道德工作方式,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他眷恋着妻子,并深爱着家庭。
和所有的导演与观众一样,平铺直叙的影片每个人都不想拍、不想看。当观众觉得需要冲突时,冲突就出现了,那就是感染,最终的结果是:蜕变为外星人。
一个地位上的强者瞬间处于最受人歧视的位置,成为自己曾经驱逐和厌恶的生物。这本身就足够那些以研究人性和心理变化的专家们欣喜若狂了,况且还是在人类文明社会的众目睽睽下。不幸的是,按照正常的逻辑,最先接触他的绝对不会是那些心理学家,而是生物学家。研究、试验,甚至险些成功的解剖。一切都说明,人类已经将人排除在外了,就像影片最后那个***事指挥官用***指着威库斯的头时所说的话:“你这个半兽人。”
到这里,终于恢复正常的电影镜头了。观众突然从摄影师的位置转变到了全知视角。像神一样津津有味地看着他的蜕变、他的抉择、他的灭顶之灾。影片后半段成了好莱坞式的传统片,风格酷似《黑鹰坠落》的***事行动,《***日》一样的飞船对接。喜欢特效的观众终于开始感慨过瘾了,想掉眼泪的朋友可以欣喜若狂地感受人性回归的真情了,科幻类的忠实拥护者可以看着破破烂烂的机甲发呆了,皆大欢喜。
当看着两个死对头最后对决时,观众看着主角那毫无意义的抬手抵挡,觉得这个POSS摆得让人失望,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以让人日后回味。当我们觉得真的可以结束时,福大命大的主角又毫无悬念地被救了,一切都回归正常了。人们只是多了一份饭后的谈资,或者在事后猜测最终回到家的那两个外星人重新回来时会发生什么。大战?还是温情地找到我们的主角?
真正让我鼻子一酸的,是那朵破烂的金属玫瑰。即使他成为了一个完全的外星人,他爱着的,只是他的天使,他的妻子。记住他吧,那个名字中有Ven的男子,那个被冠以圣人的名字的男子。这部电影,将因他而永垂荧幕。
拍摄技巧,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人类社会问题的细腻把握和精妙雕琢,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勇气……无疑都是获取掌声、眼泪和票房的一剂猛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演绎新版卡夫卡《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