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 田园诗 合流
山水田园诗历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究其原因,在于其所描写的内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契合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共鸣。那么,山水田园诗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中间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才到后来的成熟完备自成一派的呢?通过对它发展形成过程中的几位里程碑式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山水田园诗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一、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陶渊明39岁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他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即真实地叙说了他归园田居的原因及归隐后怡然自适的生活状态和情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这让他感到真正找到了归宿,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诗人的这种愉悦、快意是身处官场之人无法体会的,所以他时时要不无得意地表达出来,如《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仅如此,诗人身处农村,还亲自参加劳动,和农民朝夕相处,体验了农耕的酸甜苦乐,如《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里的陶翁俨然一个地道的农夫,虽然早出晚归,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在所不惜,只期望庄稼有个好收成,情感亦如农民一样,随庄稼收成的丰或歉而或喜或悲。田园生活充满了无穷的欢乐。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想见无杂言,但道草木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他的心灵得到了无限的自由和彻底的解脱。
陶渊明用白描的笔法,给我们描画了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生活画面,感觉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自然带人进入一种远离尘嚣、没有官场复杂斗争的温馨的境界中去,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真情,倍觉亲切熟悉,也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种情感是真实自然、不假任何雕饰的,细细体味方觉余味无穷。正如苏轼所说:“观陶彭泽诗,初者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以我们把陶渊明的这种以描写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的劳动生活画面为主,抒发热爱自然,希冀人性归真、社会还淳的诗歌称为田园诗。陶渊明也被认为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二、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晋宋时代,玄言诗在诗坛占据着统治地位,钟嵘《诗品序》评论其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个时期的玄言诗几乎变成了《道德经》的讲义、《庄子》的注疏,诗中常常出现山水的影子,但山水不是被作为主体来加以描绘的,而是作为阐发玄理的工具,完全是一种附庸的地位,读来倍觉“淡乎寡味”。
但玄言诗并非一无是处,正是这些夹杂其中的山水诗句,却孕育了后来的山水诗。东晋后期的谢混诗中就已经集中力量刻画山水景物,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而谢灵运继续从这个方向去开拓诗境,大量创作山水诗,加大了山水在诗作中的表现比重,注重色彩的描绘,努力以文字表现山水形貌,使山水景物描写更为突出精彩,为山水诗描摹山川草木提供了艺术借鉴,成为山水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多数是他做永嘉太守以后写的,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永嘉、会嵇、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如《还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写他从石壁精舍回来,傍晚经湖中泛舟的景色,很像一篇清丽简短的山水游记,语言精雕细刻而能处于自然。“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两句写薄暮景色,观察入微,深为李白所赞赏。又如《石门岩上宿》,写他夜宿石门,期待知音的感受和山中夜静的环境气氛,相当成功。诗中除借用楚辞的典故外,没有任何玄言佛理的辞句。
谢灵运的诗虽存在普遍认为的“有句无篇”、“结构单调”的弊病,不能做到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但他把自己眼中的闪光水色、朝霞夕霏用诗句描绘出来,把山水景物作为一种***的审美对象,的确给诗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改变了玄言诗情与理两相分离的状态,把山水诗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和陶渊明田园诗的写景比起来,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是远离人境、杳无人迹的,他的生活是远离普通民众情感的优游名山大川,表现的是士大夫阶层的忧愁苦闷和失意,缺乏生活气息。所以我们认为山水诗是以山川景物为素材,以艺术地再现自然之美为宗旨,抒发作者远离尘嚣、归心大自然的文化精神。在谢灵运之前,许多诗歌中也出现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句子,但自然景物都是用来比兴的,除了曹操仅在《观沧海》一篇中全力描写沧海的壮观景象之外,再无人像谢灵运这样把自然山水作为***的审美对象加以精雕细刻、工笔描绘,并且大量创作山水诗,因此谢灵运被认为是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三、王维、孟浩然使山水诗和田园诗得以合流
山水诗和田园诗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在唐代迎来了顶峰,很多诗人都在这个题材上有所涉及,而王维孟浩然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孟浩然对农村的生活十分熟悉,他也非常热爱农村的自然风光,因此写就了很多描写田间风光、农人耕作的优美诗歌。如《过故人庄》,描写乡村绿树、青山环绕的美丽景色,写故人和自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写故人的浓浓情意,读来让人倍觉亲切温暖和羡慕。又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诗中牛羊、樵子、草虫在夕阳西下时都各各回家,如倦鸟知还,村妇也伫立门前等待夫君的归来,真是一幅温馨的乡村黄昏***,和上一首诗一样都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
孟浩然一生不曾出仕,特别仰慕陶渊明,生活经历和陶渊明几乎接近,诗作内容、风格自是和陶渊明一脉相承。在《过故人庄》里,那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农人生活***景,那份“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的挚情,传神地描绘出了陶式的田园风景之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与“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的情谊是同样的深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透露的淳朴真情又是何其相似,表现了孟浩然对田园风光发自内心的向往和热爱。
同样,王维也写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如最为脍炙人口的《渭川田家》,写薄暮时分农村的人物景致,有牛羊归来、野老依杖等候牧童,还有田夫荷锄田间归来依依闲话的画面,更有“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独特风景,这样的闲逸让人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另外如《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美丽风光,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王维诗中充满了“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这样农村特有景致的描绘,这些描绘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意境是何其相近,很容易看出陶渊明对他的影响。
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最基本的创作模式,把田园作为返朴归真的乐土,逃避污浊现实的桃源,以清新优美的风光、淳朴真挚的田家、悠闲宁静的生活为基本内容,构成理想模式与世俗对立。
然而他们并不拘泥于陶诗的模式,同时又汲取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精华,使田园诗的表现领域从田园生活扩展到自然山水中,艺术旨趣也由只在表现主观性情扩展到再现自然之美,拓深了田园诗的意境,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写出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然而诗中描写山光西落、池月东上的景象,写荷香竹露的味、声,让人感觉环境的优美怡人,不仅仅是在表现内心的感受,还表现了外在的山水之美。又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中不仅有“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的人事描写,更有“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的山水远景描写,与作者的“愁”、“兴”相互交融。
王维的田园诗中同样在描写田园生活的时候天衣无缝地渗入了山水景物的描绘。如《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虽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但依然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开阔而深邃,画意盎然,境界幽深,展现了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和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再如《山居秋暝》不仅描绘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田园风光,而且描绘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水景致,山水与田园相映成趣。“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些都常常是王维在描写田园风光时候的优美背景。
王维、孟浩然既追求陶式真淳的田园境界,又向往谢式的清高玄远的山水境界,他们的生活理想呈现二元的状态,他们的田园诗自然也呈现出与山水的合流,产生了山水田园诗这一诗歌流派,并蔚为大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7.
[2]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5.
[3]刘首顺.唐诗三百首[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
[5]陈贻{.王维诗选[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6]谓卿.陶渊明诗选[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