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先生善用重复,以完全相同或略作变化的语句重复多次的出现,从而体现人物性格命运,寄托作者感情。五次出现的“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既让人了解了刘和珍,更读懂了鲁迅,读懂了当时的中国。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重复语句;意义;作用
鲁迅先生善用重复,以完全相同或略作变化的语句重复多次的出现,从而体现人物性格命运,寄托作者感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四个重复出现的语句就是解读这篇文章,理解作者主旨意***的一把钥匙。
一、“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
“微笑着,态度很和蔼”,这个简单的外貌描写总共出现过5次,如此反复,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首先,以此为线索,可以逐步了解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
试想,如果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常常微笑着,态度很和蔼”的人,我们一定都会觉得他是一个亲切善良和蔼友好的人,然而真正走近她,才发现她还拥有更多为人敬佩的内心世界。
鲁迅当时写的文章、办的杂志大多是针砭时弊、战斗性很强的,让当局者很“头疼”以致查禁的现象应该很多吧,然而“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可见她是多么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渴望进步。敢于带领学生“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可见她反抗的勇气,斗争的勇敢。被逐出校后,她们租赁宗帽胡同,“微笑着听先生的讲义“,既可见她作为学生渴求知识的本性,又能在遭遇打击后依然保持坚毅乐观的品格。当“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时,她的深谋远虑,她的高度责任感让人深深敬佩。而文章第五部分写到她们当时请愿时是“欣然前往”的,可见她为国为民,自愿参加的主动和勇气。
用现时流行的一个语言来形容刘和珍,大概可以概括为:外表温和亲切,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她柔弱的外表下有着执著的追求和明确的坚持。
继而,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惨遭了怎样的毒手?
请愿——中弹——未死——胸部被猛击两棍——死掉;死后又得到当局怎样的评价呢?“***”“受人利用”,作者早以悲愤交织,这样的污蔑更让人怒不可遏。所以她写文章悼念刘和珍君时,脑中最鲜明的便是那张“和蔼的微笑着的面孔”被***者***警刀***棍棒打死的的画面吧!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反复多次强调刘和珍“微笑着的和蔼”面孔,就是强烈地突出刘和珍的亲切善良,反衬***者当局残忍残暴,也为寄托自己悲愤交加的情感,也是衬托刘和珍强大的内心,寄托自己对中国女性虽压抑千年却能勇毅坚强的深深赞美与敬佩。
二、“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关于“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作者在第一、二部分提了三次,那么究竟为什么这么强调他写东西的“必要性”,他写作的目的和缘由又是什么呢?
第一次出现时是“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此文不仅仅因为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于鲁迅先生自己的意愿,是对刘和珍坚持真理预定《莽原》的肯定、欣赏。“早”则进一步说明,写文章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因此,此处的“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是为纪念死者,表达鲁迅对刘和珍的哀思与尊重。
第二次出现在第二部分第二节开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一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见这是针对“这样的世界”而言的,“这样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世界呢?第一部分的结尾一段有具体呈现:“并非人间”“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因而这里“有必要”就是要写文章揭露黑暗社会,谴责***统治和***文人的残忍、。
第二部分最后一句“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是针对“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而言的,此处作者的“必要”,就是为了激励生者,唤起庸人投入战斗。
三、“我向来是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第一次出现在作者刚听闻刘和珍遇害的消息时的怀疑心理,而随后的事实证明了传闻不假,也就是说:这里的中国人比作者最坏的恶意推测的中国人还要坏,作者用这个超过心理预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震惊与愤怒,表现***者的残酷与卑劣。
第二次出现在作者分析这次请愿事件的意义时,作者也在后文很快地阐述了自己这句话的深意:谴责当局者的凶残;抨击流言家的下劣;赞扬中国女性临难时的从容。
正是因为凶残下流,所以告诫青年人要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式,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正是他们的从容才会给后来者动力与鼓舞。
四、“我无话可说”
这组重复的语句不像原先几个重复是完全重复,而是句式略有不同:
第一部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四部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第五部分“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最后一部分“呜呼,我说不出话”。
这样无话说又要说,又说不出来,这样,矛盾重重的语句其实是作者内心情感无比纠结复杂的外化表现。作者的复杂情感从以上语句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一是对刘和珍等中国女性的怀念、感动、敬佩、赞美及悲悼;一是对当局统治者和文人凶残的愤怒、谴责,还有源于鲁迅自身深深的自省,那就是因为不能为这件悲惨事情做得更多而有的自责与歉疚之情。
这组语句由始至终,所以可以判定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作者悲愤交织的感情。此文流传至今,读起来仍让人感奋不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此文融入了鲁迅先生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就如许广平所说:“一字一泪,,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一篇经典的文章该如何教,或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从重复的语句切入,或许是一种浅入深出的方式。
【责编 田彩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四处重复,巧解《记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