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常代表了更高的农业产出增长水平。通过运用扩展的生产函数(C-D)模型,以作为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为例,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NBS)、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农业总产出(GAP)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NBS的产出弹性为正。表明NBS能够带来较高的GAP增长,且随着建设成本的逐年分摊,这种作用会愈加明显;资本对GAP的贡献则更加显著,说明无论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还是农业本身的发展都需要***府加大投入;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的事实说明,基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内的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数量的扩张,更多的强调是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会更加明显。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安徽省
中***分类号:F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4-0045-05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数量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上来,而农业生产的现状恰恰又难以满足这种质量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缺乏竞争力。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围绕农、林、牧、副、渔业特定项目以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目前,由农业部组织创建的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5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00多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340个。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至2009年,安徽省共设立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3个,其中,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省级示范区73项,涉及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林业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分布于全省17个市地的61个县、市(区)。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全省有870个农产品、549个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认证和认定,368家企业91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61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随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如火如荼的建设,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潘志远、秦文利等介绍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林鸿辉、陈洁等总结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经验;钟甫宁、黄文华、金爱民等构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遗憾的是,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出效益进行分析的文献极为鲜见。本文以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为例,收集了安徽省1995-2009年以来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方面的数据,运用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农业产出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检验示范区建设对现代农业增长的作用和示范效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农业产出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