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十年,已经有很多人不知道时传祥的故事,就像作者孙德宏在《寻找时传祥》中所写:“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漠然。”在这种情况下,再把他的故事写给现代人看,写什么,怎么写,都是颇费思量的,这就要求作者能从旧有的素材中发掘出新的主题。也就是说,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发掘出时传祥身上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
受这个特殊的素材和主题的关联限制,作者就不能只是写一篇传统意义上报道好人好事的人物通讯,而是结合现实,开掘出一个深邃的思想和比较重大的主题:新时期仍需要时传祥精神,新时期仍需要正直、敬业的劳动者。为了很好地呈现这一主题,文章《寻找时传祥》的作者孙德宏可谓是匠心独运。
一、标题暗藏玄机,引发读者深思
对于不知道时传祥其人其事的读者来说,看到文章的标题会产生很多疑惑:寻人?寻人启事式的文字也能进入教材?怎么回事?对于了解时传祥的读者来说,也会疑惑重重:时传祥已经去世几十年了,还怎么寻找?怎么回事?这些都会深深地吸引读者,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读下去,读者才明白作者并不是要寻找时传祥这个具体的人,其实是在寻找时传祥精神。时传祥精神不仅是不怕苦、累、脏,更在于他的认真、敬业,具备这两点的精神就可以称为“精神高原”。这种“精神高原”是人类最可贵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做工人、官员,还是做商人、学者,时传祥的这种认真、敬业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二、语言朴素平实,触动读者情感
作者在语言上并不太讲求修辞,而是追求一种十分平实、朴素的风格,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如写到采访时传祥的老伴崔秀庭老人,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老人很激动,也“有些黯然”,并不是因为清苦的家境,也不是因为大家忘记了时传祥,那一句“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的疑问,分明是一位老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而记者的“默然”,则让读者陷入沉思中。这样,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是强烈而又深刻。又如文章结尾引用了一位“挺有身份的人士”的话:“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这句话朴实无华,突出了大家呼唤时传祥精神的回归。
三、事例具体细腻,打动读者心灵
文章采用了具体、真实的事例写时传祥,如通过每天工作量的统计:“一天的总重量得有五吨”“他掏了十七八年粪,基本上没休过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这些事例,都实实在在、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时传祥的敬业、实在、正直、本分的人格魅力。
细节的描写更让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背了大半辈子粪的时传祥成了“工贼”,他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淳朴的乡亲不认为他是什么“工贼”。几十年后,老家的老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鲜活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促使我们深入地反思自我、反思社会现实。
正是因为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从旧的素材中挖掘出崭新的、深刻的主题,既还原了时传祥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展现了我们现如今生活中与时传祥相联系的一些典型事件,使两个时代之间的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这篇通讯成为名副其实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