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法国的文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优秀的小说家,还是剧作家和导演。小说《情人》是她的经典之作,受到许多读者的广泛关注,作品获得了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小说讲述了一个异地恋男女的催人泪下的故事,以独到、细致的感情表现手法赢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在90年代,小说经由法国导演的改编,把《情人》以电影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一起来领略其中感人的故事情节。本文对杜拉斯《情人》挖掘其中折射出来的女性意识及面临的种种残酷现实。
[关键词] 电影《情人》;杜拉斯; 女性意识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是法国文学发展史的领***人物,毋庸置疑地成为法国人民的骄傲,在她的一生创作过程中,她的文学思想不仅走在了世界文化的前列,而且也是一位亲切走进读者群并与之深刻交流思想的文学作家。杜拉斯于1914年生于越南,她的父母都是当地的教师,在杜拉斯的大学学习期间,她主要进修过法律、数学等理工类学科。她在18岁时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并没有从事大学时专修的主要课程,而是积极投身于酷爱的文学领域,并梦想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小说作家。而玛格丽特•杜拉斯也不是她的真名,从她开始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后就开始改名,主要是因为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她,而她又非常渴望能得到父爱,于是就采用父亲故乡的一条河的名字作为笔名,以纪念她的父亲。从此她的名字就在法国的文学论坛中屡屡出现,在她的一生中创作出各色各样的文学作品,风格迥异,就如她五彩斑斓的人生际遇一样,在法国的文学领域中熠熠生辉。
一、小说《情人》和电影《情人》
杜拉斯的小说《情人》自1984年出版以来就受到广大读者群的追捧,在法国更是被传得沸沸扬扬,这部小说也得到法国文学上的较高荣誉,被评为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这些都给杜拉斯的文学创作给予了肯定与支持。小说《情人》的显著成绩还不仅如此,这股热潮也使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备受感染,被翻译成的语言文字就有42种,单翻译成我国的中文文字就有8种语言版本。《情人》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爱恋更是超越了国度和语言文化的差距,在强大的现实反差压力下,他们又该演绎怎样的缠绵与痴情?女主人公是法国的白种人,而男主人公则是居住在越南的中国年轻侨胞,本来他们的地域距离就显得非常遥远了,再加上他们两人之间的家庭背景,男主人公已经是过了三十而立之年,而且他的家庭是有一定的资金力量的,而女主人公却还是花季、雨季的15岁年纪,家里是一贫如洗。而就是这样两个具有天壤之别的人却执著地相爱了,就算当时的社会背景还不能接受这样的分歧,他们仍然义无返顾地选择在一起。电影采用人物的造型变化及动作来诠释这伟大的爱情,沉浸在观众的心底久久不能磨灭。
电影版的《情人》营造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情节画面,就像是心灵的呼唤,让人欲罢不能,展现了饱满、深刻的艺术情操,是电影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作品是由法国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改编成电影的模式,给观众创造了另一种审美角度去感受《情人》的深刻意义。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优秀演员,自《情人》播出后,获得良好的喜人成绩,得到了广大观众一致的好评,并登上了法国的最高电影舞台,导演以全新的视觉感受邀请观众又一次领略了感人至极、浪漫至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29年,对女主人公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刻,她在越南偶遇了一生的依恋,从她第一眼看到这个中国男子时,就被他眼神透露出来的深情吸引了,于是他们也就沦陷在爱河里了,爱得无怨无悔,但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刻,现实活生生地摆在他们面前,又要怎样才能勇敢地跨过阻隔呢?但现实冷冷地横在了他们中间,把一对痴男怨女深沉的爱恋给拆散了。文字总是来自心底的深处,不经意、平常无比的文字却总能让人们感受到汹涌澎湃的,小说就是通过简单文字的表达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永恒的爱,与读者产生共鸣,深深植入到人们的心底。一时之间《情人》的浪潮也吹到了中国,杜拉斯完美的小说故事深深打动了中国的读者,也掀起了杜拉斯小说的热潮,电影《情人》也不断在我国升温。
二、《情人》中的杜拉斯女性意识
杜拉斯通过小说《情人》这部作品来诠释女性的“自我”,表现在一个勇于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自我,一个敢于挑战旧原则而要求有自由的自我。在杜拉斯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为了爱而生,她更是在追求***的权力,塑造了一个就算是当时被男权覆盖了的社会,仍能在重重包围下显示女性的思想与地位的女性人物,所以可以说《情人》就是建立在表现女性意识的产物,站在女性的思想角度上,从各个面来揭示女性自我的思想意识、心理变化等,主题也就随之升华了。
小说《情人》站在了女性角度,并以“我”来叙述这个故事。“我”是一个不会盲目跟从的人,特别是处理感情问题时,能够脱离感情的本身来冷静分析其中隐含的处境变化,并清楚意识到自身的处境,结合现实中权力与金钱的利处,是不会被这些世俗化了的东西所左右的。尽管事实是她对这个中国男子确有涉及物质的帮衬,但她的内心世界是不容许玷污的。她有自己的追求目标,并热切希望能摆脱家庭的束缚,走出家的牢笼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那个中国男子却死死地被家庭困住了,他的内心极度空乏,也就只能在爱情中得到些许的安慰。所以可以看到,“我”在对他感情上是任由他操控的,可以做到以第三者的角度从容地看待这段感情,但在心理上却永远都能掌控他,也许她的白种人的因素在心理上更有把握。来分析她的家庭成长史,我们看到的是无论她母亲和哥哥是多么强势,但她都不屈服,她的态度始终是相同的,虽然她的哥哥让那个人感觉很凶悍,但她都在不断的反抗中,于是她胜利了,到后来她哥哥惟一怕的人竟是她。而她的理想也实现了,成功地出了几本书,也如意地当上了作家。深究她的性格特征无疑是刚强、果敢的。
“我”的态度始终是明了的,无论是自己的家庭纷争还是与他的情感交流上,都谨慎对待,展现了一位有独特意识和思想自由的女性人物,体现了女性的***价值,在面对迷乱的世界,能有清醒的时态认识,反对长期的男权主义,也主张女性的社会价值,更是突出了女性饱满的情感认识及生活意义的追求。在《情人》中的人物刻画,充分传达了女性在无尽的生活压迫面前仍能以全新的态度勇敢面对。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太凶悍、一个太胆小怕事,家庭的压力早早就让她学会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作品的视觉完全是突出了女性意识,从反面来看更是对男权主义的反叛与不屑。可是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大哥行为的愤怒,母亲对大哥的倾向,而又在告诉人们男权为主的社会始终没有被改变。就算是在处理“我”与他的感情问题时,虽然一直是由于自己的个人原因而导致两人关系的发展变化,但小说的立意点仍是归因于男人家族的强势,最后两人感情的失败就是由于男子家族的男权思想过重,这段感情就是当时男权主义的牺牲品。作品在多处使用了对他人的叙述,面对这种种无可奈何的事实,都在着重表现女权意识的上升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充满了无力感和抑郁的思想情绪,让她不得不面对愁云惨淡的现实。作者杜拉斯仍然是以女性意识为主、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来表现作为女性的自身生活经历,同时从内心深处来表现女性的压抑的心灵状态,是不可以被男性揭破的心灵世界,也是他们都不能触及的。
当强烈的女性意识抗争面临到残酷无情的现实世界和男权主义蛮横的境界时,“我”的梦想与自由已经被撕扯得再也不能够拼凑回来。杜拉斯的作品《情人》始终在抒写女性的***世界,通过肉体的遏制等感受和个人的成长历程来表达隐忍在女性内心深处的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她一个人沉浸在对他的追忆中,她回想起当时第一次的见面,那时她自己还仅有15岁,处在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想象的年纪,就在越南的轮船上看到了他,他慢悠悠地朝她这里走来,让人感觉他性格是怯懦的,他来到了她面前,拿出了鸦片请她抽,那时她看到他的手是在不断颤抖的。然而或许是因为她是白种人的缘故,在对待这种男女感情的交流上显得游刃有余。她描述到其实他整个人显得很瘦弱,并不是很强硬的那种感觉,并且他的内心深处是在害怕着什么事情,然而她自己在面对他时倒是冷静、沉着的,对他也表现得极具耐心。在以后的相处中也始终以冷静的态度来对待,不慌不忙,但却分得十分清楚,一点都不含糊。就是她的思想也从不跟随着肉体的沉迷而变质,她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的思想意识,虽然她并不是富裕的,但她仍然执著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并付出实际的努力。她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也直接露骨地表达出对他的欲望,通常的女子是极少会这样强烈、直接的表现。可是这个来自中国的黄种男子一方面是有足够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但这些都是他整个家族的产业,所以他的内心总是显得低落,甚至极度空乏,于是只能凭借鸦片的麻醉和欲望的宣泄才能暂时在心理上得到些许的安慰。然而在面对她给的爱情时,他是多么的无能为力,既不能给他心爱的人永远的幸福,也不能违抗父亲对他婚事的安排,处在这样的现实纠葛中,他知道他已经无力来留住她离开的脚步。
三、结 语
人们坚强地面对愁云惨淡的现实,在人生中也会经历许多的成功与多次的失败,这些都不是给予人们活着的基石,真正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的挑战,挑战潜规则,挑战自己的底线。杜拉斯就是这样一位极具挑战力的优秀作家,从她的感人肺腑的《情人》中或是她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说,都在表达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就是要体现女性个人的思想意识,***的思想境界,对男权意识发起挑战,追求自我意识的鲜明特色,也正面反映出女性的情感态度与生命追求的个人价值。在男权意识的强烈压制下,女性意识处在自我的压抑和封闭的状态,于是就深刻挖掘出女性潜在的个人意识,呼吁女性真实世界的***,勇敢地站起来改变已有的不平等困境,敢于与男权势力作斗争,勇于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 张慧敏.杜拉斯与“情人”:“我”与“他者”——从形象学出发浅谈杜拉斯的三部小说[J].长治学院学报,2009(01).
[3] 向红.杜拉斯《情人》的形象学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01).
[4] 赵婧.杜拉斯《情人》反叛意识的根源和表现[J].福州大学学报,2006(04).
[5] 黄鹄.杜拉斯《情人》中人物的伦理关系解读[J].现代语文,2008(03).
[作者简介] 张焕梅(1974— ),女,陕西榆林人,硕士,榆林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影《情人》中杜拉斯女性意识的折射