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牛支柱性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一、2005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2005年,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根据统计局初步统计结果,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7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高出工业3.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9%,拉动工业增长约2.7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4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工业的11.8%。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仍然是拉动高技术产业规模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从高技术产业的行业结构看,2005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0.8%和20.1%,继续成为高技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比上年分别增长18.7%和18.9%,增速仅次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仅9.8%,明显滞后于高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速度。
二是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005年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2.9%、20.7%和22.0%,呈现出区域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主要高技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主要高技术产品增长较快,产品结构向技术含量高、消费需求大的方向加速优化,产品技术升级趋势明显。
(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平稳快速增长,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4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7.2%, 占全国外贸的比重达到29.2%。其中出口2183亿美元,增长31.8%,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8.7%;进口1977亿美元,增长22.5%。
一是从产品结构看。2005年我国单类产品进口额居前3位的分别是集成电路、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和移动通信设备。出口额居前3位的分别是以计算机整机为代表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显示器。
二是从企业性质看,三资企业仍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主力。2005年,三资企业进口和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到1580亿美元和1920亿美元,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79.9%,出口的88.0%;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只占14.3%、1.6%和4.2%,出口分别占7.4%、1.8%和2.8%。
三是从进口来源与出口市场看。进口方面,2005年,我国从东盟进口高新技术产品401亿美元,增长31.7%;从日本进口304亿美元,增长1.8%;从台湾进口293亿美元,增长21.0%;从韩国进口259亿美元,增长45.0%。出口方面,2005年我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520亿美元,增长29.4%;对香港出口513亿美元,增长40.5%;对欧盟出口499亿美元,增长34.1%。
(三)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但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一是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从业人数)达到11.8万元/人,比工业劳动生产率高2万元/人。
二是部分高技术企业盈利能力下滑。2005年,高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817亿元,同比增长23.5%。但盈利能力却大幅下滑,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29亿元,比上年仅增长9.8%,增幅比上年下降21.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利润增速下滑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器件制造行业。这些行业利润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技术更新较慢;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价格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
(四)新增就业大幅增加,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全部从业人员达到666万人,同比增长11.2%,比工业增幅高5个百分点;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近80万人。表明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为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五)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但增幅出现下滑
据初步统计测算,不考虑物价因素,2005年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2亿元,增长21.3%,增速比上年降低4.5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4个百分点,低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5个百分点。
从行业结构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投资增长最快,达到37.9%,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慢,仅为15.4%和15.0%。从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完成投资200亿元,增速达89.0%,增长最快;外商(包括港澳台商)完成投资992亿元,增速仅13.4%,增长有所放缓。从地区结构看,中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快,达到25.2%,东、西部地区分别为20.5%和20.6%。
总体来看,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日益明显。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边缘化趋势加剧,整体利润率持续下滑,产业“大而不强”。
二、影响2006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趋好,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2006年,世界经济将延续目前的平稳增长势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速为4.3%,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市场将面临利好局面。
(二)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为高技术产业提供稳定的内需支持
随着“十一五”规划各项***策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高技术产业内需的进一步扩大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三)人民币平稳升值,为高技术产业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创造了条件
2005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目前来看,虽然人们对人民币上升的预期仍然存在,但出现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不会
对高技术产品出口造成太大影响。同时人民币的平稳升值有利于高技术产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自主创新战略的贯彻落实,为高技术产业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全面贯彻落实,以及财***、税收、金融、人才等配套***策的逐步实施,将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五)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局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高技术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突破,使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局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由于我国在3(3领域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储备,全球3C市场发展加速,为我国信息产品制造业和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机遇,华为等国内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3G产品已开始走向全球市场。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局部突破创造了条件。
三、2006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要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
2006年要完成“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并实施。要抓紧贯彻落实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进一步研究制定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各项***策措施。一是加快研究出台一批鼓励和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策,如数字电视产业***策、产业技术***策、生物产业***策等;二是要继续积极推动有关法律的建设,如加快推进《电信法》制定,促进三网融合,规范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三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建立电信业的竞争性市场架构,推进邮***业向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业转变。
(二)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
加快高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一是要实施产业集聚战略,从延伸特色产业链人手,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具备一定产业优势的区域流动,促进微电子、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二是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策的要求,研究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并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三是针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适时调整产业化重点,并在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现代农业和新能源等领域继续组织实施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着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策措施,继续有针对性地组织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专项。
(三)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程度
要紧紧抓住全球化的机遇,迅速扩大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规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国际分工和合作体系,逐步使我国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的制造和研发基地。2006年,一是要继续创造良好的***策环境,大规模承接和吸纳国际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二是要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技术企业到海外创业投资,兴办研究开发机构,购并国外高技术企业,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三是要积极支持高技术企业参与国际重大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大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
(四)采取强有力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6年,一是要建设好十二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二是要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强化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三是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继续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提高创新能力。四是要加快实施已经确定的铁路现代化装备等10大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制工作和安全生产、环保与资源勘探等10大产业技术开发工作,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五是要加快全社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